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方方 《大观周刊》2011,(31):131-132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诗,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他的中诗英译进行分析,旨在探析韵体译诗的利与弊,以便使该译诗理论在“扬弃”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宋、元时期"股体"时文的演变过程至今不甚了然。现存论及元代"股体"时文作法的材料在元代一些《诗经》注本中有所展现,而这些注本的主要内容都集中保存在明初孙鼎编辑的《诗义集说》中。本文对《诗义集说》中引录的元代谢升孙《诗义断法》、彭士奇《诗经主意》、林泉生《诗义矜式》、曹居贞《诗义发挥》四家著者和著作进行了一些考辨,确认四位著者都是元代进士,他们的著述以及他们的科举活动与元代科举及元代"股体"作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必须承认,出版社确实出了一些好书,出了之后读者没有买到、读到是可惜的。遗憾的是这样的书颇少,有时近于左找右找都难于发现。偏偏书店里、书摊上、杂志社的经销处里到处可见,磕头碰撞,躲都躲不掉。真的翻开一本看看,又觉得这样的书没有白纸可爱(不包括添加了各种古怪颜色的纸)。老实说吧,有些书是在我读了之后才产生讨厌之意的,而有的是则是在我未读之前就已经讨厌。这样的书,一般有六种:一是连藤的书;二是鸣锣的书;三是硬挤的书;四是揩油的书;五是逗孩子傻笑而意在掏孩子腰包的书;六是雇吹鼓手叫卖的书。  相似文献   

5.
《我侬说诗》作者为徐我侬,非贾赤夫、苏静涵、文鲁斋三人。此书发展了金圣叹和徐增的分解说诗理论,将其细化到诗艺技法层次,标志着分解说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6,(1):103-103
唐五代词人张泌《浣溪沙》十首,其九云:“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但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花间集》卷四)1931年鲁迅在读到这首词后,还译成白话诗:夜赶洋车路上飞,东风吹起印度绸衫子,显出腿儿肥,乱丢俏眼笑迷迷。难以扳谈有什么法子呢?只能带着油腔滑调且钉梢,好像听得骂道“杀千刀”!鲁迅是在《唐朝的钉梢》杂文中引出的,后收入《二心集》中。这首古诗今译的表现手法自成一格,值得玩味鲁迅一首译诗  相似文献   

7.
<正>醉心诗歌的爱好者,最喜欣赏美的诗。古今中外的诗人,则无不苦心探索追求诗的美。常有这种情形,一个诗迷,信口就会背诵出许多优美的诗篇。毛主席壮丽的诗词,李白、杜甫隽永的佳句,还有歌德、惠特曼、普希金、郭沫若……这些杰出诗人的艺术珍品,总是令人久久不忘、回味无穷。欣赏一首好的诗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享受。例如四十年前我读过贺敬  相似文献   

8.
《诗经》这一中国文化的元典,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阅读《诗经》也就成为今人深入了解华夏古老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知诗意而入诗境,这是我的读《诗》三昧。得此,读《诗》评《诗》能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9.
该论文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卧虎藏龙》三部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诗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研究诗文本的类型,并且对武侠电影诗文本的视觉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通过该论文的研究,希望对于现如今的武侠电影创作者有所帮助,能够认识到诗文本对武侠电影的特定审美的重要性,从而将极度商业化的低俗武侠回归到崇高的武侠中去。该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索武侠电影中诗文本的审美类型,通过对三部经典武侠电影的分析,将诗文本大概分为抒情诗文本、性格诗文本和心理诗文本。第二部分分析了诗文本的视觉化审美,包括符号之美、力量之美和意境之美。最后一部分点明观点,武侠电影应该回归对诗文本特定审美的研究和运用上来,从而提高武侠电影的制作质量。所以该论文的研究对发展武侠电影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宏 《中国广播》2012,(12):82-86
美国作家萨姆·斯沃普(SamSwopr)在纽约皇后区教一群11岁的孩子读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的诗——《十三种方式看黑鸟》。这群孩子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萨姆启发孩子们用同样的手法写自己观察树的诗。美国诗人派克·马利诺夫斯基(Pejk.Malinovski)把整个教学过程录下来,经过剪辑、配乐制作成广播特写《十三种方式》。整个节目没有一句旁白,全部由实况音响和音乐编织而成,音乐完美地与故事的讲述融为一体,就像一首用音响写成的诗,闪烁着孩子们纯洁无暇的智慧和无可限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江南的橘子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文章。 最近我们做了几期教育的话题,请了孩子、家长和教育专家,家长普遍都说现在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毛病多、不安心学习,又和家长没有办法沟通。做教育的专家们是非常让人尊敬的,他们努力地思考和寻找着解决的办法:有的从自  相似文献   

