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离婚后的母亲依旧整天唠叨个不停,特别是在我上学前、放学后,因为有了我这个"倾诉"的对象,母亲唠叨起来更是没完没了。我不止一次地请求母亲住嘴,但无济于事。后来母亲意识到这是病症后,也曾经到医院就诊,但因无特效药,母亲的唠叨还是时好时坏。那年中考,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这一结局把母亲惊呆了。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牙托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  相似文献   

3.
无言的秘密     
徐小惠 《良师》2011,(3):55-55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  相似文献   

4.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是更沉默寡言一点。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  相似文献   

5.
听够了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训斥,我在去年冬天报名参加冬令营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住宿。这样我就可以离开父母独自生  相似文献   

6.
记忆中,似乎没有父亲,从我记事开始,他就离开了家。从小我就因没有父亲而被嘲笑,母亲也常常对着年幼的我诉苦。一提起父亲,母亲就满脸泪水,唠叨个不停:这哪像个家啊!这哪像个家啊!十多年了!仿佛要把她的苦水全都倾吐出来。当时我还太年幼,总  相似文献   

7.
父亲与喝酒     
也许是我不孝 ,就连自己的父亲都没有深入了解。父亲在我脑海里好像就只是爱喝酒。在我很小的时候 ,那时父亲还很年轻 ,家里的花销也不太大 ,我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总是摆满了酒瓶。父亲在家每日三餐 ,一顿也离不开酒 ,母亲总是为准备下酒菜而烦恼 ,经常唠叨 ,可时间长了 ,也就听惯了 ,有了唠叨声 ,家里好像更有几分活跃气氛了。父亲是个直爽人 ,喝酒向来不会“耍赖” ,往往在酒席上吃亏 ,与人喝酒 ,别人还未醉 ,自己就先支撑不住了。别人再缠着喝 ,就又接着喝 ,结果总是醉得歪歪倒倒地回家 ,然后就睡。有时甚至还会吐 ,见到吐出的那又脏又臭的…  相似文献   

8.
深沉的父爱     
在我心目中,父亲一直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在他的身上,我似乎看不到一般人应有的七情六欲。而母亲相比起来,似乎更爱我们一些。直到三年前的一件事,才让我猛然发觉,父亲也很爱我,但他用的却是与母亲截然不同的方式。那是一次期末考试,母亲千叮咛万嘱咐我不要粗心,但对于这样的唠叨我却左耳入,右耳出。发试卷那天,我拿到试卷一看,果然由于粗心,错失了许多分。父亲一看,马上满腔怒火,犹如火山爆发,拿着棒子就对我边打边骂,我哭成了个泪人儿,我想着:我恨死父亲了,我再也不理他了!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一次上厕所经过父亲的房间时,透过门缝,看到父…  相似文献   

9.
唠叨     
吴依纯 《小学生》2008,(5):31-31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用唠叨传给我的。我考试考不好,她要唠叨;要出门了,她要唠叨;我生病了,她还要唠叨……几乎整整一天都排满了母亲  相似文献   

10.
"当初怎么会生出你这个不听话的儿子!"父母摇着头,一脸无奈,"你真是无可救药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是的,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  相似文献   

11.
从小到大,我都与母亲关系不好。我总是用带有藐视的目光瞧我妈。其实,也没什么原因,只因为她一没钱,二没学问。进入高中,班里的同学家境个个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我把这一切都归罪到母亲身上。我想买台电脑,父亲也同意了,惟独母亲,死活也不同意,说什么先攒钱供我上大学。她还爱唠叨我的学习。所有的这一切,都使我和母亲的代沟越来越深。在家中,我也不与她多说一句话,总是以“嗯,嗯”来搪塞。母亲在我眼中似乎已不再是母亲,而只是一个陌生人,更言重一点,我的一个仇人,我恨她,恨她为什么是我母亲,恨她为什么不给我买电脑,甚至,我把自…  相似文献   

