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陶中 《青年记者》2016,(15):91-92
韩国传媒专业重视大学生就业的缘由
  (一)韩国传媒专业供求失衡现象
  韩国传媒教育在韩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刺激下,专业设置方向、专业设置数量以及招生人数迅猛增加。据统计,韩国有88所大学设立了传媒院系,其中包括11个国立大学、59所私立大学、8所公开大学。①另外,虽然韩国传媒行业生机勃勃,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十年来韩国相关传媒企业对新员工的雇佣没有增加,韩国传媒专业大学生毕业人数与企业需求比例严重失衡,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失业现象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2.
陈中原 《新闻记者》2004,(12):55-57
传媒经济学,既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延伸,更是经济学在传媒业的应用。目前,从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看,偏重前者有之,偏重后者有之。既有大学新闻系、传播系设立传媒经济学专业,也有大学经济学系、商学院设立传媒经济学专业。所以,活跃于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讲坛的学者既有新闻学教授,也有经济学教授。无论来自哪个领域,从第6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报告及讨论情况看,每每论及传媒的经济学基本问题,诸如成本与价格、市场结构与法律管制、新技术与市场开发等,讨论比较激烈。它们既是传媒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传媒经济学最基本的议题。有20余篇论文涉及这方面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冯立  王丽  徐玮 《今传媒》2015,(4):114-116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传媒院校要增强在传媒领域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强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具有民办传媒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民办传媒类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黄枫 《今传媒》2007,(3):7-8
今传媒:翟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今传媒>杂志的采访.做记者那么多年,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成为记者时的情景吗? 翟树杰:我是军队系统最早摸摄像机的人.从1982年参加全军电视编导培训到现在算起来有25年.1987年中央电视台设立军事记者站开始从事专业,拍摄了第一部电视专题片.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1日至4日,第六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的传媒业界精英共6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45-45
<正>备注:凡业学两界对研修主题或专家有兴趣者均可私信@中国传媒科技新浪官微或邮件《中国传媒科技》官方邮箱cmkj@xinhua.org。《微电影/微电视纪录片拍摄与编辑实战教程》教授:史蒂夫·赖斯 时长:一周 授课地点:南京、石家庄 状态:已完成授课目标:讲授和研讨微电影/微纪录片拍摄、剪辑、制作技巧和艺术,指导实际拍摄。并探讨在传媒类院校建设及发展相关专业的现实路径。主讲教师介绍:史蒂夫·赖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介融合系副教授,并担任该课程委员会和多元化委员会成员。教授视频、音频、摄影、有声音的幻灯片、网络和社交媒体方面的基本知识。资深媒体人,曾率团队获得两项普利策奖,入围三次艾美奖及公共服务金奖等。  相似文献   

