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延汉简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处于汉字从篆书向隶书的过渡阶段。其中的字体成分相当复杂,能够反映出汉字发展过程 中的很多现象。我们运用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考察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状况,研究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为汉字构形发展史的描写提供了断代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字研究始于清末的新检字法的创造,而“现代汉字学”学科的建立则以1980年5月周有光先生在《语文现代化》第二辑里发表的《现代汉字学发凡》为标志。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用的字.也就是现代白话文用字。现代汉字应当以五四作为现代的“起点”。研究现代汉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一种文字的性质,要根据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一个个的字记录的是汉语的一个个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从内部结构说,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所以叫做意音文字。  相似文献   

5.
汉字性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字的性质,至今仍有许多歧见。根据汉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证明“语素文字说”和“语素一音节文字说”并没有指明汉字性质问题。实际上,文字类型可以分为标音文字和标意文字,标意文字又分表意、意音、纯粹的标意三种类型。汉字在甲骨文、金文阶段以表意为主,篆书阶段以意音为主,隶变后逐渐向比较纯粹的标意文字发展,现代汉字可以视为带有少量标音成分的标意文字。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走的是一条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以表意为特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把汉字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汉字改革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必须有持正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字主要有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类。有时也出现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等。日本汉字的读音有音、训之分,而且同音字也为数不少。这是日语的特征之一,对于我们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而,文字教育便是日语教学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汉字才具有那样丰富的魅力和想象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于汉字的发展来说 ,宋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当时的诸多社会文化因素对汉字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宋代经济的繁荣 ,教育的普及 ,底层文化的兴起 ,政治学术思想的斗争 ,以及文字观念的矛盾等等 ,都在汉字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使得宋代汉字处在治与乱、正与俗的激烈碰撞之中  相似文献   

10.
论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先评论了以往的各种说法,后提出了作赞同的看法:古字阶段的汉字是语素 形意音 图符字,隶楷阶段的字是语素 意音区别 字符字。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本文就对金代汉字得以广泛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以通过考古资料分析和史料文献记载以及史学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来弘扬汉字博大精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31):137-138
作为表意文字系统的杰出代表,汉字历经五千多年,永不停歇地传承着中华文化。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等智能设备的高度依赖,及拼音汉字输入法的过度应用,使得汉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拼音输入法仅应用汉语拼音,无关汉字的表意特征,给汉字带来了表音化的风险,并引发了严重的汉字书写危机。在计算机时代保证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的汉字不会退化甚至消失,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警醒并为之努力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具有重要作用.深刻地分析每个汉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记忆,并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书写汉字,还可以获得更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具有重要作用。深刻地分析每个汉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记忆,并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书写汉字,还可以获得更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日本的文字体系,探讨了早期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字体系(汉字假名混写)这一特殊文字的形成,最后,剖析了汉字对于日本的意义,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字的性质,目前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有些观点甚至截然对立。我们认为:汉字性质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所以,对汉字性质的认定必须立足于汉字的不同应用环境,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察汉字所体现出的具体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汉字蕴含着特殊的美。鲁迅曾经说过,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汉字的间架结构,点撇折捺,形成了汉字的形之美,而变化的四声,抑扬顿挫中领略着其音色之美;而汉字的意义又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汉字之美,让心灵在美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汉字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由图画抽象而成的象形单位。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原始的“实物记事”、“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只是文字产生以前的孕育方式,不能演变成文字。从岩画到示意图到象形文字,表意较清晰的文字慢慢出现。中国的三种文字形式: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和形声文字,受到图画巨大且根本的影响。中国汉字的四个演变阶段:古文、篆书、隶书、楷书,也与图画有着十分密切而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徐德江在《汉字化》上发,混淆汉字和汉语,歪曲语言字学界学术打假的性质,本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意象”性思维决定了表意性汉字的产生及其发展,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对于汉字停留在表意阶段从大的文化背景中重新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