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乡土文学中,民族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可以说,没有民族性便没有乡土文学,民族性是乡土文学这一文学流派赖以形成的重要支柱。对于我国的乡土文学来说,民族性已不是个陌生的问题了,但联系乡土文学的实践来看,从现代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民族性,确定民族性在乡土文学中的地位,探讨我国乡土文学民族性的内容、表现方法,是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乡土文学创作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学"创作是新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乡土文学"立论始,理论家们就把关注现实人生作为"乡土文学"更高的价值来看待。在这种理论导向指引下,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乡土文学和五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传统,作家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作品中渗透着作家浓重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对二十年代中期兴盛的乡土文学流派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出现了不少研究论文,有的论著也设专章专节论析,对二十年代乡土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不仅审视了“乡土文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指出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对于总结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繁荣当代乡土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意义。“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及概念的界定“乡土文学”概念是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率先提出的。翌年茅盾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肯定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存在。可惜的是后来并未展开研究和探讨。解放初期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第一次列专节  相似文献   

4.
方言书写是乡土文学乡土性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育中具有极高的教育教学价值。以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为研究对象,将乡土文学与方言教育融为一体,探究通过乡土文学深化方言文化教育。首先对方言和乡土的关系作了梳理,进而重点阐释了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在语文智育、德育、美育以及教学应用方面的独特价值,并针对乡土文学中的方言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了积极探究,以期对方言文化教育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五四”新文学以来,乡土文学在我国文坛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拥有大量的作家和丰富的作品。可是近年来乡土文学的研究、乡土文学的创作有些冷漠起来。两年前刘绍棠同志郑重提出建立乡土文学的主张,并且决定今后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创作,这是因为,用他的话来说,一、在生身之地生活了三十年以上,土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乡土文学,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乡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悲惨命运,它在风俗描写上具有积极的意义。20年代的乡土文学对后来的乡土文学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鲁讯开启和造就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字。鲁讯乡土小说透射出来的人格力量、文化器识、批判理性以及文本风格对整个20世纪乡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艺术影响,而他关于乡土文学本质的独特认识与理论建构也对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规约、指导意义。鲁讯的乡土文学观与乡土小说实践是现代乡土文学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着“乡土文学”于力致,帜旗“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鲁迅和茅盾是很重视“乡土文学”的,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曾撰文论述“乡土文学”,对出现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给予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遗憾的是后人并没有象鲁迅和茅盾那样继续对“乡土文学”予以必要的关注和研究,致使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是人们评论乡土文学的重要视角,也被认为是乡土文学的基本特征.但是,近年来,一些乡土作家表示出对地域性的批判和拒绝.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前乡土文学创作界和批评界有密切关系,折射出一些乡土文学作品在地域性表现方面存在的缺陷.实际上,地域性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只是地域性的表现不应该简单化和表面化,而是需要深入到生活背后,在乡村生活、人物和语言当中自然而深刻地呈现出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域性与乡土文学的关系面临较大的变化,需要更深入地认识乡土文学精神的意义,关注地域的内在文化精神,在更深层面上持守乡土文学地域性的独特底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流变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自鲁迅开了乡土文学的先河起,乡土文学就朝着它的方向发展。本文试从人善和恶的两个方面来追踪它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村庄是比地名更小的地方行政单位。一个地区村名的命名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镇等5个镇为例,对村庄的名称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白语和汉语对村名命名产生的影响,对村名命名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村名中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村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研讨会就周立波其人其文及其历史影响,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发展,清溪村景区建设的意义与思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认为周立波在乡土文学上具有特殊意义,他的文学成果、艺术经验及人品与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俗资源丰富,民俗村的开发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泰西原生态石质建筑村落二起楼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考察、游记整理等研究手段,从民俗、民俗村、民俗旅游等角度,分析二起楼村作为民俗村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几大影响因素,提出开发对策与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川东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浓郁的村落传统体育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对川东村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进行符号学透析.以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初期、改革中期为序,对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嬗变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发展困境集中在:传统经济结构断裂、组织功能不健全、劳动力人口的迁徙、现代文化的侵袭等方面.研究一并提出包含村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生态园模式的救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所收《松泉诗集》系清代休宁诗人汪由敦所作。诗集中有一组70首诗,描写了诗人的故乡双溪的文化,展示了灿烂的徽州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如此大型组诗描述一个村落的文化,其文学价值十分显著。从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村落文化的系统性、典型性、层次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村史文学的发生历史可描述为:从80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80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90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村史叙事,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7.
浙江温岭太平山下金村是温岭金氏的一个聚居地。最近其附近出土了父子四方墓志铭。通过对金氏家族墓志的整理与考略,明确了金氏一族的家世辈分。同时结合温岭地方文献,对志文中提及的革除事件、太平壬子抗倭、乡饮酒礼等历史事件及志文中的相关人氏与地理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村落文化也有地方性特点·具有深层的教育价值,是一类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对古村落文化进行地方课程的开发应兼顾上位文化的意志和"地方人"的需要,秉持"双重眼界",运用田野工作、深度描写和理论思辨等方法,彰显实践性课程的品格,完成从古村落文化通及民族主流文化、再回到古村落地方问题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地方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村落是一个多元空间的复合载体,是展示村风民俗文化的舞台,底蕴文化内涵丰富,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祭祀音乐作为一种民间信仰音乐的存在,同样受当地村落文化的影响,祭祀中祭品的供奉、音乐的传递等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向社会展示本土村落文化。从人类学视野解读村落中的祭祀音乐,分析音乐存在的文化场域和演唱空间背景,从而探讨地域文化下的音乐特征,利于村落文化的展演和社会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80后”文学创作中似乎是一个空白,李傻傻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以一种严肃的姿态进行写作,辗转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游走并坚守,真诚地面对城乡之间的现实和困境。带着对乡村的眷恋与真实的体验,以及都市的新奇,李傻傻渴望找到一种解决城乡矛盾的办法,但却在一次次的寻觅中失望,于是,他对城市与乡村的种种不调和状态抱有了宽容的态度,为“80后”文学中的乡土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与借鉴,也代表了乡土写作在青春文学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