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明 《中华武术》2009,(5):53-55
所谓恢复是使用合理的恢复方法与手段,加速消除运动员体能与精神上的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恢复并不是在运动结束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运动时,随着能量物质分解后再合成,恢复就已经开始了。恢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后超量恢复阶段。但是在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恢复过程虽也进行,但是消耗大于恢复,所以总的表现是能源物质逐步减少。而只有当运动结束后,剧烈的消耗停止了,合成过程超过分解过程,人体机能才逐步得到完全恢复。而恢复的快慢与所采用的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贾铁堂 《中华武术》2009,(10):52-54
运动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疲劳一恢复一再疲劳一再恢复”的一个超量恢复的过程。而恢复是体育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刺激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运动员要维持连续性的训练和比赛,就应及时地处理好训练后的恢复。其实从整体的方面来看,恢复措施也是训练重要的组成部分。只强调追求大运动量的高强度训练,而忽视训练后的恢复是错误的,整体来看,训练内容、恢复和负荷在训练中应占同等地位,甚至应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3.
赛后恢复是指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将自己的思想和体力恢复到比赛前的正常状态。恢复是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前提,科学的训练和比赛都是在运动员机体得到休息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应根据训练比赛负荷的不同,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赛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对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现象的分析认为,机体承受已适应的运动负荷刺激对物质的消耗,至机体机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所出现的波动现象,是机体机能的消耗与恢复达到充分平衡后的后效应,不会对机体机能能力产生直接的提高与降低。其原理,是机体在适度刺激条件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偏离平衡态后所出现的过量恢复和恢复后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波动。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  相似文献   

5.
恢复是现代竞技体育训练里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训练要是滑有恢复系统是不完善的,有关恢复系统工程的思路以及恢复系统工程中具体的恢复手段,对科学化的速滑训练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6.
在训练中之所以必须进行恢复训练,这是因为经过紧张激烈的训练,机体中的能量储备必然消耗,产生疲劳,机能水平下降。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运动结束后,机体能量物质必须要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方能使机体功能水平得到提高,为提高运动成绩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长跑训练和比赛的特点,运动员的恢复应是全面的、系统的。恢复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训练课上恢复;另一部分是课后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的发展,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的水平被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项目多,运动量大的自行车运动训练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大负荷训练过后不能及时恢复会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合理的安排自行车遣动员的训练负荷与恢复,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恢复训练是自行车运动员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恢复是提高运动成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综述了运动训练恢复的有关研究和潜在提高恢复的手段,包括:主动与被动恢复、饮食、运动补剂、再水化、运动按摩、冷冻疗法和综合疗法等。但是,有效训练恢复策略仍不能够完全认识,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是近几年来竞技体育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如何结合实际。将训练与恢复有计划的结合,使训练后的恢复真正融于训练。建立较完整的恢复措施手段,目前在大多运动队还只建立在书面计划阶段,真正关心恢复的方法是探究如何使用营养的秘密。所以本文主要就从事自行车多年的教学与训练实践,结合训练后的恢复谈一些认识,力求使训练后的恢复在实施中更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1.
血液的粘度与运动员血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一般人低,其主要原因是耐力训练使血浆容量增加较多。这种血液性状的变化对于改善血液的流复性、提高肌肉的供氧能力和增强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太极拳练习对血压、血糖、血脂造成影响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太极拳练习对血压、血糖、血脂造成影响的具体机制和不同人群进行太极拳练习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旨在为太极拳的科学练习、推广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运动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免疫球蛋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为对象,观察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血脂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6周太极拳锻炼不仅改善了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而且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表明适量运动对防治血脂异常及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潮州市居民体质指数及血压、血脂与血糖水平,为评估潮州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1 318名潮州市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自述体质指数、低体重、超重、肥胖及异常血压、血脂和血糖发生率.结果:潮州市居民平均体质指数男性为22.86±3.65,女性为21.55±2.93.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35%、65.63%、19.35%和6.67%.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8.29%、13.64%和10.63%.结论:潮州市居民体质指数、超重、肥胖率及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低体重发生率则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血氨、血乳酸及血气水平的影响.方法:20名16~18岁3~6段男性跆拳道运动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人.试验组接受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照组除间歇性低氧暴露干预外,其余训练内容与实验组相同.4周训练后两组受试者进行大强度3min踢腿运动,观察血氨、血乳酸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3min踢腿运动后实验组血氨、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PaC02及HCO3-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4周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改善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磷酸原及糖酵解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血液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被禁止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但是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很难区分内源性EPO和外源性EPO。运动员使用EPO后 ,会导致其一些血液参数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血液参数的检测 ,可以间接判定运动员是否使用了EPO。笔者综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血液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明确指明了EPO血液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并重点讨论了转铁蛋白受体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等指标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以及悉尼奥运会的EPO血检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运动员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对两组对象(运动员组与大学生组)进行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员在定量运动中和定量运动后,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其变化机理与太极拳运动调心、调息、调身,以及该运动对机体血管机能和调控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血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血液检验在兴奋剂检测上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对特殊的兴奋剂方法和兴奋剂种类,血检具有尿检不可替代的好处。通过对兴奋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方法发展的论述,阐明了血液检测的独特地位,证明了尿检和血检联合检测在未来兴奋剂检测中的可取性。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运动配合银杏口服液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研究银杏口服液配合太极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的效果。将5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引用银杏口服液配合太极拳运动,对照组服用西药。记录其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口服液配合太极拳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够改善其血脂含量。  相似文献   

20.
运动与血睾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睾酮作为雄性激素的代表,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血睾酮的生理特点、作用、以及运动对血睾酮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国内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血睾酮有更深的理解、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