7.
吴元 《青年记者》2016,(5):87-88
掌上青岛是由青岛晚报和青岛掌控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城市手机互动平台,旨在向青岛本地居民提供娱乐消费信息.2012年2月掌上青岛手机客户端发布,整合了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子报子刊、青岛全搜索网、青岛手机报及青岛同城媒体的特色内容资源,为客户端用户提供即时新闻信息、掌上搜索、无线营销等服务.同年9月,掌上青岛再推微信版.目前,以掌上青岛微信为中心,包含15个子账号的微信矩阵已发展总用户100万,精准互动用户超过50万人,其中75%为青岛本地用户.2014年掌控传媒营收突破1500万元,利润率接近20%,掌上青岛模式引发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刘晋拍摄的延时摄影作品《大学》受网民关注,央视对他进行了采访.在一年时间内,刘晋用1 3万张照片组成了延时摄影短片,储存下自己的大学回忆.一名非新闻摄影专业学生的摄影作品能产生如此影响力,值得思考.延时摄影:影像作品的动态表达从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到新媒体崛起及多媒体融合格局形成,媒体环境在近年内发生巨大变化.任何一种单一技术、单一形式的影视作品,都将接受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冲击,多元影像融合的发展趋势开始崭露头角.《大学》虽然还只是一次尝试,但它却处在媒体发展趋势的前列.这种融合多元影像的表现形式,恰好适合眼下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群体中,从高等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那一部分常被称为行内人“学院派”。但凡被冠以“学院派”的帽子,似乎你就与语言刻板、语调生硬、只会照本宣科画了等号。与其他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竟聘电台电视台主播或主持人职位,很多本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因被列入“学院派”而受到质疑。难道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真的是一场失败,抑或说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已不适应现代传媒急剧变化?当然,我们还要承认,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省级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中,担当重任的大多还是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这虽然证明了“学院派”在传媒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不等于可以掩盖新形势下传媒对“学院派”能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前10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普查在研究生阶段已开设数字传媒类专业的院校情况(包括国内排名、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对出版、新闻传播、艺术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四类数字传媒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就业方向等方面发展的成绩与特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数字传媒研究生教育专业开设率较低且分布多样、师资缺乏、办学规模不大及专业方向课程建设尚偏弱等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树楠  姚争  刘力军 《传媒》2021,(12):88-90
我国于2019年推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评比.对播音专业而言,中国传媒大学被评为"国家一流"建设点,多所地方传媒院校被评为"省级一流"建设点.本文通过对5所传媒高校的情况进行对比,梳理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内在关系,总结了各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具体做法,旨在集成、融合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形成学理,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范老师您好。现在新闻传媒专业大规模扩张,很多院校都增设了与新闻传播相关联的专业,中文、外文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在办,理工、农业、商学院校也在办,一本、二本在办,比二本更低层次的也在办。毕业生那么多,如果还报考这一专业,会有职业前景吗?您如何看待新闻传播专业的大规模扩张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11日,青岛碱业公告,公司计划通过资产置换以及发行股份的方式,揽入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转变为传媒企业。而青岛城市传媒在IPO失利之后,终于通过借壳青岛碱业登陆资本市场。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青岛出版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青岛市财政局。据悉,青岛城市传媒主要从事书、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以及相关新兴媒体产品的开发运营。2013年及  相似文献   

14.
陈文耀 《今传媒》2014,(6):159-160
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日益完善和数字出版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国内各大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纷纷设立了以网络编辑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专业。本文以高职院校探索培养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分析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美娟  张琪  陈聪 《出版科学》2016,24(5):72-77
对“2015年QS世界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排行榜”前100高校中的23所欧洲高校开设数字传媒及相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手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从其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就业去向等方面对欧洲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呈现数字传媒专业设置院系比较广、教学的跨学科性与实践性明显、学制时间比较短、重视数字媒介研究方法创新的教学、学生就业面也较广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杨家波 《传媒》2015,(8):48-50
有着逾6亿网民、5亿手机网民,中国成为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大势.智者随事而制,如何推动媒体转型发展之路走快、走稳、走好?2010年7月,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全资新媒体公司青岛掌控传媒有限公司成立.随着掌控传媒全媒体矩阵覆盖受众突破200万,掌上青岛全媒体解决方案输出全国20余个省市媒体,“青岛模式”闻名全国业界.  相似文献   

17.
樊荣 《传媒》2021,(7):86-88
构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缓解院校教育和行业人才需求未同步的难题是本研究的核心.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传媒人才培养上所形成的"密苏里模式",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效经验,进一步总结其对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奇  刘畅 《传媒》2021,(15)
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经过数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传媒格局的变化,媒体融合的传媒形态初步形成,国内媒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这种巨变加大了对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媒体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高校传媒专业如何适应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郝红霞所著的《传媒教育: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一书,以上海市新闻传播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概括现有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传媒人才培养经验,对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全媒体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耿文静  李淼 《今传媒》2011,19(2):7-9
在我国的传媒院校,活跃着一批杰出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他们的优秀思想和教育理念推动着传媒领域的发展。原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现任《渤海大学学报》主编的林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林教授在这篇专访中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从高校教学的宏观角度阐述了新闻教育要建立"大新闻观念",在新闻教学中广泛涉猎,夯实基础,融入文史哲、经济、法律、管理等,培养又红又专的新闻人才。同时,林教授还就新闻专业教师的结构、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2006年开始涉足高校教材的开发出版,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开发出版了三套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教材,一套高校高尔夫专业教材,已出版教材及其他配套图书160余种,付印码洋达一个多亿.就编辑队伍而言,由最初的我一人,现在已增至九人.就机构而言,2007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设立高校教材项目部,2008年继而设立高校教材编辑部,2010年由中南出版传媒作为集团第一批分社的试点单位,建立了高等教育出版分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