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如今白鹿洞书院依然环境优美,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书院的教育精神和文化意义得以传承和发扬。白鹿洞书院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樊利华 《陕西教育》2009,(6):125-12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开始萌芽的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它集学田、藏书、奉祀及关注时事为一体。我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众多的书院中白鹿洞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南宋淳熙年间,白鹿洞书院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是庐山国学,在白鹿洞书院的形成过程中李渤与朱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五代到现在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郭祥正与其所作《白鹿洞书堂记》的补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白鹿洞书院志书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初(1008),临江军新淦县人,直史馆孙冕请将白鹿洞为其“归老之地”。此事得到真宗赵恒的恩准。孙冕又在外游宦多年,他尚未到达白鹿洞就死了。他的后人只得将他的遗体埋葬在白鹿洞书院附近的山坡上。从此之后,白鹿洞成为孙氏私产。皇五年(1053)孙冕之子,比部郎中孙琛又重建白鹿洞书院。他建屋十间,以便子弟居住和读书,同时还接待前来求学的各地士子,供给膳食。孙琛将这里定名为:“白鹿洞之书堂”。当涂人郭祥正(1035-1113)为此写了一篇《白鹿洞书堂记》。这篇记文是白鹿洞书院历史上第一篇记文…  相似文献   

4.
消息     
纪念白鹿洞书院建院1030年学术论坛将举办今年正值白鹿洞书院建院1030年,该书院在中国思想史与中国教育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理学思想的传播、传统文化与教育进程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白鹿洞书院自由探究学问的风气与开放的对话精神,对人格的熏陶与塑造,有着积极的人文主义道德思想取向。千年以来,它不仅在国内,而且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过积极的作用。江西省社科院、江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教育学院、白鹿洞书院,拟于今年8月下旬举办纪念白鹿洞书院建院1030年的“书院与理学传播”学术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白鹿洞与中…  相似文献   

5.
<正>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极具影响力的高等学府,曾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唐代诗人王贞白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用诗记录下了那段美好的经历。白鹿洞1二首(其一)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2,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3,周情孔思4正追寻5。注释(1)白鹿洞: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五老峰下。(2)春深:春末,暮春。  相似文献   

6.
宋初四书院     
书院为我国古代藏书与讲学之所。始于唐,盛于宋。宋初著名书院有“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唐李渤兄弟曾在此隐居读书,且养白鹿其间,故名之,南唐时建学馆,称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庠。石鼓书院因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而得名。后唐李宽在此筑屋读书,宋太宗年间李士真在此建书院,授徒讲学。  相似文献   

7.
白鹿洞书院始于宋初。长期以来,被称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或北宋四大书院之一。毛德琦《白鹿书院志》说:白鹿洞于“宋初置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名天下。”最早把白鹿洞列入四大书院之中的是吕祖谦。他在《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尤著,天下所谓四大书院也。”后来王应麟的《玉海》在谈到书院制度时,基本照录了吕祖谦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8.
一白鹿洞书院的史实诸问题来信说到白鹿洞书院的史实问题,就我所知,简复如后:(一)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或称白鹿洞书堂)曾三起三落。大约是开宝九年,即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至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江州地方人士于庐山国学的旧址建学馆,聚徒讲学。这是白鹿洞书院的开始。所以目前所能看到的白鹿洞书院志书均称:白鹿洞于“宋初是置书院”。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将此事奏告朝廷,并请求赐书。太宗批准了他的请求,将国子监印本九经“驿送至洞”。这次兴起至太平兴国五年或七年就衰落了。为什么说五年或七年呢?因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讲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洞主明起将南唐庐山国学留下的学田献给当局,自己  相似文献   

9.
白鹿洞书院始于北宋。仁宗皇祐末(公元1054年)毁于兵火。一百二十五年后,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朱熹兴复。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讲:“自金源南牧,中原板荡……岳麓、白鹿以张宜公、朱子而盛,而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各家之徒偏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朱熹兴复或者说重修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白鹿洞自此以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对后世学校教育,特别是书院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始末,本文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育史书把白鹿洞书院称之为中国最早的书院,而叙述白鹿洞书院的史事,必从李渤始。我虽不认为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然而李渤对后来白鹿洞书院的建设确有很大的关系。不仅如此,他对唐代江西书院的建设亦有相当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书院制度开始于宋代。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是我国最早的一个学院。唐朝末年,战事频繁,许多学校荒废,不少学者前往白鹿洞教书讲学。到南唐升元中(公元937——942年),这里正式建为“庐山国学”。当时,哲学家与教育家朱熹镇守南康(今庐山脚下星子县),由于他的再三请求,最后经宋孝宗批准,创立了白鹿洞书院,时为公元1179年。它与“睢阳”、“石鼓”、“岳麓”(又说岳麓、应天、嵩阳或石鼓)并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13.
白鹿洞书院以地处唐李渤隐居的庐山白鹿洞而得名。然而对白鹿洞故址之所在、“洞”之含义、李渤任江州刺史修建白鹿洞台榭之年代,及现存“石洞”建洞时间等问题,向来众说不一。现作考述于后。一唐贞元间李渤曾隐居白鹿洞,其原址所在,曾有不同说法。李梦阳以为在“三叠泉石壑中”。刘世扬则说在“玉川门”。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白鹿洞书院建院一千零一十周年,在国家教委积极支持。江西省教委、省文化厅资助下,我院主办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三日至八日在庐山秀峰和白鹿洞举行。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江西省副省长、省教委主任陈癸尊,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晏政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手稿七十余篇,贺电、贺信四十余封,冯友兰先生特为讨论会写了贺联。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白鹿洞书院和朱熹陈列馆、书院陈列馆,考察了书院碑文和其他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5.
明代著名理学家、书院教育家胡居仁曾两任白鹿洞书院洞主,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白鹿洞书院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胡居仁首任白鹿洞书院洞主的时间各种论著意见不一,以成化三年和成化四年为多。从胡居仁的父亲于成化二年辞世,成化三年胡居仁尚在丁忧守制的史实来看,胡居仁首任白鹿洞书院洞主的时间应为成化四年,十三年后(成化十六年)他再次担任白鹿洞书院洞主一职。  相似文献   

16.
白鹿洞书院编年稿(选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鹿洞书院编年稿》是我院李才栋同志为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历史经验而编撰的。该书收录了自李渤隐居庐山以来有关白鹿洞书院的重要史料,并加以必要的考证,同时附载了当时有关书院的大事。本刊征得作者同意,选载其中一部分条目。这次选载的有:“关于四大书院”,“李渤隐居”,“李渤创建台榭”三条。标题系本刊所加。这三个条目的史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书院的起源问题,研究所谓“四大书院”这个历史上长期争论的命题,都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座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成为讲学场所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宋淳熙年间,朱熹在此讲学,并为书院确立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此后数百年各家学者兴办书院时所效法的模...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朱熹重新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亲自为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本文探析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对学生在修身.处事。接物等方面的要求,以期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办学的重要形式。庐山白鹿洞书院,是我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这里,背岭临溪,古木森然,环境极为静谧幽美。 白鹿洞,最初是唐代李渤及其兄李涉的隐居读书处。宝历年间(公元825—827),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后,便在自己的旧居之地兴建台榭,广植花木,使之成为庐山一景。至于白鹿洞这个名字的由来,并非这里真的有个什么洞。传说李渤在此隐居时,养一白鹿自娱,这白鹿非常驯服,平时李渤走到哪里,白鹿跟到哪里,形影不离,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而李渤居住的这个地方,四山回合,形状似洞,故称“白鹿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