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P经商记     
阿 P——阿 Q 的第八代嫡传子孙,因祖上积阴德不够,生活日渐贫困。一日,阿 P 上街溜达,见各个餐馆座无虚席,红红火火,茅塞顿开。回家后,立即张罗着用自家前厅开了间“阿 Q 饭店”。阿 P 不是阿 Q。阿 P 深通经商之道,深知名  相似文献   

2.
一 阿不失忆了,阿不来自哪里?阿不是谁? 阿不是怎么来到这个地方的?阿不自己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阿不只感觉到自己的鼻翼里有残余的薄荷清香味。种子?对,应该是一种很奇怪的种子,阿不想起来只有找到一百枚种子,他的记忆才能在空白上绽开来,可阿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阿瓜趣事     
好歹吱一声啊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阿瓜,阿瓜站起来却一声不吭。老师:阿瓜?老师:阿瓜?老师:阿瓜,你怎么回事啊?你到底知不知道答案啊?好歹吱一声啊!阿瓜:吱~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十年代后,出现了诸多《阿Q正传》的续作、仿作。阿U创作的《阿Q歪传》连载于《福尔摩斯》报,以阿Q在都市上海的生存困境、恋爱悲剧及革命追求,写出了三十年代都市知识流浪者的尴尬人生。阿Q先后同三位女子恋爱,却都因为经济的原因分道扬镳。阿Q在都市上海为生计的奋斗中,常常处于捉襟见肘的穷困境地。受到鲁迅《阿Q正传》的影响,阿U以阿Q的不幸遭际,构成小说的情节结构;以反讽戏谑的语言,形成小说戏剧化趣味。虽然阿U对于阿Q性格的刻画,缺乏鲁迅笔下阿Q的厚度与深度,但写出了都市知识流浪者的尴尬人生。  相似文献   

5.
阿歪煮条面     
星期天,阿歪到同学阿木家玩。临近中午,阿歪和阿木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起来。阿歪自告奋勇地要下厨房煮面条,阿木带着怀疑的目光对阿歪说:“阿歪,你能行吗?”  相似文献   

6.
八月。阿R呆在学校,忙着复读。八月。阿O、阿A呆在家里,忙着准备上大学。八月。阿D不知在何方,忙着什么。八月。天很热,大家都在忙,像蚂蚁。阿A明天就要去上大学了。阿A、阿O到学校去找阿R。不为什么,只是想聚聚。聚聚,也该聚聚了。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了,短暂的一聚后,又将很长时间不在一起。阿R找了个借口,请了假,跟着阿O、阿A溜出了学校。一路上,阿R垂着头,踢着地上的小石子。大家漫无目的,走着,晃着,荡着。随便寻了个普普通通的小饭馆,随便找了个露天的座位,随便要了些酒与菜。三人坐定,围成了一个圈,标准的圆圈。三人都没有说话,很…  相似文献   

7.
八月。阿R呆在学校,忙着复读。八月。阿O、阿A呆在家里,忙着上大学。八月。阿D不知在何方,忙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阿孬姓王,名劲草. 此外号是谁取的,已无从考证,但由于此外号的缘故,阿孬的知名度大增,令阿孬好不兴奋,常叫嚷着:若有朝一日让他遇上那位捧红他的仁兄,他必定亦用此名号捧红那位仁兄.可见阿孬并不喜欢这个外号,但我们依旧整日"阿孬阿孬"地叫他,正所谓"喊阿孬这个名,让阿孬说去吧"!  相似文献   

9.
冯守卫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32-34,38
论述了《阿Q正传》的主题及阿Q的形象,分析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特征。对一些流行看法等提出了商榷。认为电影《阿Q正传》背离了小说的主题,歪曲了阿Q的形象。提出了《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问世以来,阿Q典型,阿Q主义(精神胜利)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对阿Q主义(精神胜利)源流的考察几乎贯穿了《阿Q正传》研究的始终。我认  相似文献   

11.
阿Q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着力刻划的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而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对于文学典型如何认识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九五六年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时,何其芳同志在《论阿Q》一文中,在阿Q精神胜利法典型性问题上大胆地提出了新见解。他说:“阿Q性格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如大家所熟知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阿Q是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续篇阿Q凭借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一文一举成名。他不仅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外知名度极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据刚从国外归来的梅名兄说:一个蓝眼睛的外国学者认为,阿Q的名字中用了一个中文"阿",用了一个英文"Q",说明阿Q不仅属于  相似文献   

13.
阿瓜曾是我的同桌,阿瓜是个弱智的孩子. 在三(1)班里,阿瓜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同学们也常取笑阿瓜,说他头大不中用.但是,每天放学后,阿瓜都会主动地留下来帮忙倒垃圾.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阿瓜就会条件反射性地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去认真刷洗.原先最脏臭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变成了教室内最醒目的净土.  相似文献   

14.
香脚足球队     
阿吹把尿尿到了救护车上阿吹在足球场上捡了条小狗,阿吹叫它QQ。QQ什么都好,就是喜欢随地小便,让阿吹觉得没有面子。傻儿子耶!小狗尿尿是在划分势力范围。老爸阿呆对阿吹说,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阿瓜     
《初中生学习》2010,(1):48-49
好歹吱一声啊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阿瓜,阿瓜站起来却一声不吭。 老师:“阿瓜?” 老师:“阿瓜?” 老师:“阿瓜,你怎么回事啊?你到底知不知道答案啊?好歹吱一声啊!”  相似文献   

16.
自从半个世纪前《阿 Q 正传》问世以来,对于阿 Q 的典型性,人们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阿 Q 是“劳动人民中一种消极的典型”;阿 Q 是“流浪雇农的典型”;阿Q“既代表农民,也代表一般士大夫,是非常广泛的中国民族性的一种典型”;阿 Q 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丑陋和苦难所构成的一种奇特的精神现象的拟人化”;是“中国人各种劣根性的结晶体”;阿 Q 是辛亥革命时代的“一个一般的社会典型”;阿 Q 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有的甚至说“阿 Q 是一个千面的机械人”;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不知不觉中,一股“阿”风刮进我们班。阿吃、阿吹、阿晓,阿大、阿二、阿三……一个个同学被改名换姓,成为“阿”字一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中,阿Q作为被改造的"国民性"的一种文化原型被不断地读解、模仿、再创造,那些时常反思国人传统文化奴隶、创作中以人文关怀为终极关怀的作家有意无意地带着阿Q情结,独具个性地突出"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观念,塑造了当代小知识分子阿Q、小市民阿Q、农民阿Q形象,展示着阿Q原型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9.
《快乐阅读》2008,(5):72-72
有位大老板看中了阿歪家乡的青山绿水,便在阿歪家村头投资建了一座影视城,之后便经常有剧组来这里拍戏。这下可把阿歪高兴坏了,因为阿歪从小就想当演员,现在剧组竟然来村头拍戏,阿歪觉得明星梦离自己越来越近了。一个星期天,阿歪去影视城看剧组拍戏,突然有个导演要在群众中选一个长发男孩演乞丐,由于阿歪是短发,所以没有被选上。  相似文献   

20.
阿衰知多少考试啦,考试啦,考试啦!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阿衰吗?你们喜欢阿衰吗?如果你自认为是超级无敌阿衰迷,那就壮起胆子来做做我们的测试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