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二是努力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环境;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高职校园文化是指在高职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正艳 《教师》2010,(29):8-10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二是努力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环境;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5.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指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现象,是由师生长期共同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语文教学是文化知识的传承、文化精神的积淀与挖掘的过程.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将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互动,笔者将从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校园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尝试等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军旅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式,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目标.“社会,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而校园中的师生群体,无一不是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因此校园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作为文化领域内的校园文化也就无可非议地成为了社会大文化的一部分.正因如此,高云霞才说“校园文化是由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是大学中一切意识形态的总和.”不仅仅如此,校园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同时把校园的文化也带入了社会,并以其特有的色彩点缀了社会的斑斓.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文化决定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经济浪潮的一次次冲击,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各层次、各方面的文化碰撞,在时代大潮强烈地震动中发生着嬗变,决定了其不同时代,不同时期里各不相同的内容.另一方面,社会文化能影响这一群体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大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语言是指主要存在于校园中的特定词汇和语句,它集中体现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文章以校园文化语言为研究对象,以心理模型理论为基础,以大量实例探讨语境制约下的心理模型在校园文化语言中的映射,旨在引导人们从语境制约下的心理模型这一独特的视角审视校园文化语言,试图从心理模型的覆盖和替代的角度揭示校园文化语言反映的大学生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论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创造优越的教书育人环境 ,以文养德、以文养才、以文养能 ,直接促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是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一、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是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规范行为 ,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园本文化概念 从文化的定位来看,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环境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而创造出的对外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和特色文化,从表现形式上说,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而狭义的校园文化特指校园内的精神文化,包括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等,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重点,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向前 《当代教育论坛》2005,(13):149-150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办学精神,是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女校校园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由女校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与发展中,共同创造和不断革新所形成的独特的学校价值观、管理观和思想信仰  相似文献   

12.
杨宗琪 《天津教育》2007,(12):23-24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实践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外在直观呈现方式,更是一种闪烁着综合文化品位的,凝聚教育发展规律和具有哲学内涵、人文内涵的办学精髓。审视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着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着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的精髓和灵魂.在高职校园文化的诸因素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在高职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涵养心智和灵魂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大学文化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大学校长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一方面要重视继承和发扬大学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风气,加强文化载体的建设,与此同时,大力繁荣各类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其涵盖了学校建设中许多方面的内容.在高校中,健康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创新人才的综合素养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不但是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而且也是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通过分析校园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等文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发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解决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主要包含显性、隐性文化建设两方面。体现了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反映出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努力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具有高等文化素养的大学生(研究生)为主体在校园生活中进行的行为、思维、审美活动和价值追求的总和,是学校的精神气候和文化氛围。它笼罩和渗透在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校园的深层文化积淀和文化氛围,既是由具有特定科学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环境的滋养,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情景感染及情操的陶冶,鲜活、健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十分有利。因此,学校必须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新课改更有效地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建军 《中国教师》2010,(13):44-46
<正>语文教研组文化是指语文教研组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人际关系、集体舆论、规章制度以及语文教师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意识形态与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20.
刘晓滇 《成才之路》2011,(34):16-17
校园文化,归根结底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着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形成并与之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精神情感为表征的文化系统。它不仅体现在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上,更多地则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中。而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德育观念形态的东西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这样说,贯彻着德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就像校园的神经中枢和潜意识,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