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瑶 《中国记者》2024,(1):45-48
<正>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培养网红记者成为抢占舆论阵地的创新策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打造网红记者,既有独特优势,也有障碍和不足。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如何界定网红记者“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指因某个事件、某个行为而获得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亦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收获大批粉丝的人。而网红记者,通常是指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扩展到新媒体平台上,从而引导舆论、传播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优秀记者。可以说,网红记者是记者这一传统新闻工作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从职业化向社会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是人类传播技术革命性的转折,它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形成很大冲击.纸质媒体如何创新思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成为报纸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闻晨报的<互动·博客>版,将网络媒体上的记者博客"落地"到报纸版面,探索新的报网互动和与读者互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是人类传播技术革命性的转折.它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形成很大冲击。纸质媒体如何创新思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成为报纸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闻晨报的《互动&#183;博客》版,将网络媒体上的记者博客“落地”到报纸版面,探索新的报网互动和与读者互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叶海英 《青年记者》2017,(15):55-56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形成,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微博、微信、客户端兴起,媒体融合促进了气象信息的传播. 气象媒体融合的发展与效果 1.从单向传播到报、网、移动新媒体互动模式.“互动”是媒体融合的关键,从报网互动,已经发展成为报、网和各种移动新媒体平台的全媒体融合互动.如今,融合发展正成为我国气象行业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气象报、气象网以及气象微博、微信、客户端协同互动,不断朝着构建现代化气象传播体系、提升传播实效和用户满意度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5.
王潇婉 《传媒》2018,(5):40-41
"网红记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名记者培养项目,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记者,让记者成为新时代媒体报道的主力军,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影响力从报纸扩展到网络上.这与那些追求"一夜成名"的"网红"不同,"网红记者"是一群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努力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相似文献   

6.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宜昌开展城市形象爆款作品评选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记者、主持人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和移动社会媒体的发展推动传播生态的进一步变革,催生了众多的传媒景观,"网红"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网生现象成为现代人视听生活的表达符号。本文主要从传播符号学角度研究网红符号的构建及拟态环境,为网红符号的强化路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报网互动作为网络信息化语境下新媒体发展的新生物,它不仅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搭建了互动的桥梁,也为当前媒体传播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基于此,本文就报网互动中编辑的责任意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剖析了报网互动中编辑责任意识的缺失以及对如何构建编辑在报网互动中的媒体责任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编辑的责任意识做些有益的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9.
如今,报网互动已经成为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媒介融合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报纸和网络的互动改变了传受双方单一的互动模式,受众参与度提高。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也从中获益,提高了影响力,拓展了媒介传播的效果。本文从受众角度着手,通过对受众自己人心理效应的分析,提出报网互动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促进报网互动的更好融合。  相似文献   

10.
李德刚 《传媒》2015,(18):46-48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当今互联网迅速改变社会生活形态,自媒体泛滥崛起的舆论场中,四面受敌的传统媒体已经到了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有了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我们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一、报网互动:媒介融合的时代潮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重塑了大众传媒格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力量渗透到大众生活,并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类通讯技术拥有海量信息平台与实时互动的传播优势.削弱了人们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依赖,同时改写了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定义.<网络报纸:主流媒体的形成>的作者李喜根认为,我们看到的(报业)变化中,至少有60%源于不可避免的网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戴卿 《新闻世界》2013,(11):92-93
随着媒体融合及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加强报网之间的互动已成为巩固传统媒体、培育新媒体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一则报道为例,探讨了报网之间的三重互动及其不足,以期能通过报网互动,最大程度地挖掘新闻价值,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大量新兴媒体相继出现,特别是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新媒体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要想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稳步健康发展,有必要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二者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具体融合互动过程中要从信息传播内容、信息传播实效入手,进一步提升二者的互动效果,进一步丰富我国媒体行业内容,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媒体服务.  相似文献   

14.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5.
黄祖兵 《传媒》2018,(11):26-27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竞争格局,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在发行、读者、传播上的优势日渐式微.如何重构党报体系,成为提高党报影响力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媒体融合时代,建设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各级党报的首选.然而,在新媒体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党报存在形式主义,只建设不维护、不传播,降低了党报新媒体的影响力.因此,党报新媒体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真正完成转型,实现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未来已来,传媒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万物皆媒"的融合传播格局也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与尝试.记者作为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维,其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个人风格等对传播的效能产生着深刻的潜在影响.本文将以"网红记者"王冰冰的传播范式为切入点,在媒介视角下探析传统主流媒体在打造"网红记者"方面如何更好地引导新闻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传播格局中,传统媒体的网络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凸显,如何评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传统的做法是专家的阅评、受众的调查和媒体与受众的互动考查,而这些方式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影响了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客观评估。基于大数据挖掘的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效果评估,以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为基本研究对象、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媒体整体传播效力,使传统媒体扩大传播领域、提升传播效力具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传播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令人瞠目。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各报纷纷采取应对之策。从电子版到报纸网络,从以报带网到以网带报,不一而足。温州日报创办的瓯网与《党报热线》相融合,成为《热线网报》。由于实现报网互动融合,新闻信息迅速增加,有效扩大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党报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提高了党报的竞争力,因而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9.
赵笛  李蕾 《青年记者》2012,(21):50-51
如何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已经成为当下传统媒体的一个新课题.以青岛本土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为例,现已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的包括所有纸媒、大多数广播频道和电视新闻栏目.通过观察青岛传统媒体对微博平台的利用,笔者认为,微博不仅是传统媒体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正日渐成为与传统媒体本身同样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20.
一场偶发的交通事故之后,在电视主流媒体转换融媒体传播的思路下,通过网台互动的第三方平台直播和电视端传播,成为一次成功的传统媒体融媒体传播爆款案例,不仅彰显法律尊严和媒体社会责任,更为省级地面频道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实验范本和更多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