12.
颜庆余 《图书馆杂志》2012,(7):94-96,53
阮籍集是流传有绪的先唐别集旧本,阮籍诗在漫长岁月的传抄中,保持表面上的相对稳定,然而,阮籍诗已经出现伪阙、补缀、淆乱和窜益的情况,在数量、次序和文字等方面都存在疑义。明刊诸本中的阮诗,大都经过后人的重编,重编的过程与《文选》等总集、类书密切相关。《六朝诗集》本在明刊诸本中最为独特,可能在次序、文字等方面更多地保留古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14.
汪洙及《神童诗》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汪洙及其《神童诗》,学术界目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汪洙是北宋人,明代有多种书记载他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在宋代相当于副宰相、执政大臣),著有《神童诗》。这种说法流传至今,多被采信。本文根据汪洙同时代人、后辈亲属及宋元明州地方志的可靠记述,证明汪洙生前只作过品阶最低的州助教,对其撰神童诗数十首一事也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性灵诗说是清代四大诗说之一。现在学界大都从袁枚的诗学观来认识性灵说的内涵、价值与意义。事实上,清代女性对性灵说也作出了一定贡献,既有相通之处,也存在性别差异,应成为性灵诗说的一部分。所以,要客观全面识评性灵说,应从双性视野出发。  相似文献   

16.
柴占红 《大观周刊》2012,(26):156-157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我们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教育而言,须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 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智力的开发是首要的,如识几个字、背几首诗效果立竿见影。但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良好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使他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的诗主要由爱情诗和政治诗组成,其中一些爱情诗写得委婉隐晦、意旨不明,一些评价同一人物的政治诗彼此间矛盾,这种状况给后人带来很多猜想,形成了所谓的"诗谜",谜底就在李商隐坎坷的爱情经历和多舛的仕途命运中。  相似文献   

18.
水汶 《兰台世界》2011,(7):64-65
对于苏轼《琴诗》的评价,有的极尽赞誉,有的却只将其视为戏作。从创作动机来看,视苏轼《琴诗》为戏作是有道理的。但是,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并被长期流传,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创作动机,更取决于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文学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9.
存世朱士端《齐鲁韩三家诗释》抄稿本有三种,湖北省图藏本系手写初稿,上图藏本是手写再易稿,国图藏本则为清稿本,三本递衍之迹明显,然皆非最后定稿本.朱氏为清中期宝应学者,与当时名宿往来交游,师承切磋,对文字、音韵素有专攻.将之运用于《诗释》之中,使其书之研究视角开阔,取得一定成就.《诗释》对两汉经师和著作多有归派,并另撰有九篇专论.将专论与《诗释》比观,并分析《诗释》内容,可全面了解其三家诗学观,也可由此论定该著在清代三家诗学研究史中之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图书馆藏俞樾《春在堂诗稿》五卷系其著作《春在堂诗编》前五卷上版付刻之底本,稿本中有二十一题25首诗为俞樾诗歌创作中从未刊布者。这些诗篇与刻本《诗编》、《佚诗》等所保存的作品结合起来看,能更加充分地反映俞樾的人生经历与交游情实,同时也为俞樾年谱的编定提供了一些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