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版专刊要想发挥“半壁江山”的作用,真正成为地市报在同类媒体新闻竞争中的“第二战场”,就必须在其新闻的“含金量”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增强其新闻“含量”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地市报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源的优势,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做足“文章”。随着报纸版面的增多,读者接到报纸后不可能逐版不漏地啃完,总要挑选他喜爱的版面先睹为快,好的专版专刊就是要抓住读者的视线,只有这样,版面的阅读率才能高,读者群才能大。地市党报专版  相似文献   

2.
甘恬 《新闻实践》2012,(6):38-40
三年两次获得浙江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六年来摄影专版在中国地市报年度优秀摄影版面评比中获3金1银2铜,近年来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得13个金奖……作为一家立足基层、新闻摄影资源相对薄弱的县市报,余姚日报近年来在新闻摄影方面交出的成绩单不仅在省内县市报中名列前茅,甚至与一些地市级报纸相比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地市报的情况来看,与本地新闻版面相比,许多时事新闻版非常薄弱,稿件零散,内容大同小异。而一些地市报的时事编辑也仅仅满足于从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随意选取一些,将版面填满。虽然地市报由于时事新闻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时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地市报,存在着新闻公文化的倾向,影响着报纸的新闻功能的发挥。产生新闻公文化的倾向,从外部看,来稿的通讯员大多是机关人员,他们对公文比较熟悉,又常写公文,而对新闻写作往往生疏,写起稿件来,容易把公文当作新闻。从内部看,编辑或者对通讯员写稿指导不够,或者自己在编稿中贪图省力,没有很好地加工,把一些公文式的稿件搬上了报纸。从党政领导方面看,  相似文献   

5.
当前,几乎所有的县市区域报及部分地市报都办有专版专刊,这类由部门、乡镇、学校等单位支付出版成本费协办的专门报道协办单位相关新闻的版面,业内一般称之为形象专版。目  相似文献   

6.
李瑞环同志在谈到“继续坚持新闻改革”的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版面,尽量多提供一些广大群众所需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他不仅讲了原则,还有很具体的阐述:“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人一般活动的新闻过多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向明 《青年记者》2004,(12):21-21
这几年,报纸最大的变化是专版多、专刊多,像电脑、旅游、通讯产品、房地产、汽车.证券等专刊,不仅内容高度趋同,还时常有貌似“新闻”的东西出现,它们要么是企业的“新闻发布稿”,要么是企业或老总专访,要么是产品及厂商的最新推介……更有甚,一些报纸还将整个版面“承包”出去,服务专刊变成了广告专版,专刊部、专版部变成了广告部(或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8.
就目前地市报的情况来看,与本地新闻版面相比,许多时事新闻版非常薄弱,稿件零散,内容大同小异。而一些地市报的时事编辑也仅仅满足于从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随意选取一些,将版面填满。虽然地市报由于时事新闻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是能做出大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都市报厚报时代的到来.各家报社都开设了一个个经济专版,既丰富了版面.又增加了收入。专刊部门的主要任务在于服务和经营.其所有新闻稿件的采写也是围绕服务和经营这一工作重心开展的,有些稿件甚至是按照经营的要求采写的.版面也是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出发点。近些年一蝗报社为了更好地开展专刊部门的工作,干脆把其划入广告部.经营的色彩更为浓重.而新闻的色彩相对淡化。那么专刊新闻是不是真的不要品质、不要新闻性了呢?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面对会议报道改革这一“老大难”,为增强“三贴近”,把版面留给基层,多数地市报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作出了“一刀切”的字数限制,按职务定规,使新闻报道成了一种级别待遇。实际上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反却让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更上不了重要版面,登不上“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11.
孟静 《青年记者》2003,(5):28-28
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办好地方党报的法制专版,不断改进、提高版面质量,是我们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内容是专版的“硬件”,提高“硬件”硬度是做好专版的灵魂注重用优质的稿件填充法制版面。法制专版不同于其他的专版,需要涉法题材的稿件来传播信息。高质量的稿件能提高读者的法治意  相似文献   

12.
徐卓 《新闻三昧》2000,(11):30-31
地市报存在舆论监督效果不佳的现象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地市报舆论监督面临不小的阻力,影响舆论监督效果。地市报舆论监督专版少,有的仅只是一种“点缀”。报纸这样做也自有其苦衷。地市报即使有一些对当地有权部门的批评性的报道,也不敢直接点其名,而往往藏头掩尾,甚至把单位名称表述成“有的单位”、“有少数单位”的字样,让读者摸不着底细。一些被批评单位,由于报上没有直接点其名,负责人假装不懂,我行我素,单位  相似文献   

