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那么在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精神,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到飞扬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中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一语中的地指出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只有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让阅读成为“悦读”,学生在体验中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是一种“死读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刻画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仁人志  相似文献   

10.
陈明财 《教师》2014,(21):107-10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搭建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关注学生的阅渎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以阅读活动为线索,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一堂语文课中,应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地释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在阅读实践中推动学生学习体验的不断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娣 《考试周刊》2012,(7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阅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强调思考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怎样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本节课努力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宣武教育》2007,(7):31-34
《语文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阅读绝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20.
申延龙 《天津教育》2007,(11):46-47
阅读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