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前慎思 当问及“9+5=?”时,大部分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得14呀,太简单了!”面对“你能说一说14是怎么得来的吗”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会说:“姥姥告诉我的呀!”“幼儿园老师说的!”“我背出来的,我还会背9+6=15,9+7=16呢.”……在90%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计算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将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高考,你准备好失败了吗?"我的话不啻于一颗重磅炸弹,班里马上就"炸营"了。"老师,班主任都是告诉我们要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这不是在给我们泄气吗?""老师,你说这样的话,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师,是不是因为你孩子今年不参加高考呀,说得这么轻松!"……学生七嘴八舌地声讨着我这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妈妈,我们人是哺乳动物。我们老师教的!"五岁儿子说这话时带着一丝得意。"为什么呢?"我很好奇。"因为我们小时候都要吃妈妈奶的!""哦,你知道得真多!""我小时候要吃奶,所以我是哺乳动物;爸爸小时候也要吃奶,所以爸爸小时候也是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4.
一些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孩子在美国中小学“玩算术”是出了名的. 我儿子矿矿在同班的美国小朋友还只会掰手指算简单加减时,已经会多位数乘除法了.老师问:4+3=?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回答道:3+4=21÷3.全班都傻了眼,就他得意洋洋.在我眼里,美国小学数学太浅显,整个一个“磨洋工”.一年级时,我借来六年级的数学课本,矿矿一样应付自如.  相似文献   

5.
郎芸 《广西教育》2013,(33):63-63,66
【案例】《7的乘法口诀》走进教室,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字"7"。"嗯?什么意思?"学生情不自禁地猜测。"与7有关的?""是7的乘法口诀吧!""7的口诀,我早就会背了。"有人这么一提醒,孩子们一下就说开了:"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虽然孩子们说得有些纷乱、结巴,但我还是非常肯定并有力地在黑板上写出了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相似文献   

6.
脏手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与智慧在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时候,爸爸问10岁的儿子:"你说,一休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他没有头发呀!""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妈妈头发长见识短吗?"绝对安静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落一根针在地上你们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静下来了,一个男生尖叫道:“扔针吧!”“果然”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7.
范崇嬿 《下一代》2014,(8):22-25
一天,小嘎逗说:"哎!陶陶、甜酒窝,星期日咱们去郊外玩好不好?"甜酒窝蹦起来说:"太好了!我很久没有去郊外了。"陶陶说:"我也想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呢!"甜酒窝提议:"我们乘爸爸的车去,好吗?"陶陶说:"不好,我们还是走着去好。"甜酒窝说:"郊外好远呢,我走不动怎么办?"小嘎逗说:"因为你不爱运动,所以胖,多走走你就不胖了!""好吧。"  相似文献   

8.
事件一:数学活动中,我请小朋友根据 7+ 2=9的式题编一道应用题,小朋友纷纷举手回答。昊昊 (化名 )小朋友却心不在焉,我请他回答,只见他眼珠一转,口齿伶俐地说:“婴儿室里有七个婴儿,妈妈们又生了两个婴儿,婴儿室里一共有九个婴儿。”语音刚落,我便带头鼓起掌来,表扬昊昊会动脑筋,与别人想的不一样。当我出示 9- 7=2时,他更加起劲了,只见他满脸笑容地说:“有九个老头,死掉了七个,还剩下两个老头子。”小朋友们哄堂大笑。这下轮到我纳闷了:昊昊的小脑袋里,怎么尽是些生呀死呀的 ?  事件二:在接下来的绘画活动时,老师…  相似文献   

9.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  相似文献   

10.
苑宝禄 《辅导员》2014,(10):58-59
管理天地"这道题不是讲过很多遍了吗?""你看看你这错误多低级呀!""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错呀?""这么简单的字你都写错啦。""你可真够笨的。""你上课肯定没听讲。""你可真不会思考。""你傻呀你!"类似这样的语言,多是出现在孩子改错时,或出自老师,或出自家长之口。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的作业本或卷子上的错误"不见了",学过的修改符号也"不见了",代之的是一片涂改液或修改带。  相似文献   

11.
家有男孩不阳刚儿子两三岁时还时不时地显现出我和老公小时的顽劣,四五岁时就完全没有了,乖得像个温柔的小女孩:很听话,有点小错就羞得脸儿通红;有贵客时,经我允许,他就会表演钢琴、歌舞,背唐诗、宋词,让客人惊叹,让我和老公自豪。儿子9岁时,有一天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顽皮女孩扯开他的裤子伸头往里面看,边看边叫:"哇!你是男孩呀?"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我14岁的时候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好,但是我却用一生的时间在学习如何像孩子一样画画。"是什么让这样的大师都愿意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呢?他应该是被孩子绘画时的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所吸引,是被孩子的天马行空所折服。  相似文献   

13.
以前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可是今天我却茫然了,这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该教给学生知识?还是该教给学生能力?陈大荣主任的一句话"现已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豁然开朗。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  相似文献   

14.
现象:星期一校门前,家长笑着对老师说:"老师,孩子交给您,就请你多多教育!学习的事情我们是管不上他啦。"星期三放学后,家长拉着孩子气势汹汹地来找老师理论,"你们这是什么学校呀!孩子让人欺负了,老师是干什么的?把那个打人的孩子叫出来,我们跟他没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笑",练习三的第一题我一改往日的做法:"大家喜欢笑吗?"我们的交谈开始了。听了我的问话,大家异口同声:"喜欢。"有孩子现出疑惑的神情,我接着道:"是的,没有人不喜欢笑。心理学家研究,在人的喜怒哀乐中,笑的表情最多,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一百年来算,每个人一生平均要笑36000次。人们为什么这样喜欢笑,笑到底有哪些好处?""笑一笑,十年少。"有同学喊道。"你是说笑可以……"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抢了去:"笑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啊!""笑一笑,不吃药。"吕兴起站起来笑着说,"笑可以为人们治病。""笑还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则广告。一位家长说:“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拼音、数学什么都不会,这可怎么办呀?”一个声音说,“别担心,把孩子送到XX幼儿园,我们开设了拼音、数学、书写等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提前体验小学内容,树立自信,减少入学不适应”。“原来在幼儿园也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太好了,我这就将孩子转到XX幼儿园”。  相似文献   

17.
赵真利 《考试周刊》2011,(33):84-84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许多数学老师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时,总是评价孩子"粗心",尤其是计算题出错时。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老师们也往往会把错因归结为"粗心"。似乎数学上的错误都可以归因为"粗心",至少计算错误可以归因为"粗心",然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9.
未来尿炕了     
木木 《小读者》2010,(7):62-62
女儿放学回家了,问爸爸:"什么是‘同志’?"爸爸说:"我就是‘同志’。""那什么又是‘政府’?""嗨,你妈妈不就是咱们家的‘政府’嘛!""哦,那什么又是‘未来’呢?""咱家你小弟弟就是‘未来’啊!""哦。"  相似文献   

20.
谭柳青 《湖南教育》2010,(11):48-48
5岁的林林问:"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说:"好难吃。"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让他吃带苦味的中药水,孩子说:"好苦,我不要吃了。"妈妈说:"不行!你得喝,要不然你就得接着感冒继续咳嗽。”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带孩子去乡下住了几天,“吃不好、没有玩具玩、没有画书看”,一轮“苦”下来,孩子懂事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