13.
巧配头条     
县市报由于记者少,通讯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责任编辑和组版编辑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临近截稿时,记者交来的是会议新闻,通讯员来稿中又没有象样的,谁“坐”头把交椅?节假日或编辑部有其他活动,责任编辑把稿件筛来选去,更难找到重头稿件、头条稿件,尽管这样,报纸还得按时出,头条不能空着,这就需要责任编辑和组版编辑巧妙配合,灵活处理。近年来,我们《随州报》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勉。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  相似文献   

14.
高骞  李晓军 《传媒观察》2003,(11):61-62
随着党委政府逐步“断奶”,地市党报的发展成了各位老总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大问题。为了求得经济上的宽松环境,增强报社发展的后劲,满足特定群体读者对某一领域内容的需求,各报纷纷与行业、单位联合办专版,出特辑,借我版面,扬你美名,报社、行业单位双得利。但是有些地市报  相似文献   

15.
黄健 《今传媒》2011,(10):54-55
大部分的县市区域报及部分地市报都办有由部门、乡镇、学校等单位协办的新闻专版专刊——"形象专版",在增加报纸新闻容量、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推进政府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形象专版还存在缺乏站位意识、套话官话多、会议报道多、图片质量差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类版面的办刊质量和拓展生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服务类专版在各传媒中数量激增。与此同时,各报都在走服务性新闻专版化的路子。几年间,《襄樊晚报》曾成功地创办了“生活服务”、“消费指南”、“居家置业”、“投资理财”、“行情”、“时尚”、“读者”等一系列服务类新闻专版。这些版面之所以能各具特色,受到好评,其共同点就是“读者可以根据它所提供的具体可用的信息决定是否做某种事情.或者如何做某事情”。同时也因为加强了服务性新闻专版的前期策划,才使这些服务类版面有了内在的魅力。 与单兵作战、单们报迫的方式相比,专版化的服务类新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上经常出现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专版,这些专版由编辑部分工固定编辑组编,有利于熟悉业务,比较稳定。 但时间长了,人缘熟了,有些专版编辑利用手中组稿组版的权,对自己采写的篇幅字数优先,同行的互相海涵,熟人的加以关照。别人来稿写得虽好,但版面有限,只好“靠边站”。这种专版,在编采人员较少的地方报纸上并不少见。专版编辑除享受编辑们的同等待遇外,还有一份没有明文规定自己享受的“加餐”,造成编辑之间心理上的不于衡。在专版上出现稿件平淡、专版不专、由少数“圈内人”操办的怪现象。通讯员戏称为专版编辑的“自留园”这种现象比较隐蔽不易被领导发现。  相似文献   

18.
金晓 《传媒》2016,(5):43-45
《浙中新报》作为一家地市级都市类报纸,其刊发的摄影作品和推出的摄影专版《此情此景》,近年来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比中,获得14个奖项,其中3组新闻摄影作品荣获“年度图片奖”,占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年度图片奖”总获奖量的1/8,位居全国地市报前列.在2014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评奖中,由笔者编辑的《追梦的足球小子》等9幅新闻摄影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遍布祖国各地的人民日报驻地记者形象地比作排球场上的“一传”。“一传”并不是把稿件直接传到版面编辑手中,而是传到“二传手”———记者部编辑组,由他们编辑并经部领导阅改,输入稿库,供版面选用;重要稿件则送相关领导直至总编辑、社长审阅。“二传手”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是人民日报记者,却少有机会外出采访,名字也极少见报;他们是人民日报编辑,但并不是版面责任编辑,不能决定稿件是否上版。然而驻地记者的每一篇见报稿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都凝聚着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明知相当数量的稿件将要“牺牲”,仍善待每篇来稿,…  相似文献   

20.
朱友好 《新闻实践》2012,(11):41-43
新闻工作者具备新闻发现力、表现力和影响力(简称“三力”),是出新闻好作品、好版面。提升报纸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县市报要提升新闻影响,增强其区域竞争力,必须把新闻人“三力”的培养作为报社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瑞安日报新闻“三力”的探索和实践,来阐述县市报如何做好新闻“三力”培养的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