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纸工活动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美工活动,它通过撕、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幼儿园的纸工活动一般分为粘贴、撕贴、剪贴、和折纸等,中班的幼儿经过一年多的纸工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一、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撕贴活动能使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  相似文献   

2.
纸工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一项活动,它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玩耍形式多样,深受幼儿喜爱。对于小班幼儿而言,纸工活动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促进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纸工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对其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幼儿美工教育“变”之谈黄翠萍幼儿对纸工、美工以及手工制作等活动较感兴趣,如何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心灵手巧,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笔者通过以下几“变”对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示范方式之...  相似文献   

4.
……福禄培尔还为幼儿园确定了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作业,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学。作业和“恩物”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业是运用恩物所提供的观念来开展活动,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业的种类很多,有绘画、纸工(编纸、折纸、剪纸)、用小木棒或小环拼图、串联小球、刺绣等。因为作业活动需要较多的技能和技巧,所以必须在学会“恩物”游戏后才能做。福禄培尔认为,通过作业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幼儿对于多种图形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点、线和平面,并练习使用它们去组成整体。作业活动可以使“恩物”知识得以巩固。在福禄培尔为幼…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中,手工教学一般包括教师讲解、示范、幼儿作业、评讲等几个环节。这种教学法,注重教学的结果,即幼儿的作业。为了追求作业的完美,教师势必偏重技法的教学,满足于让幼儿模仿着制作,其偏颇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顾静 《教师》2014,(4):106-10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智慧体现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易从事撕纸、折纸、粘贴等较简单的纸工活动。所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来引导他们就显得至关重要,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手脑得到最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纸工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同时使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小肌肉动作均得到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某幼儿园大班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该活动有两个目标:一是为了让幼儿体验失败,二是培养幼儿对待失败的正确、乐观的态度.教师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项作业--十个跳绳、十道计算、一个折纸,由于规定的时间比较短,很少有幼儿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以下是教师和幼儿在作业时间后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有句西班牙谚语说得好:孩子们的智慧就在手尖上。纸工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制作,让脑更加明智.让手更会创造。体验纸工带来的快乐。所以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纸工学习研究。怎样开展纸工的教学.笔者认为可分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以往幼儿在纸工活动中是以模仿形式来进行学习的。不可否认,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个主要方法,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如把模仿长期作为幼儿园唯一的教学模式。那对培养幼儿动脑筋主动去探索、发现及归纳事物关系及类化经验是不利的,对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不利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可采取另一种结构方式来领导幼儿的纸工活动: (一)活动开始,老师提出同一课题后,便供给充分的材料,如各种颜色、大小质地不同的纸、工具(剪刀、浆糊、彩笔……)及参考材料(图片、图书、  相似文献   

11.
比较国外学前课程纲要,在游戏观上有三种政策取向,即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展开的活动而非教师强加的作业、游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意义体验。据此反思我国幼儿园游戏,需处理好游戏活动与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教师预设性之间的关系、游戏的形式与游戏者内在体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组织的差异幼儿园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活动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主导活动又多以丰富多彩的游戏为主,以幼儿动手操作的多种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有很强的趣味性。幼儿在玩中学,教师的指导方法比较直观、灵活、多样,没有家庭作业及考试制度。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而且教学活动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课间     
幼儿时期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疲劳。因此,在课间活动中注意保教结合,合理安排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有组织活动和自由活动交替等内容是符合幼儿大脑皮层活动规律的。例如在指导幼儿作业与作业之间的课间活动中,我让幼儿把上课时紧张的头脑放松一下,让他们向远处眺望。我们班在三楼,我让他们比赛“谁看到了远处的什么?”用此游戏来保护幼儿的眼睛。发现哪位小朋友还坐在位置上,就提醒他下位活动。我还十分注意幼儿课间的活动量。  相似文献   

14.
区域教学是幼儿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要教师充分解放思想,快速转换角色,将课堂活动交给幼儿;一定要让幼儿动起来,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坚持做到"四个转变",即重教向重学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充分体现"活动单"的教师"导"、幼儿"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区区 《考试周刊》2013,(47):190-191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存在大量学习活动,因此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让幼儿在"玩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多种角色,即游戏内容的确定与策划者,游戏规则的制定与维护者,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提供者,游戏过程的引导与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看了本溪路幼儿园周老师上的一节大班纸工课《活动的小猫》。这节课教师讲解清楚,演示具体、明确、生动,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制作了有趣的玩具,而且也受到对科学常识的兴趣以及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上课了,周老师先在每张桌子上面放好幼儿制作玩具所用的工具与材料:纸张、浆糊、剪刀、回形针、小磁铁、擦布等。上课时,教师口中发出“妙呜”“妙呜”的猫叫声。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来了吗? 幼儿:小猫来了。教师:(右手用一张较硬的纸板托着小猫,左手用磁铁在纸板下面移动,小猫也跟着移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韵律活动是让幼儿听着音乐做有节奏的动作,教师常会用此活动方式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幼儿整齐划一的动作表演和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的表演内容给了笔者深深的思考,这些与《纲要》中所要求的精神相吻合吗?于是,教学活动中,我对幼儿韵律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即引导幼儿创编生活中的韵律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图,简单地说,是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图示可形象地了解天文、地理、医疗、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在幼儿园纸工活动中,师生利用图示(折纸示意图)可学习创作折纸的方法,而这种学习创作的过程,也是幼儿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它有利于促进幼儿智能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尝试运用图示组织纸工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体验生活图,引起幼儿对图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若把强制与严格少年,做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动力喷涌,欲罢不能。”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20.
罗琼 《教师博览》2022,(36):89-90
在幼儿园开展项目活动,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提高幼儿综合素养。自开展“梅烛灯”项目活动以来,以教师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进行教科研,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的项目探究活动和深入学习提供支持条件,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基于幼儿探究活动的观察,让项目活动更持续、有深度,让幼儿学习更自主、有提升,让教师工作更专业、有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