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及其妻窦绾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196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发掘,是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文物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了这一考古发现的发掘报告。两墓共出土了随葬器物4200多件,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纺织品以及车马、俑、钱币等,  相似文献   

2.
1968年7月,在发掘河北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有一件人物造型的青铜灯具给人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它就是根据灯上铭文而命名的"长信宫灯"。  相似文献   

3.
西汉滑石璧     
张海军 《收藏》2015,(5):88-93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长沙发掘了一批西汉王侯一级的大型墓,如象鼻嘴长沙王墓、咸嘉湖长沙王后墓、"渔阳"王后墓以及马王堆轪侯墓等,这些墓葬往往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漆木器及铜器等。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墓葬出土的则多为陶器,少见玉器、铜器等,偶有其他质地文物出土,也多见滑石器。长沙市博物馆收藏有战国以降各类滑石器200余件,其中西汉时期的滑石璧多达75件。本文即对这些西汉滑石璧做初步研究,以期引起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汪曦曦 《收藏》2013,(10):38-42
青瓷莲花尊以器形硕大、造型精美、纹饰复杂堪称南北朝瓷器中的精品,目前见诸发表资料的青瓷莲花尊共有18件。其中以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4件莲花尊最为集中。这一批器物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收集所得,1955年北京历史博物馆进行复查,调查发现莲花尊出土于封子绘墓和祖氏墓之中,每墓出土两件,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王勇刚 《收藏》2008,(2):89-89
彩绘陶器是指在烧制好的陶器表面施以彩绘的陶器,与先绘彩再焙烧的彩陶不同,虽颜色较易脱落.但色彩却很丰富。彩绘陶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已有发现,大量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彩绘器主要是作为明器用于陪葬,故在厚葬之风盛行的西汉尤为流行,达到了鼎盛。彩绘陶器的器形和彩绘多模仿青铜器呼漆木器,  相似文献   

6.
马起来 《收藏》2011,(4):85-85
1994年4月,在安徽合肥市电子研究所建设工地发掘出一座宋墓,出土多件文房用具,其中牡丹纹石雕印盒(见图)以其造型别致、构思奇巧、雕琢风格浑朴雄健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肖华 《收藏》2007,(3):106-107
西汉南越王墓是中国华南地区已知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有1000多件文物,有陶、铜、铁、玉、石、金、银、玻璃、玛瑙、水晶、漆木、丝织以及象牙和药物等,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前,一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程家村被发现。墓内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原始瓷器等多达2000多件,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的出土器物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享誉海内外,并为描绘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历史图景提供了极好的参照。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玉器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754件(颗)出土玉器时研究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方国的玉器文化和玉雕技术具有特别的价值,它和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商代玉器及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等共同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玉器的风貌和成就。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与鉴赏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玉器,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刊特邀请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明瀚先生撰文介绍与鉴赏该墓出土的玉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周公太 《收藏》2007,(11):69-70
1983年南京长岗村5号墓出士一件釉下彩绘羽人纹带盖青瓷赢口壶(图1),它石破天惊地将我国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创烧年代由唐代一举推前到孙吴时期。2002年至2004年间.这种瓷器又在南京城南秦淮河船板巷旁的皇册家园、大行宫新浦新世纪广场和南京图书馆新馆等三处建设工地重现于世,出土后经修复,可复原者包括带盖双唇罐(图2)和盘口壶各一件,另外有仅能辨认出洗、  相似文献   

10.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11.
彩陶和彩绘陶是两类生产工艺不同的陶器。 在陶坯上直接彩绘,或在外表加一层有色泥浆(陶衣)后彩绘,然后入窑烧成的叫彩陶,它们的彩绘牢固,触水不脱,常见的图案为各种几何形纹,其次是动植物纹,偶有人物纹,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的  相似文献   

12.
张全民 《收藏》2011,(2):24-25
2006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韦曲科技产业园配合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一座唐墓,出土文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墓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带两个天井,为夫妇合葬墓。虽然历史上曾经被盗扰,但仍出土了30多件器物。墓室入口处的一件人面兽身的陶镇墓兽面朝南,蹲坐于墓口,另一侧的一件狮形镇墓兽头部残断,身后还有彩绘贴金武士俑(已残碎),共同守护着死者亡灵的安宁。  相似文献   

13.
张小丽 《收藏》2016,(5):54-65
正导语:张达夫墓为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年)纪年墓,出土的元青花人物纹(?)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元青花纪年资料,这件宝贵资料对元青花瓷的年代和装饰题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011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曲江风景线建设工程时,在发掘清理的17座古代墓葬中有两座元墓,分别编号为2011QJFJXM5、2011QJFJXM6,东西并列,间距约5米。两墓均保存完好,出土  相似文献   

14.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10):133-133
矾红描金珐琅彩博古纹盘直径35.5厘米,底20.5厘米,高4.5厘米。盘沿矾红一周上描金绘涡纹、花朵纹。盘心用蓝色珐琅彩绘一大树叶,内绘博古、花卉纹,盘沿一周绘花卉纹,整体纹饰均用金彩装饰,显得富丽堂皇。釉面光润,胎质洁白、细腻,纹饰绘法精细。时代为清雍正、乾隆。  相似文献   

15.
吴红艳 《收藏》2011,(10):79-81
1985年咸阳市三原县唐代臧怀亮墓出土了一件匍匐俑,泥质红陶,通体施白色彩绘,通长60厘米。俑为男性,头戴进贤冠,身着宽袖官服,腰束带,作叩首匍匐状,面部表情恭敬谦卑,目微左视下方。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就目前所知,藏于公私各家的晋侯墓地青铜器共有400余件,其中礼乐之器占绝大部分,约300件左右。一些前所未见器型的出现,是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第一个特点。比如:出土于114号墓的鸟尊,出土于113号墓的猪尊,出土于8号墓和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安徽省文物总店在合肥市肥东县征集收购了一件宋代瓷枕,经鉴定属于宋代吉州窑生产的瓷枕。此枕为长方形,束腰,长28.6厘米,宽11厘米,瓷枕胎为米黄色,质较坚致。枕面施白釉褐彩彩绘,枕的六面均绘有纹饰,上下两面为白地褐色彩绘水波纹,前后两面为白地褐色彩绘卷草纹,两端面为白地褐色彩绘花卉,一端有一直径为1.5厘米的通气孔,孔位于花蕊处,另一端的四角有垫烧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和来自国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知名专家来到湖南衡阳。眼前这件宋代衡山窑彩釉绘菊纹罐(图1)完美而异样,它的彩绘工艺既不是釉上彩也不是釉下彩,而是一种在素胎上涂白色化妆粉,粉地上用褐绿两色彩釉绘花,表面不再罩釉,一次烧制而成的高温彩釉绘花瓷。衡阳当地收藏家称之为"粉地彩釉绘花"。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23)
正近日,河南省洛阳市西朱村一处大型墓葬的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根据考古专家判断,此墓为曹魏时期大型墓葬。墓圹东西全长约52米,墓口距墓底深约12米,出土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等共400余件。该墓葬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在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临近洛南东汉帝陵的控制地带,北面为汉魏洛阳城阊阖门中轴线稍偏东,西侧为曹魏时期祭天的圜丘。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斜坡墓道长30余米,规模非常宏大,形制规整,是  相似文献   

20.
武贞 《收藏界》2012,(8):52-57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的战国中山国古城以及中山王族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其中尤以中山国王墓及其陪葬墓出土的磨光压划纹黑陶最为著名,造型端庄优美,纹饰流畅典雅,色泽漆黑明亮,是陶瓷艺苑中一株亮丽的奇葩,代表了中山国高超的制陶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