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院校校园网络的不断扩建和升级,校园网络规模日益庞大,校园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如何把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控制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提高大学生应对校园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及其网络道德修养,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高校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危害与网络道德意识形成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技术进步引发新型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媒体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具有交互特性和跨时空特性,既促进大学生快速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又容易导致不良信息的侵害,深受负面信息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培育,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信息的重要来源,当代大学生缺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网络信息辨别及筛选能力弱,且极易在微媒体上遭遇不良信息,其网络意识形态塑造易受微媒体影响。目前,微媒体冲击高校传统课堂教育,削弱传统课堂教育对塑造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功可信度及信息传播功能;致使学生面临意识形态多元化冲击,进一步削弱对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使网络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高职大学生是在便捷的智能设备、海量的网络信息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群体,然而网络监管的复杂性、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自主化也对如何培育高职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一片新领域,是传统思政工作在虚拟网络中的延伸和拓展。本文从组建思政工作主力军、占据新媒体话语主阵地、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三方面探究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谢东宝  梁鹏 《职大学报》2011,(6):114-117
大学生身心尚未完成成熟,网络的相对强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也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广州X职业学院在校一、二年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尤其是利用手机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网络对其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也知晓网络对心理健康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统计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网络意识,归纳网络强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以期能对网络强势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对我国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网络信息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努力在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下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走出网络不良信息和现象的误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有利方面,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当代网络信息的发展情况以及正负面影响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等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的"软环境",网络素养是人的思想素质在网络环境中的反映和呈现,网络素养提升的过程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有待提高的现状凸现了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与紧迫,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理论基础,构建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实施方案,构筑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法制环境,构建网上与网下联动的合力机制,共同维护和谐、法治、文明、诚信的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表现出来的网络素养,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介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大众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网络世界缺乏标准化的约束,使得网络无意或者有意识地在制造或者传播谣言,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当今社会中,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学生网络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因此,对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广告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和矛盾性给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我约束和辨别能力却相对较弱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他们过度依赖网络和手机,自律性减弱;网络文化中的一些不良信息降低了他们的道德和人生价值标准;使他们自我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减弱,这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网络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媒介素质.本文通过对本学院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学生的网络认知能力、网络运用能力、网络行为管理能力、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信息,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专业能力与师德可被视为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大学生群体将在未来逐渐成长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高职教师的核心素养,可使大学生群体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提升。本文将对高职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教师培养体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法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理应主动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但近年来,因为缺乏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法律素养培养,我国大学生往往法律知识匮乏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群体中法律纠纷事件日渐增多。因此,在大学生获取知识获得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应该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责任,增加新时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大学生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意识的养成,自觉地维护法律尊严。文章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构成维度以及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对于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为视角,分析了审美素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究了审美素养对大学生全面成才的作用,提出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作用,合理设置课程,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设校园文化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网络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意识形态侵蚀行为难于及时阻断,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地位。从学校角度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较低,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判断能力弱,高职院校教师网络意识教育能力弱,高职院校网络不良信息技术防范能力不足。基于此,提出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实效的对策:维护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自媒体时代网络人才的培养;加强网络技术,及时阻断意识形态侵蚀的活动;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素养和识别力。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提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成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接受新闻信息,新型的传播媒介为了迎合大学生等年轻的受众群体,其内容上更具有轰动性、爆炸性、过度娱乐性,负面新闻信息屡见不鲜,这直接和间接的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误导。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等新媒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接触新闻传播信息的现状调查出发,建设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对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并使用自媒体已是普遍现象、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主流渠道、表达情感和获取资讯是其使用自媒体的重要用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利用自媒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媒体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和碎片化、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着对网络媒介特质的认知能力差,自制能力和意识还需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令人担忧等问题。提升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于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教育环境,同时,网络媒介应不断完善自身素养教育,通过高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大学生与网络媒介间的互动平台,完善大学生参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直接快捷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之一。而使用者中往往以学生群体为主,这其中大学生是一个新生网民的激增点。但大学生在自我安全意识、相关法律常识和信息甄别能力方面的不足,极易受到网络的侵害。因此掌握其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大专院校开展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等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参与各种大众媒介。通过调查,大学生基于自发形成的媒介素养令人担忧。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大学生自觉增强自身媒介素养意识,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媒介运作实践,是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