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心中的伤痛     
看了湖南邵东县两市镇一中李云老师刊发在《班主任之友》上的一篇文章《当年那些伤痛》,忽然有种他乡遇知音的感觉。我看到过许多老师写的有关教育的文章,大多是谈成功的经验,所列举的也多是自己的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很少有谈失败的经历,李云老师的这篇《当年那些伤痛》让人耳目一新,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2.
与学生一起读《班主任之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主任之友》曾刊登了一篇题为《习惯与命运》的文章,我觉得文中提到的情况与本班的状况很相似,于是我在班上朗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下课后有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能不能把你这本书借给我看一看。”我把书借给了他,其他同学也争相阅读。之后,每一期的《班主任之友》,我看完后都借给学生看。想不到与学生一起阅读《班主任之友》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一、她使学生加深了对班主任的理解《班主任之友》中那些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论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性质。那些有关…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以前虽然我也发过一点文章,可都是等样刊来了才知道文章已经发表,从未与编辑老师们交流过。那天,《班主任之友》编辑部的一位编辑打来电话,告诉我准备录用我的一篇稿子!不过文章内容单薄  相似文献   

4.
我初识《班主任之友》是在1993年10月台州市教育局召开的示范性初中先进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当时有位老师介绍的经验很有吸引力,事例也很感人,尤其是他那些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理论和观点让我们赞叹不已。会后我们就涌向他的房间讨教经验,他告诉我们一个秘密:他的许多经验和观点都是从《班主任之友》这份刊物上学来的,并且他还随身带了几期。我就急不可待地“抢”了一册认真地读起来,刊物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从1994年开始自费订阅它。从此,我就与她每月一聚,认真研读,大胆实践,并取得了成功。《班主任之友》为什么对我会有这…  相似文献   

5.
字典、词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们陪伴了我十几年,帮我答疑解惑,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班主任之友》这一默默无言的朋友,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为我点亮一盏盏明灯,引领我从困惑中走出来;又开启了一扇扇大门,向我昭示出一条条开拓、创新之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主任之友》以其丰富广博的内容,散发出睿智的芳菲。我是寻芳而至、却留连忘返的过客,痴迷于这书中的意境,俨然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源”。  相似文献   

