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以α,α'-邻苯二甲基桥联双茚基钐二苯胺化物为催化剂,对丙烯腈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丙烯腈聚合的影响,并且用粘度法对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发现α,α'-邻苯二甲基桥联双茚基钐二苯胺化物对丙烯腈聚合反应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随着催化剂用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大,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下降;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和分子量都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酸钠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低分子量(105~106)的聚丙烯酰胺。由此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聚苯乙烯球状颗粒聚合物,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用热分析仪对聚合产物进行热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MMA/纳米Si3N4体系的聚合过程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聚合温度,纳米Si3N4粉体加入量及引发剂AIBN用量对体系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聚合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用量,均可使体系的凝胶效应提前出现,聚合速率增大;而纳米Si3N4粉体的加入对体系的聚合起到延缓的作用,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聚合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不考虑其他杂质参与聚合反应的情况下,并基于已有对丙烯聚合反应过程的普适化认识,提出了一个普适的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基元反应).在已有的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基础上,为了证实该聚合反应过程总活性基是否满足“稳态假定”以及考察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下的丙烯聚合动力学.模拟得到的总活性基数目在丙烯聚合初期快速增加到峰值,然后随聚合反应的进行保持恒定,证实了丙烯聚合过程中总活性基符合稳态假定.同时,模拟得到了聚合温度对丙烯聚合过程的转化率、分子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丙烯单体的消耗速率随聚合温度升高而增加;不同聚合温度下的数均聚合度峰值相同,但随温度增加,数均聚合度峰值来得早;随聚合温度增加,数均分子量减少,分子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研究了以环乙烷为溶剂,以n-BuLi为引发剂,分别在t-BuOLi和四氢呋喃(THF)存在下使异成二烯聚合时t-BuOLi和四氢呋喃对聚异戊二烯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还研究了引发剂n-BuLi和sec-BuLi在聚合体系中的浓度对聚异戊二烯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n-BuLi为引发剂以环乙烷为溶剂时,向聚合体系中加入极少量t—BuOLi就会使聚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分布变得很窄。实验结果还表明,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乳酸本体熔融缩聚法直接合成聚乳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廉价的乳酸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乳酸本体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聚乳酸的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温度、氮气保护、压力等对聚合反应产物分子量及产率的影响,获得了乳酸本体熔融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MA-AM-B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为溶剂,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酰胺(AM)、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MA—AM—BA三元水溶性聚合物。探讨了引发剂及分子量调节剂用量、单体比例、聚合温度、聚合时间与聚合物阻垢性能的关系,在最佳合成条件下的聚合产物对CaCO3垢、CaSO4垢的阻垢率分别为97.10%和98.42%。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叔十二烷基硫醇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共聚在三种不同溶剂中反应的动力学有关问题.发现硫醇引发该共聚反应中,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组分增大而提高,及与溶剂的极性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单体加量为20%,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12%,甲酸钠用量为20mg/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h。同时,讨论了甲酸钠加量、单体浓度及引发荆加量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Acrylonitrile(AN)/1-vinyl-3-ethylimidazolium bromide(VIMB) copolymer was prepared via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dimethyl sulfoxide(DMSO) as a solvent and azodiisobutyronitrile as an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comonomer VIMB on the polymerizati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 solu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copolym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ionic liquid VIMB resulted in higher polymerization conversion ratio and high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when copolymerized with AN than itaconic acid(ITA).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ition shear rate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or P(AN/ITA)/DMSO solution, while an exponential growth with temperature was observed for P(AN/VIMB)/DMSO solution. The exothermic peaks of DSC curves in N_2 appeared at 276.67 and 257.34 °C for P(AN/VIMB) and P(AN/ITA), respectively. As a potential comonomer of AN for PAN carbon fibers, the VIMB resulted in about 7% higher char yield in N_2, and 23.7% less weight loss at 600 °C in air than ITA copolymer.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碘代乙腈退化转移剂的丙烯酸醋活性自由基聚合,实验结果表明:在碘代乙腈的存在下控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得到的分子量大(1万-10万),而控制丙烯酸甲醋(MA)、丙烯酸乙醇(EA)、醋酸乙烯醋(VAc)得到的分子量较小(〈1万).实验得出:[IAN]与EAIBN]之比对控制活性自由基聚合有很大的影响,[IAN]与[AIBN]之比为6:1是有效控制聚合的理想浓度.反应温度为60℃时,转化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高,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高而增大,成线性关系,分子量的分布较窄(〈1.5).^1H NMR分析表明,在聚合物主链的末端连有碘,说明碘代乙腈在反应中起退化-转移聚合(IDTP)的作用,通过循环往复的碳-碘键的活化,断裂,再形成而得到最终活性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在50、60、70、80℃下,聚合醋酸乙烯酯( VAc)制得一系列聚醋酸乙烯酯(PVAc),并在氢氧化钠作用下醇解制得聚乙烯醇( PVA);通过黏度法测定聚乙烯醇被高碘酸钾降解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计算出聚乙烯醇中“头碰头”的键合几率;然后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催化作用下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并计算出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最后得出聚合温度对聚乙烯醇键合方式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缩醛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大、相对分子质量大、黏度大,而且聚乙烯醇分子中“头碰头”键合几率小,最佳的聚合温度是60℃;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则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均聚物(PAM);考察了溶剂、交联剂及其用量、氮气、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油水比、引发剂用量对PAM均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单体AM的含量为40%,油/水质量比接近1.0,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9%,使用复合乳化剂Span-80/OP-10,HLB=5.35.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PAM均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