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日报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的优良传统,长期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使报纸宣传报道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由于这方面成绩比较突出,1960年获得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集体称号。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陕西日报努力解决通讯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通讯员培训工作,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好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敌后游击办报纪实(上)左录《晋察冀日报》是战争年代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的一家党报。她的前身是《抗敌报》,1937年12月11日创刊。1940年11月7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1948年6月15日,合并于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  相似文献   

3.
陕西日报的前身先后为《边区群众报》和《群众日报》,从1940年3月25日一创刊,就和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不仅是因为毛泽东同志两次亲笔题写了以“群众”命名的报头,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了一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根本路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如此,建国以后也是如此。为适应形势发展,近两年来陕西日报社委会着意加强通讯队伍建设,分期分批地培训全省骨干通讯员,把这做为群众办报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些县(市)的同志这样评价这件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陕西日报紧紧抓住群众办报的传统不放,花气力搞骨干通讯员培训这个浩繁的基础工程,从根本上保证报纸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这种坚持抓‘基础’的做法,很有战略眼光!” 1990年9月,陕西日报召开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全省通讯发行工作会议,主要总结推广先进县(区)、单  相似文献   

4.
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条成功的办报经验,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办报方针。宁夏日报自1958年创刊以来,就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依靠广大通讯员,力图把报纸办得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其中广大通讯员所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一个报社在一个地区既要发挥宣传舆论机关的作用,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可以说,报社是个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市报人》2007,(11):F0002
60年前的1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关内第一座重要城市石家庄.石家庄解放当天,由《晋察冀日报》和《冀晋日报》抽调的办报人员就紧随攻城部队进入市区.仅仅六天之后,1947年11月18目,关内第一张城市党报——《石家庄日报》的前身《新石门日报》创刊了!《石家庄日报》从诞生之日,  相似文献   

6.
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一论断。成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优良传统的概括和总结。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各级党报始终坚持贯彻这一办报方针,在具体的办报实践中突出表现为编辑、记者与基层各级党委、机关厂矿的通讯员队伍相结合,并列成为办报的主体。通讯员是报纸主要的新闻源和撰稿人,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报纸出色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宣传任  相似文献   

7.
《老百姓》是《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副刊中出版较早、时间较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刊于1938年11月21日,到1942年7月21日结束,前后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光、曾易。《老百姓》副刊是“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的一次成功尝试。”就这个副刊而言,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即充分关注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做到“办报为大众、办报靠大众”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编》2008,(1):17
2007年12月11日上午,《晋察冀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代表总署和柳斌杰署长,向曾经在《晋察冀日报》战斗过的新闻界老前辈和家属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慰问。《晋察冀日报》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曾经是中共晋察冀省委和中共北方分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7):39-40
<正>《晋察冀日报》1940年11月7日在河北阜平出版,其前身《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创刊,1940年11月7日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晋察冀日报》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邓拓担任社长兼总编辑,是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党报中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晋察冀日报》在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下创办,其任务是使群众理解党和边区政府的政策、主张,积极踊跃支持抗战。甫  相似文献   

10.
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是我们党报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党报更是将“群众利益无小事”摆在突出位置,具有65年光辉历史的陕西日报,其前身就叫“边区群众报”(在延安创刊),后来又更名为“群众日报”。长期以来,陕西日报一直秉承“全党办报,全民办报“的宗旨,报社一直设有群众来访接待室,认真周到地接待来访群众报社一直编办着《读来信编》(内参),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40多年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各新闻单位积累了丰富的依靠群众办报纸、办广播、办电视的经验;全省形成了比较健全的通讯网络,广大通讯员为新闻事业做出了不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日报》在河北阜平地区出版了3年半的时间,体现了《晋察冀日报》“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游击出版的出版特点.《晋察冀日报》在阜平的出版也具有出版时间长、驻地多、地方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各位都是党报的通讯员,是党报的“台柱子”。我们党历来提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这个好传统在改革中还应当坚持和发扬,不应改掉,也不能改掉。现在,遍布全省各条战线、各个地区的广大通讯员已形成一个通讯网络。每天都为《陕西日报》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并向我们提出许多实际问题,启发着编辑们的头脑。有些情况对党政领导机关也有很大参考价值。《陕西日报》编辑部每天收到来稿二百到三百件,来信一百多件,共四百件左右,每月就是一万多件,一年就是十二、三万件。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报道工程啊! 要耗费  相似文献   

14.
近闻《老年日报》招募300多名通讯员,这是新闻。因为很多报社都不重视通讯员工作,很多报社都实行“记者办报”,都要求投稿发电子邮件。我想,《老年日报》招募的这300多名通讯员,未必都会电脑,未必都有网络设备,报社也未必有此要求,我只觉得《老年日报》是非常重视通讯员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退休后翻阅收藏的图书、资料,乍猛间看到1950年《群众日报》(《陕西日报》前身)编辑部发给自己的“通讯员证”,这个只有纸烟盒大小的黄色花纹的“通讯员证”,伴随我整整半个世纪,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 2000年 3月 25日,是《陕西日报》和她的前身《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从1940年3月25日创刊,至今已整60年华。更使我感到自己持此“通讯员证”的自豪与荣幸。1950年12月15日《群众日报》给我发了这个证,我珍惜她,爱护她。因她给我以智慧和力量,指引我不断学习和进步,使我半个世纪来精神充沛,…  相似文献   

16.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为《抗敌报》,创刊于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创办,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由邓拓担任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宣布终刊,翌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组出版中共华北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即如今的《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持续办刊近12年,在宣传党的革命路线方针、调动群众革命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1月18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在文峰大世界门前举办一年一度的“读者服务日”活动,而今年的活动是南通日报创刊60周年庆祝活动的开始。 1942年元旦,中共华中九地委创办了江海报,这就是南通日报最早的前身。60年中尽管报名不同,但始终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深得江海大地广大读者的关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05,(9)
.《成都商报》正成都刊于1994年1日,一直秉承新、务实、理开朗”的办报总编辑陈舒平湖北总编辑蔡华东四川.《华西都市报》1995年诞生在成都,办报宗旨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党和人民都喜欢”。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16.《深圳晚1994年元旦,特区唯一大型综以“服务社会、面注民生”为办报总编辑王田良总编总编辑刘为民广州2.《南方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其办报宗旨为“及时生动地还原新闻,客观准确地再现事件,具体周到地服务生活”。9.1957年创刊的《羊城晚报》,创办之初按照“…  相似文献   

19.
我作了近四十年的新闻工作。在这社庆50周年到来之际,我思绪万千,觉得要写点什么。当年进报社时,我才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五十年代的思想和编采工作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当时的《群众日报》和后来大区撤销1954年改为的《陕西日报》,都把组织通讯员写稿作为重要方针。记得丁济沧同志任总编辑时,就曾倡导过“每日一信”活动,即要求编辑部每人每天必须写一封信,组织通讯员和群众向党报写稿。总编辑亲自抓读者来信工作,既使党报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又培养了一批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写作队伍。据1986年9月召开的本报  相似文献   

20.
浙江《金华日报》的前身《金华大众》创刊于1949年12月,中间停停办办,几经波折。其中数“文革”停办后到1982年7月复刊历时最长,许多老报人东分西散,无法归队。针对“青黄不接”的难题,1983年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开招考,选调了18名编采人员,如今这些年青人已成了办报的中坚力量。前不久,部分早期办报的老新闻工作者相聚同庆本报第40个生日时,看到精心编排.图文并茂的《金华日报》,无不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