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合花》是茹志娟登上文坛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提倡书写大场面、歌颂大人物的文化背景下,《百合花》以“通讯员”“新媳妇”两个小人物的塑造,歌颂了战争年代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小说中关于细节的设计和描写将这种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小说主题在作品的结尾集中爆发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作家茹志娟在《百合花》中描写了人情。弘扬了人性。本文从人性美的内涵、具体表现进行探讨。来研究作品所要阐释的真正意义,继而从本察作家身份,成长经历,写作背景的角度分析《百合花》中精神要义形成的诸多因素,从而探寻根源,挖掘艺术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3.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是一个战争背景下的温情故事,也是一篇宏大主题下的精致文本。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着重于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话语,叙述视角和叙述节奏三个方面的突破,来证实《百合花》中“我”的情感历险。  相似文献   

4.
《百合花》是茹志鹃同志1958年写的短篇小说,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选取1946年中秋节发生在我军前沿包扎所一次战斗中的一个普通小故事。抒发了军民之间的骨肉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热爱。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娓娓而谈,叙述的方式灵活多样,而且语言优美,不论是作者叙述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对话,都给人一种朴素、自然、清新的感觉,把一个令人悲痛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创造出一种高尚、圣洁的美的境界。小说自1958年发表以来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茅盾同志对《百合花》有…  相似文献   

5.
《百合花》是一篇感人的小说。这篇小说之所以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关键在于它成功的人物塑造。在塑造人物时,作着力挖掘人物的心灵深处,充分表现出了平凡人的心灵中所蕴含的人性美,同时运用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把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物清晰地呈现于读面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学史中,《百合花》的主题往往被界定为“歌颂军民鱼水情”。实际上,去除简单化和功利化的认识,《百合花》的主题有其多义性和丰富性,它表现了茹志娟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对于战争和人性的独特体验与思考。《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形象完全出自于作者的虚构,她掩盖了作品中对女性潜意识的抒写,以便于迎合20世纪50年代读者的审美期待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7日,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在上海病逝。其艰苦的身世中,有许许多多不幸之中大幸的故事,尤其是她与小说《百合花》的风波,更令人嘘唏。1956年,任上海《文艺月报》小说编辑的茹志鹃,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了短篇小说《百合花》。她是根据自己当年在新四军部队卫生队发生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8.
文本阅读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小说阅读教学中抓住细节描写,有助于探究小说的文本价值。本文以《百合花》为例,尝试通过对细节的解读,进一步去品评人物,了解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小说带给我们的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9.
<正>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呈现了“我”、小通讯员、新媳妇之间在一九四六年中秋节那天发生的故事。由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受到限制,小通讯员为什么没有借到被子成为小说的一处关键空白。如何填补这处空白,关系着对小说整体布局的把握,也是理解这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何以能催人泪下的关节。一、文本空白的填补因为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是一处关键空白,  相似文献   

10.
《草戒指》是铁凝的散代表作。铁凝,河北赵县人,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始发表作品,至今发表约150万字。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女作家中,铁凝以其特有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的心。她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大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笔触关注着中国女性的生存空间,反映着她们独特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运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现实主义文学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逼真的细节描写。《平凡的世界》中细节刻画随处可见,尤其是众多普通人物眼泪的细腻描写,增强了小说的情感表现力度。人物泪水中显现的真情,彰显的善良,孕育的诗意,使得该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激情,呈现出感染、鼓舞、教育读者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2.
茹志娟是一位善于思考和敢于按自己的创作思想写作的作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因为创作出"清新、美丽"的《百合花》而得到茅盾等大家的赏识。在新时期,又以一篇《剪辑错了的故事》引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波及小说、诗歌、话剧的文体变革。本文试图对其前后期小说叙事技巧和对新时期文体变革的贡献作一些初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沈进宇 《读写月报》2023,(27):43-46
<正>所谓的“婉转叙事”即指区别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以国家历史大事为题材,正面叙写历史面貌,热衷塑造时代英雄人物的“国家叙事”“宏大叙事”的一种个性化叙事。它是茹志娟在同时期主流文学中另辟蹊径式的尝试。“在茹志娟的作品《百合花》中,  相似文献   

14.
文艺作品中的重复比较常见,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一是《诗经》中的《伐檀》的反复咏叹艺术;一是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的重复感情艺术;一是茹志娟的《百合花》中的人物故事重复的艺术效果;一是朱自清《背影》的细节重复。这些都构筑了文艺作品中的重复艺术。重复的艺术在艺术表现上不只是一种"集中",也是一种"推进"。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讲述了上海四十年间一个普通女子的生命起伏。小说对穿行其中的各色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服饰描写。通过这些服饰作者不仅向我们描绘出书中人物的生动形象,而且展示了作为中国大都市的上海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体现出的城市精神。本文从小说中的服饰描写入手,试图研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服饰描写所表达的城市风貌和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16.
插在枪筒上的野花在那个小战士的肩头晃动如那个小战士孩子气十足的脸在茹志娟的文章和我们的目光里晃动我不知道那种野花的名字就像茹志娟不知道那个小战士的名字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我已读过多年我却无法忘记这个细节同时难以忘记的还有某部影片里,另一个小战士在前沿阵地上用草茎拨弄蚂蚁的情景重要的是由此我理解了战争并且更加诅咒战争插在枪筒上的野花呵浓郁的香气正源源不断而来阳光一样洒遍这个世界插在枪筒上的野花——读茹志娟小说《百合花》@李德民~~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代表作《鸽窝》、《园会》以及《幸福》等小说脍炙人口,为我国广大读者所喜爱.她小说中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她那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题材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以及她那优美流畅的文字、富有诗意和幽默感的笔触为她赢得了蜚声世界文坛的盛誉.虽然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人们仍不断怀念她,反复品味着她的作品及其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
薇拉·凯瑟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在题材上以描写西部“拓荒者”见长,在表现手法上一般没有叠床架屋的细节描写,节奏舒缓流畅。她在20年代发表了一篇颇有影响的论文——《没有家具的小说》,呼吁兴起一个运动把家具从小说中扔出去,让人物在“徒有四壁”的环境中活动。她自已的许多小说创作就是实践这种主张的例证,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9.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衣着描写表明了他的沙皇军警身份。《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体现了闰土一家生活的日益贫困。“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他  相似文献   

20.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助于更深一层对《白鹿原》的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