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在15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段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已经悄悄提前了。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洪宝琴副主任医师说:现在青少年的叛逆期已经提前了,十二三岁是个高峰期。这段时间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否定大于现实,做事不问后果。而根据研究发现,青少年在12岁前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层面仅为10%~30%。洪宝琴认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可小视,它将影响到我国人才的素质。一、逆反心理的成因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在15岁左右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已提前。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洪宝瑟副主任医师介绍说,现在青少年的叛逆期已提前至十二三岁。这段时间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否定大于现实,做事不问后果。而根据研究发现,青少年在12岁前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层面仅有10%-30%。这包括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人们的家庭生活优越,每家只有一个孩子,这让青少年产生了一种“读书无所谓,反正有家长”的依赖思想;第二,家长对孩子过于…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在15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段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已经悄悄提前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在15岁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段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15岁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心理学家发现,“15岁现象”已经悄悄提前了。  相似文献   

5.
<正> 青少年犯罪,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有些青少年之所以犯罪,往往与其个体生活的消费早熟有关,因此,这个问题已成为当代亟需研讨的课题之一,以便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预防和心理矫正。在青少年的“早熟”方面,心理学家早已进行过很多纵向的研究和横断面法的研究(详见[苏]科恩著《青年心理学》第一、二章)。不过,在这些研究中所说的“早熟”,大多是指以生物基础的性成熟的提前来说的,或者说是生理成熟的提前、青春期的提前。但是,人是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就“成熟”与“早熟”的概念来说,不仅与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一位心理学家曾对62位15—23岁“末诊”  相似文献   

7.
早恋现象,长期以来是困扰着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也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学生早恋问题呢?一、学生早恋成因什么是早恋呢?早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指发生在学龄期间的男女之恋.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与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喜欢、相互爱慕和相互依恋的情感,是一种比较朦胧的爱情。学生为什么会早恋?他们早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l)青春期的提前。现代男女均在16~1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高峰。由于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使少男少女经受了自身内在的“性本能发动”.从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从内心深…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性犯罪敲响的警钟赵红仪当前,一些青少年因性犯罪而走入误区,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教育心理学家揭示,从14岁到18岁,是青少年性发育的旺盛时期,也是令心理;、生理和社会学家感到头痛的“危险期”。在第二性特征发育过程中,少女、少男的潜意识里开...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世纪后半期科学与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以儿童测验与个别差异的研究为起点,心理学正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早期的标准化测验确认了人的心理能力的可测性,帮助科学家和教育者对学生心理的发生和学习过程进行研究、诊断、干预和预防。学校心理学家就是作为掌握心理测验以及其他理论与技术并有效服务于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而出现的。1996年,国际学校心理学会(1SPA)在其年会上通过了最新的关于学校心理学家的定义:“学校心理学家一词指的是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在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可能发生影响的环境下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专业人员”,美国学校心理学会(NASP)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规定:“学校心理学家是达到全美学校心理学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职业,他们是职业的心理学实践者,其工作的一般目标是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者以及青少年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去年年底,在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关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应当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医疗和饮食营养的改善,以及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等等因素,出现了少年儿童发育期普遍提前的现象。 国外资料表明,近百年来,身高大约呈每十年增加一厘米的“长期加速”;标志着女孩性发育和全身重大变化的月经初潮,则每十年平均提前三个月,也就是每过四十年大约提前一年。根据英、美、日等国对青少年的调查,1924年与1953年相比,均有80%少女月经初潮从14岁提前到11——12岁,男孩的性成熟也大约提前3岁,80%男孩13岁精子成熟或有遗  相似文献   

12.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亚当和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说明,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今天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影视媒体的开放性影响,“性早熟”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统计,女孩子初潮平均年龄已经提前到12岁,男孩子初次遗精的年龄平均在13岁。也就是说,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已属非常正常。在我对小学生日常用语和课外读物种类的调查中发现,“恋爱”…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青春期教育更有利于青少年成长中国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年龄在几岁?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孩子是13.86岁,女孩子是12.28岁。“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青春期性教育比较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性发育的年龄比10年前差不多提前了一岁。据承担该研究课题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扬雄和姚佩宽介绍,此次的跟踪研究选择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4大城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科学、开放化的青春期教育更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统计数据显示,现代青少年对性方面问题的关注程度大幅度上升,就女生而言,“想和异性交往”的峰值由10年前…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的要,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不到慢慢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离了自己的初衷。很多研究都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例如,加拿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的百分比几乎增加了…  相似文献   

15.
王辉 《班主任》2003,(1):15-15
据国家公安部统计,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17岁左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特别多,占整个青少年犯罪率的70%以上。17岁正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为什么如此众多的17岁青少年走向犯罪呢?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十五岁     
十五岁,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小站,却令多少人追忆,又令多少人向往。“噢,十五岁!我已经十五岁了!”看着时间流过了3:25,我兴奋地高声呼唤:十五岁!I love you!多少次听少男少女们赞美这花季般的年龄,多少次幻想  相似文献   

17.
从众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对从众行为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雷明;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F·奥尔波特等人对从众行为的研究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雷明,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的考察,在其名著《群众心理》中,首先把“受暗示”现象作为群众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F·奥尔波特则把对社会的心理现象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笔者常听到有学生对教师的评头论足:“这老师上课,冷冰冰的,没意思”,“这老师我们去问题目那么不耐烦”,“这老师上课里嗦的,没劲”等等,这些评语的潜台词是“真不愿意听他的课”.凭着对任课教师的好恶感来决定对该门课的是否有兴趣,这是一部分中学生常有的现象.这中好恶感,即情感的产生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在这段时期,‘他们常常对自己喜爱的对象和活动表现出热衷;对自己心服的人或关心自己的人表露出欣羡和感激.”(《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根据资料记载:1981年对全国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学…  相似文献   

19.
如果关注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有新闻媒体在报道青少年犯罪时提出了"十五六岁现象",报道中引用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另外,还有媒体称,据公安部门的抽样调查: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就是说17岁左右的犯罪案件特别多.从犯罪性质来看,现在青少年犯罪比过去严重得多,这不在于犯罪的数量、比重的增加,而在于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时间和技术的无情进展已经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入了赛博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制造出虚拟的第二生命,他们发现,赛博空间同现实世界一样也有犯罪。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活跃在赛博空间中的“黑客”队伍也壮大起来。他们大多是15岁——30岁的年轻人。对于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期望通过对黑客现象的认识,使国家、社会对构成犯罪的黑客行为能进行“稳、准、狠”的法律制裁,同时,应注意对青少年黑客行为加以正确引导、转化,乃至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时候加以利用,让他们为信息时代赛博空间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