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飞 《培训与研究》2007,24(12):74-76
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既然自然界在本质层次上是美的,那么,揭示与描述自然之奥秘的科学理论也就应具有相应的美学特征。崇尚自然之理性、宇宙之和谐的思想,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力量源泉。杨振宁教授的科学美思想集中了东西方和谐美思想之精髓,是人类追寻神秘的宇宙秩序之"大美"的最高境界。东方的美学原则有益于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西方的美学原则有益于指导人们的科学实践,这正是杨振宁教授和谐美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合唱艺术是见证欧洲音乐发展变迁的活化石,又是研究西方美学范式确立和转型的直接或间接对象,她以表现时代理想的主题、充满表现力的声部进行、声乐与器乐的交融等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西方美学范式转型的本质.古典美学与浪漫美学是西方美学范式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两个典型层面,古典美学范式中的合唱艺术建立在古典美学的基础之上,依附于宗教,重视理性的追求;而浪漫美学范式下的合唱艺术则更加注重自由与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3.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其不仅可以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合唱艺术既具有一般的音乐美学特征,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其歌唱气息持久、音色变幻多端、声区转换灵活,具有很强的美学表现力。基于此,本文以美学角度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合唱艺术美学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合唱艺术的特点,最后就基于美学角度的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感悟合唱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论"朴素"     
本文立足于中西古代绘画、诗歌、戏曲等艺术门类揭示其"朴素"的美学风格.意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重视朴素的美学思想,并在我国现代文化艺术中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当代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开发出朴素美的花朵.  相似文献   

5.
和谐之美,作为长久以来的美学追求,早在我国美学源头的孔子美学那便一再论及。孔子之论和谐美,多以中和之美涵之,而其所谈及和谐美遍现于其语、文中。一直以来,我们多从孔子的文论、乐论中找寻和谐审美意识的踪迹,而忽视了孔子在《论语》中反复谈到的另一种切入和谐审美之视角——"观"!在《论语》二十篇中,孔子在将近一半的篇目中提及"观"意,且在《阳货》一篇中更是直接将诗纳入"观"之帷,赋予诗之可"观"的确论,从而从更深刻、宏观的角度确立了文艺之"观"的内涵及其社会内容和社会作用,进而开启了执本善用以致和的和谐审美意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群众合唱要"群众"更要"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群众合唱和专业合唱的优点和缺点结合笔者在排练中的实践以及所见所闻,谈谈群众合唱"群众"和"专业"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和谐美是人们恒久追求的一种美学理想.高校图书馆和谐美的建构,主要是构建人与环境和人与人间的关系和谐,为读者营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环境,使读者在自由、惬意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图书馆环境中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艺术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产生了自身独特的和谐美特征,并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本文从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绘画的线条,中国绘画的色彩出发,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和谐美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势;"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回眸上一个世纪之交,一代美学大师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本文主要研究王国维"古雅"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旨在突出王氏美学理论的思辨性、现代性特征,为建设中的现代美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