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摘     
人才供求态势逆转呼唤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连续八年的扩招,市场上人才供应态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导致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要扭转这种态势,高等教育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相应调整结构。——胡晋杰摘自《人民网》“和谐社会”溯源于语和、刘志松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和”,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指乐器和声音的相应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谐”,本指音韵和洽,引申为协调关系或适当状态。“和”、“谐”合用表达了人们对匀称、适…  相似文献   

2.
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它既是中国古代“中庸”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发扬,也使“中庸”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和升华。努力挖掘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从思想根基上加深对邓小平和谐社会观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学派思想蕴藏着的丰富和谐内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儒家与道家学派都强调和谐协调,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达到宽和相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和合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儒家学派中和的思想可以说是和合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殷商时代是我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三代历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历史文献记载和甲骨文及商代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到商代的明君圣王为寻求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当时,追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家族的和谐,构建与周边方国部族的和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和合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和合”文化内涵,明确“和合”教育理念,综观“和合”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把弘扬“和合”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创建和谐教学境界有机融合到教书育人实际中,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得到和谐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诸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论和“和谐”观念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的"和合"思想主要有"太和"、"中和"以及"和平共处"三方面的内容.王夫之认为,"和"是自然界的常态,"太和"则是"和"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太和"之境."中和"是人们修身的最高准则,人们通过"存养省察"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去体验、去实践,就能达到"中和"之境.王夫之主张各民族和平共处,既反对少数民族对...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先哲早就提出了“天下大同“的和谐理念。孔子更是主张“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老子则尤其注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是不同的观念,前者强调“同“,后者强调“和“;前者强调一元,后者允许多元,但反对冲突。两者都是理想状态,都不是和谐社会文化精神的内涵,因为现实中永远有冲突。和谐社会强调的是“谐而有序“,所以,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精神需要依靠传统资源,但传统资源不是主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合"与"和谐"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和与合不仅不完全同义,而且还有内在抵牾之处;和合容易导致对和或和谐思想的严重误解,不能说和合学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继承。和合与和谐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合起来的结果并不都是和谐。以和合为核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繁复的和合学体系是不牢靠的,很难指望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世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它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从广义的角度看,“和谐世界”应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之所以要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因为当今世界还远不够和谐;“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反映;也是为创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外部条件之必需。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推向世界,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在继承中的发展和创新;高举“和谐世界”旗帜回应了“中国威胁论”,表明了中国负起自己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表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跃升到一个更加自觉寻求和实践“以人为本”与公正和谐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育“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当今,我们国家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高校理应构建"和谐校园","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和谐教育",为此我们每个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的静态和谐以及人与自身、人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和谐。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培养“和谐人”是我国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试论和谐视野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新世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和谐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实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既要提倡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更要提倡"和谐老龄化",把建设和谐老龄社会作为应对老龄化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和谐服务”的理念,论述了和谐服务的必要性,指出“和谐服务”是促进“和谐就业”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和谐服务”究竟该如何推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泉州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文化和城市建设。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质的飞跃。如今的泉州城,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风貌和较健全的城市功能,更有反映城市蓬勃生机与活力的和谐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仁爱”与“兼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既要制定和谐的国家典章制度,又要建立处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和谐原理、原则。孔子以“仁者、爱人”为指导原则;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出发,认为和谐是治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原理、原则。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学院李晓元、汪元宏、王有炜合著的《和谐人——一场人文化的变革》一书,于2005年12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部极具现实感和创造力的著作中,体现了著者对其“和谐人”思想的深入思考和理论创见,进一步明晰了当代人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中人的生存和发展进路,从而实现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心理文化状态的超越与变革,具有一定的指向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