6.
刘美 《班主任》2012,(8):72-72
正2009年,我在《班主任》发表了第一篇文章,题目是《你给别人留下了什么》。清晰地记得,那年的1月5日,当我打开邮箱,发现一封新邮件:刘美老师:您好!您的稿件《你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已通过本刊初审,请您在一个月内勿转投他刊。若其他刊物已经刊用,请及时通知。谢谢!《班主任》陈秀娣这是真的吗?我揉了揉眼睛重新读了一遍,才确定信确实是寄给我的。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结识《班主任之友》纯属偶然。1995年我刚刚师范毕业,暑假里拜访一位恩师时,在茶桌上发现一份《班主任之友》,心中不免好奇,恩师很郑重地向我推荐这份杂志。看他对《班主任之友》那样推崇和欣赏,便向他借了几期,我就开始细细品味她的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声音、每一幅图片、每一个故事,我被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所陶醉,被一种心动神摇的感觉所吸引。我爱读书、读报,但过去从没有体验过像饥饿的人扑在了面包上的感觉,从此我开始与她美好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8.
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与《班主任之友》相识到相知已有二十年了。记得刚出校门的我,迈着幼稚的步伐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时候,教导主任送给我一本创刊才两年的《班主任之友》,说:“年轻人,看看她吧,也许用得着的。”我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杂志,仿佛接过一只船桨,她推动了我的航程;仿佛接过一枚指南针,她指明了我的方向;仿佛接过一盏明灯,她照亮了我的征程。从此,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拉起了《班主任之友》温暖的手。相识有缘,好感也油然而生。初当孩子王,也难免有个磕磕碰碰、沟沟坎坎。正当束手无策的时候,《班主任之友》像一位高明的医生,开出…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5日,王益民老师在班主任之友论坛发帖“写说明书就不是体罚了?”,一时间众说纷纭,许多班主任包括著名的班主任李镇西老师也参与了这场讨论,王益民老师对众网友的观点一一批驳后,集结成文,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通观全文后,我也想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读了《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08年第3期上的文章《教师子女教育为何"灯下黑"》,我深有感触。不少老师为了学校,为了学生,辛勤耕耘,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培养成才,却未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11.
一生的承诺     
2001年秋天,我收到《初中生之友》陈浩编辑的一封E-mail,他说《初中生之友》准备开一档新栏目,想邀我一起完成这项工作。此前,我也曾从事过一些与青少年心理相关的科研项目,对《初中生之友》这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心里却充满了忐忑,但我实在抵御不了充满未知可能“任务”的诱惑,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ebirds:最近,我越来越觉得,读《教师之友》是一件“痛苦”的事。编辑部:ebirds老师从《教师之友》读出“累”算是读懂《教师之友》了。作为编辑,每编完一期《教师之友》也有很累的感觉,当然也很兴奋。希望这种“累”对我们都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13.
和万玮老师的初次接触是在白鹿洞论坛,以后又在其他的一些国内知名教育教学论坛上和他有所接触,但交流很少,对万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是在他写出了《平和教育智囊系列》以后,我的个人网站——“班主任在线”转载了他的这一系列文章。《班主任兵法》出版后,我有幸得到了万老师的赠书,一口气读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您好!在贵刊2004年第5期,刊登了我的技工培训通讯《技术课堂来了主考“王小丫”》,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二油矿的员工看了非常高兴,兴奋地说“我们的姐妹上书了!”更让我———一名通讯员高兴的是,5月26日,一封满载着《中国职工教育》全体编辑老师的热心关爱的信飞到了大庆杏北油田,这是一封专门寄来了这篇文章的样刊的信。我手捧着这封厚重的信,激动不已,感慨万端。对于刚刚走上新闻宣传战线的新兵,一份样刊给我鼓舞和激励,增添了我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信心和勇气,端正了我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是《中国职工教育》使我听到千里外…  相似文献   

15.
车沈英 《班主任》2011,(11):69-70
家中的书架上,摆放着我格外珍惜的小学毕业手册。在手册最后一页夹着一封没有寄出的信,那是十几年前自己写给小学班主任莘老师的。翻开边角泛黄却依然如新的信笺,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己儿时对班主任的感恩与崇拜之情。亲爱的莘老师:您好!今天,我带着一颗赤诚的心,一份感恩的情,把埋藏在内心的悄悄话都倾诉于您。您是位好老师。在我的心里,您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  相似文献   

16.
片语真情     
《班主任之友》2013,(Z1):124-128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梁岗《班主任之友》是我校班主任们的钟爱,人手一册。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吸引了班主任,还吸引了很多青年科任教师。2013年1月5日,在我校图书馆阅览室内,高三化学教研组集体阅读2012年12月的《班主任之友》杂志,并针对刊登的文章产生了激励的讨论。虽然两位年轻的化学教师尚未做班主任,但正是在《班主任之友》杂志的感召下,内心里已埋下了要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之友》第1期中谢海南老师的《王熙凤代理班主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读《红楼梦》读出班级管理之道,怎不令人啧啧称奇。可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叉生出一丝困惑、一些感想,愿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8.
李迪老师在《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发《教学经验当“不立字”》(以下简称“李”)认为:“禅宗以心传心弘菩提之道,其经的句只是帮你到达悟境的舟车而已,只在句上打转,便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教学经验也当像佛教禅宗一样,不立字,万不可迷信字,应用心思索。”对此,我却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第3期的《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中,我们刊登了赵余霞老师的文章《老师,我能不能弃权?》。文中的一些作法引起了王晓春老师的关注,随后,我们将王老师的意见反馈给作者,作者结合王老师的点评也发表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冬天起,我就陆陆续续地向《河南教育》《我的相册》栏目开始了投稿,记得我投的第一篇稿子是《一枚邮票》.那时生活经验较少,因此语言及构思充满学生气,文章颇显幼稚.本以为这篇文章一定会如同以往投别的刊物一样,石沉大海,杳无消息.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在两个月后收到了当时任《我的相册》栏目编辑的长弓老师的退稿信,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