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理论·走向历史深处———历史唯物论与新概念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任务刘啸霆①……………………………………从“科学技术哲学”到“科学枝术学”———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张明国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辨析肖 玲①…………………………………………………………………………………论可持续发展的代价的构成及成因陈仕平①……………………………………………………………………科学技术的两个关怀与两个限度詹颂生①………………………………………………………………………也谈环境伦理的道德境界黄…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理论·自然权利存在何以可能……………………………………………………………………李建华,…肖毅①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及其意义………………………………………………赵成①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的时空追问………………………………………………高剑平,…万辅彬①简单性原则:闪耀真理的光辉…………………………………………………………………………王阳①从宗教维度看科学发现…………………………………………………………………………………钱振华①虚拟世界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武敬一 《内江科技》2007,28(6):40-40,72
本文提出把生态(环境)伦理课程列入我国各级教育课程体系内,着重从四大方面论述了此建议的迫切必要性:①从我国现实的环境污染与危机的严重情况看,十分必要;②从国外生态教育的经验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课程实施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③从联合国组织的提倡上看,人类社会需要美好的地球;④从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体系的完善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科学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亦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境和危机。现代科学的异化所造成的,已经不仅仅是科学自身的危机,而是包括自然、人和社会的全局性危机。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其伦理使命在于:以合理的道德诉求规约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的融合、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人类自由的实现,从而超越“科学危机”,实现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2):I0001-I0008
●新年卷首●“十一五”规划的灵魂——科学发展冯之浚●专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冯之浚(04-005)企业自主创新的几个关键问题魏杰谭伟(04-007)变“头脑创新”为“现实财富”——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冯之浚(09-005)●科学学研究●关于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策略思考——谈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盟陈士俊柳洲(02-005)从Scientometrics期刊的自引看科学计量学的学科特点王炼武夷山(02-010)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与分析张维李帅熊熊等(03-005)计算生物学——一门充满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程妍刘仲林(03-0…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发展的环境伦理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具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科技理论与科技客体的不完全对称和环境伦理对科技发展的相对滞后,最终使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导致自然的“祛魅”。而要使自然“返魅”,必须要求当代科技在环境伦理的范式下发展即加快实施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以及科技创新应当置身于“三维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史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委托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是我国三大综合性的自然辩证法核心期刊之一。在首都以外办这样面向全国的刊物,历经2 0年,办得这样好,确非易事。这2 0年中,主办者为此耗费的心血,可以想见。同《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相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的一个特色是重视科学技术史学研究。这三家刊物的封面都有其各自的标识语,大同而小异,这“小异”便是个性的体现。从三组标识语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重点讲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辩证法成为我国的一个学科。现在有的改称“科学哲学”或“科技哲学”,基本内容是一样的。当然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发展了,科学哲学自然也要跟着发展。而恩格斯所揭示  相似文献   

9.
丁泽辉  方秀苇 《内江科技》2010,31(9):42-42,20
本文从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结处入手,结合实例,全面分析了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指出了辩证法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使化学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使人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地促进化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丽娜  吴黎 《内江科技》2012,(6):156-15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和谐亚运”与现代体育伦理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和谐”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价值,从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中,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重义轻利、诚信守诺”等众多思想观念中就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意蕴。而在亚洲运动会的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论证了构建现代体育伦理的必要性;加强体育伦理的建设是亚运“和谐”价值真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论困境及其症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诉求人与非人类的价值平等性,非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赋予自然以主体性,另一方面消解人的主体性,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反而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自在性;无视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因而无视实践的受动性决定了人类呵护自然的必要性,这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内在价值论的认识论症结;自然的价值是实践中的生成与创造,主体性与属人性是价值范畴的本质属性;因此,为了树立人类的环境伦理意识,非人类中心主义更应该彰显人的主体性———作为“存在的看护者”或“守护者”的主体性,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们对科学与伦理的关系有很多讨论,我想谈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价值的影响,科学家的伦理责任。一、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价值的影响科学技术系统对伦理价值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就消极方面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动摇着传统的伦理规范。传统的伦理规范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崇拜的基础上,尊敬以自然为中心的过程(人性,人的自然实在等)的系统。而科学技术活动是自然的介入、干预。以科学为基础的伦理要求直截了当地介入自然过程,应用关于支配自然的规律的知识引导行为,以根据技术方案组织起…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不仅产生了工具意义上的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结构关系的巨大变化,这种变革是沿着适应自然、群居合作——征服自然、劳动分工——尊重自然、倡导责任——融入自然、天人和谐这样一种路径来演进和发展的.沿着这一途径,可以研究技术创新与自然及社会伦理秩序更替之间的关系.技术创新对自然的伦理冲击,可以从结构维度上去尝试分析,依照地表、水系、大气层、生物圈这样一个结构来进行研究,着眼点是揭示技术创新对自然法则的改变及其伦理影响.技术创新对社会伦理的影响主要作用于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伦理秩序三个方面.技术创新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度的,在面临制约的同时,也促使道德伦理发生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有禁区,没有禁区科学研究就可能失控。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是负载价值的,应该对科学研究进行伦理评价和价值导入。科学研究的基本的、最终的价值判断不是取决于“为科学而科学”的理想,而是取决于科学是否对人类有益。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再到今天的“科学技术学”,暴露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及其学界的诸多问题。从学界内部来说,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是:提高学术水平,力争使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与国际真正接轨。  相似文献   

16.
"普遍伦理"问题的"科学"背景与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已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哲学伦理学的研究不能脱离这种时代特征,而且科学与伦理学具有内在的关系和统一性。普遍伦理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反映着科学对伦理学的影响以及伦理学理论的科学背景,从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视域来考察和梳理普遍伦理问题,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伦理学理论及其问题,并对进一步思考和处理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这个更深层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思想领域的著名刊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已走过了2 0年的历程。2 0年筚路蓝缕,化育学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对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她2 0华诞来临之际,笔者想谈谈对刊物“自然辩证法理论”栏目的一点感想。笔者认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最具特色的栏目是“自然辩证法理论”栏目。说这个栏目最具特色乃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辩证法”一词就一直处于被解构的状态,主张把“自然辩证法”肢解为“科技哲学”、“科技史学”和“科技社会学”等规范性学科、主张以这些学科取而代之并进而主张取消“自然辩…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树种资源的保护与环境关系和生态型的建立与树种资源的保护三个角度探讨森林资源的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学共同体成员的科学家,其道德意识在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道德世界观”的形成,解决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意识与自然世界、义务感与自然冲动之间的冲突,实现了义务与现实、道德与自然的“和谐”。但是,科学家的“道德世界观”只是个体“冲动形态的意识”,无法代替科学共同体组织实体的道德意识和意志行为,因而往往陷入特殊性、个别性以及抽象性的困境中。这一困境的超越必须诉诸于科学共同体的“伦理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侯艳芳  于一飞 《资源科学》2022,44(12):2552-2566
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存在“一核心两重心”的体系结构,即以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为刑法保护的核心,对一般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依保护方式不同形成“两重心”。本文通过对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的价值重塑、明确生态价值和安全价值的二元化保护要求与利用价值的补充性评判机能,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体系进行优化。研究发现:①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体系中存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价值刑法保护拘囿的缺憾,应收缩保护范围,明确涉人工繁育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行为有限出罪化的具体规则。②一般野生动物资源系统性生态价值刑法保护不足,要依据一般陆生、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趋同化保护趋势,明确并调适刑法保护对象。③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价值与利用价值刑法保护失调,要科学划定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范围并优化“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认定标准。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的价值重塑与体系优化,有助于提升中国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