12.
三个字     
<正>在家中,母亲永远比父亲更唠叨。母亲说过的那一堆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有时换了种说法而已。而时常在远方的父亲不懂得说那些"抒情"话语,在他那里,有些话、有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所以,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三个字:"我想你。"这三个字,电话里父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三个字,也是父亲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时候,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时,我最喜欢听到这三个字——只要父亲说完这三个字以后,我不知怎么的,就会觉得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短信     
周礼 《家长》2011,(6):45-45
看着自己为了表面应付父亲、发的几个字的短信,我愧疚不已。此时,我明白了父亲唠叨里的含义,原来,父亲发给我的每一条短信都蕴藏了一份厚重的爱啊!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唠叨     
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乌溜溜的眼睛,挺直的鼻子,还有一张爱唠叨的嘴,这就是我的母亲。我对母亲的唠叨极为反感,常常在她唠叨之时顶上一两句。直到那一天……那是很炎热的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脱了鞋袜,赤脚走在冰凉凉的瓷砖上,那种感觉可真叫爽。可接着就是母亲的唠叨: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冷漠无情的人。母亲也多次这样说。我记得小时候,他们经常吵架。我当然偏向母亲,总以为父亲不对,但慑于他的威严,我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劝,只默默地盼着他们的战争早点结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庄重有余,温情不足。他好像从没有给我买过玩具或其它值得纪念的礼物,也没有给我留下一句温暖、慈祥的话,却留下一张严肃的、冷漠的、沉思的脸。也许是因为我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了吧,也许是他“人老话多”了吧,近来父亲变了,他变得越来越爱跟我唠叨,而不是声色俱厉的训示。有几次,他竟不顾自己的尊严,在我…  相似文献   

16.
时风 《初中生学习》2015,(Z1):30-31
那年,我16岁,恰是叛逆的年龄。学校越是规定不让做的事,我越是觉得必须要去做;老师越是批评我,我越是不服气老师。因此,我和那些叛逆期同伴曾经不断地违反校规校纪,气过那位叫刘金铭的善良老师……气你,是我永远的心痛我父亲抽烟。其实我很小的时候,是反感抽烟的。母亲天天唠叨让父亲别抽那么多的烟,可是父亲烟瘾太大,总是不听劝。无论妈妈如何唠叨,父亲还是照抽  相似文献   

17.
在女儿、妻子、母亲等身份中,母亲这一身份的取得最艰难也最伟大,因而几乎所有的母亲对赋予她们这一伟大身份的儿女都无怨无悔地爱得一塌糊涂。在母亲的眼里,在母爱的光环中,每一个孩子都几乎完美。别看每一位母亲嘴里总在唠叨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别人如果这样唠叨她的孩子,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因为母亲的唠叨实际上是在为雕琢一个完美的孩子而不懈地努力。这些也是在我成为母亲后才体会到的。因此,为自己是母亲,我很骄傲!也因为我是母亲,所以我能以母亲的眼睛、母爱的胸怀去谅解学生的缺点。母亲这一身份的获得使我…  相似文献   

18.
一母亲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其实你爸爸很疼你,只是你不知道……"听过之后,我总是点点头,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到自己房间。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淡漠。抛开血缘关系这层不谈,我每次见到他,只象征性地打一个招呼,然后各自忙各自的。因此,每当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内心总会出现疑问——是这样吗?"爸爸只知道工作,哪会理我?"我这么回应。  相似文献   

19.
矫友田 《成长》2007,(1):8-9
那年春天,通过一位朋友引荐,我来到省城一家电脑售后服。务公司工作。当时,老家还没有装电话,平时只能写信与父母联系。中秋节前夕,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回家过节。结果,因为公司安排加班而让回家的计划泡汤了。将近半年没见我,母亲有些不安,多次催促父亲到省城探望我。经不住母亲的唠叨,父亲便写信告诉我,他准备来省城一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父亲,我也非常想念他,也想借机会陪父亲在省城转转。于是,就回信将公司地址和电话告诉了父亲,让他下车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再去接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老妈的唠叨,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想逃都逃不了,想不听都不行。她的唠叨中,有对我学习的要求,对我生活的约束,对我言行的不满,偶尔还会有对我隐私的打探……总之,每回都要把我唠叨得晕头转向。下面撷取两则生活片段,来展示一下母亲大人唠叨的功力以及本人在听她唠叨时畏首畏尾的惨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