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武原 《收藏》2001,(8):36-36
唐代,在书法艺术大繁荣的社会环境中,书法收藏事业也很兴盛。不论是国家收藏还是民问收藏,都把重点放在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上,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作更是重中之重。为了弄清楚得到的书迹是否确实出自某位书法家之手,收藏者一般都比较注意对其真伪进行鉴别。如太宗李世民特别崇尚王羲之书法,在全国悬赏搜求王书。受权力的强制和厚利的诱惑,各地所献甚多。那么,  相似文献   

2.
正45×30厘米皮纸语出《诗经·小雅·何人斯》,意为:对人间心无愧.对天不存畏惧,强调正大光明。此语为修身处世的至理名言。从书法风格看,寇克让曾习王羲之字,多用折法,相对内敛,而此幅作品多用转法,相对放纵,更具王献之风格。第二行密集的转法,则颇具张旭《断千字文》的笔法特征,淋漓酣  相似文献   

3.
李烈初 《收藏》2012,(11):136-137
古人学书法,讲究笔法,讲究师承。东晋王旷,与卫氏世为中表(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故得蔡邕笔法传于卫夫人,亦教授儿子王羲之学书法。王羲之早年曾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又博采众长,遂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6):136-137
古人学书法,讲究笔法,讲究师承。东晋王日广,与卫氏世为中表(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故得蔡邕笔法传于卫夫人,亦教授儿子王羲之学书法。王羲之早年曾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又博采众长,遂成“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大家。王羲之有7个儿子,其中...  相似文献   

5.
何循真 《收藏界》2014,(8):70-73
“一枕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当人们读到唐人钱翊这句诗时,自然联想到儿女情长、鸿雁传书之类的浪漫情怀。然而书札的内容何止如此,它包罗万象,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单就书法而言,传统法书名帖基本都是前人的信札,如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中秋帖,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9,(4)
正当代书法对"二王"的趋之若鹜衍生出"趋同"的时弊,而同样是学习"二王",书法家寇克让却始终以独立风格著称,这背后包含着怎样的书法实践与理解呢?《收藏》:当代学《书谱》、王羲之的都很多,但您始终保持一种独立的风格,您是怎么考虑的?寇克让:不是我坚持与别人不同,是多数人与我不同。我1993年开始学写《书谱》的时候,不要说《书谱》,书法根本就是一件比较冷清的事情,所以,我写《书谱》没有氛围,就是闭门造车。我们当时买不起宣纸,一般都是用毛边纸,而我  相似文献   

7.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石樵、十樵、凝樵、雪山、痴仙道人等。河南孟津人。他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享年只有61岁,对于一个书画家来说,可说是英年早逝。王铎是明末遗民,居清初书坛代表人物之首。他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把中国的行草书法推向了高潮。后人评其书法曾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神笔王铎"等赞语,认为他的书法艺术耸立起"明以后书法的一座山峰"。今人又把他列于中国十大书法家之列。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书法家,后人尊他为书圣。王羲之在书法造诣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这和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李喜萍 《收藏》2012,(5):42-51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在其后200多年的明代历史中,多位帝王都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以写诏令文书。明代帝王诸如仁宗、宣宗,喜欢临摹《兰亭》。明神宗则自幼学习书法,左右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  相似文献   

10.
吕友者 《收藏》2012,(9):42-47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王都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以写诏令文书。明代帝王诸如仁宗、宣宗,喜欢临摹《兰亭》。明神宗则自幼学习书法,左右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米芾的《文赋》等名作。在众多帝王的影响下,当时书坛名家辈出。明朝中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吴门派书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他们的书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讲求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影响甚广。  相似文献   

11.
陈振漉 《收藏》2006,(9):126-129
书画的真伪之争自古就有,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等文献中部有关于书画鉴定的记载,可见作假历来就有。鉴定史上见诸文献记载的,例如唐太宗时内官收藏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民问所藏二王作品都被地方官员搜刮来献到皇宫内府去,但十有八九是假的,所以唐太宗才要虞世南、褚遂良去作鉴定。民国时甚至还有专业作伪的,如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有一个叫谭敬的人,居然有一条龙的专业配套作伪,他专门找人模仿印章、题款等等,这些仿手都是他养的,他做张大千的画就是地道的张大干画,做齐白石的画就是地道的齐白石画。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癌中之王",而胰腺癌则是"王中之王".近年来,在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排行榜上,胰腺癌始终保持"王中之王"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13.
王永贵 《收藏界》2013,(6):22-25
2009年4月28日,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一场"豪赌"正在进行,买家们正在追逐着一张"千年"残破的纸片。《广州日报》一篇文章,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儿——《王羲之<洛神赋>山寨版也值6800万?》。这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标题。时下,在"山寨文化"非常流行的年代里,艺术品拍卖市场也不甘落后,正在努力追赶着潮流,王羲之书法也出了"山寨版"。作为藏品的买家,  相似文献   

14.
二、棋迷失《兰亭》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被称为书圣。王羲之杰出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与围棋名手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共有三百二十四字。王  相似文献   

15.
李挺 《收藏》2011,(10):110-111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最珍爱的艺术品为3件稀世珍宝,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三希堂也由此得名。其中《快雪时晴帖》、《伯远帖》都是书札。《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给友人张侯的一封信,《伯远帖》是王珣写给堂弟伯远的一通书函,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回四盘快棋决出高下二王之争没有败者上一回咱们说了任建军与王新光的"老少之争",这一回咱们要说说"二王之战"了。什么是"二王之战"?二王指的是王新光和王伟。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人家老王家确实出人才,这次擂台赛姓王的队员特别多,光济南队九名队员中就有四人姓王。这次济南的王新光碰上潍坊的王伟,"二王"之中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古语说"胜者王侯败者寇",谁是王谁是寇那要靠他们7月16日真刀真枪地较量了。  相似文献   

17.
初澜 《收藏界》2012,(12):105
田黄——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  相似文献   

18.
秋暑     
学书远逊王右军,学弈无过王积薪。日长如年大好睡,小技何足劳吾神。简评: 查慎行(1650-1727),清诗人。意思是学习书法不如王羲之,下围棋不如唐朝的高手王积薪。天长正好多睡点觉,何必  相似文献   

19.
曹淦源 《收藏界》2011,(2):92-96
文徵明书法以清雅俊秀的风格享誉书坛。平常其大字行楷均用黄庭坚笔意,这是我们熟知的文氏书法"显"露的一面,偶尔也纯用苏轼笔法的书体,是其内蕴"隐"藏的一面。关于文徵明书法之"苏"体"隐"而"黄"体"显"的两面,向来很少有人关注,特作短文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路远 《收藏》2010,(3):78-80
古代中国皇权至上,帝王个人的好恶对某一时期的艺术潮流和风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喜爱王羲之书法,亲自为《晋书》的《王羲之传》撰写赞语,对其书法推崇备至,以为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