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学生毕业到农村任村官对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生"到"村官",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承担村官这一角色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既有其角色扮演的优势;同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一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本文将从角色理论研究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作为村官的角色优势及角色局限,进而对大学生在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出自身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校培养“村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中组部决定用5年时间挑选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决策,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全面实施。相对而言,农业高校与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本文基于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困境,探讨了农业高校培养村官,从而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政策,是在新时代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在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的发挥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正确理解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把握大学生村官职责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实际发挥作用的情况,分析制约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必然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去建功立业,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有力的后备力量。根据目前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培养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掘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村官教育的意义,探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村官培养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松涛 《教育》2012,(35):37
从大学校门到农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做一名村官。不过,3年任职期满后,他们该走向哪里?对很多大学生村官来说,从决定到农村的那天起,这个问题就一直悬在心头。除了考公务员、考研,还有没有更多的选择?近日,江苏省委组织部与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联合召开2012年大学生村官综合保险承保仪式暨中国人寿大学生村官人才招聘会,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将招聘150名大学生村官。不止中国人寿,神华集团、中国电信等多家大型国企纷纷与江苏省委组织部合作,开展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工作。大学生村官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的大型企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选聘当代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经过近十年发展与尝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成形制度,成为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热点话题。利用暑假时间对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十几名村官进行走访,调查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了解大学生村官存在:制度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因素、社会认同因素并进行分析,寻找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平台,提出:健全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大学生村官归属感;克服不足,转变观念,努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村官自信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都以一定形式开展了引进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工作,"大学生村官"成为时代造就的一个崭新群体。北京"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3年来,笔者对北京市在职"大学生村官"开展了抽样调查,以期通过分析研究目前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开始自发探索阶段.到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一时, "大学生村官"成了热议的新名词.说到"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关专家认为,它能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地缓解了目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然而,大学生村官是否能够真正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分流呢?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国家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以来,大学生村官创业受到越来越多群体的关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现状,探析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发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发生的原因不仅有国家政策、社会环境,高等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尊重需求满足、自身特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等内部因素的影响.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面对的困难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创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人才紧缺的双重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国家积极贯彻落实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广大农村到基层就业,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储备农村科学技术人才,以期实现双赢。与此同时,大学生村官这个新生群体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大学生村官对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研究极具研究价值,也可为今后新疆自治区制定相关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及政策提供可行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计划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是党中央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本文从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论述了大学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了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任"村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的一次新尝试。为了回答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创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问题。文章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江西赣州地区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的学习条件、学习需求以及对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要求,它将有助于未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面向农村的远程教育学习服务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但存在政策、培养方法和大学生"村官"能力等方面的可持续困惑。要促进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实施可持续计划、完善社会公共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大学生"村官",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e town of Chu-chou in Hunan Province, carrying out the great directive of Chairman Mao that "educated youths should go to the countryside," has put into practice factory-commune links, an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adres, has made a collective settlement of educated youths in commune and brigade farms, forest areas, and tea plantations.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 entire town has located more than 8,000 educated youths using this method of settlement. This is a valuable undertaking by the people of Chu-chou, and it is enthusiastically hailed by workers, peasants, and educated youths.  相似文献   

15.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给农村基层干部在心理、素质和待遇等方面都造成较大冲击,只有树立培养接班人的正确理念、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才能长期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知识化本土农民的典型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借鉴大学生村官等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的政策,加大对农民高等教育的投入,对加快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地调查 ,考察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中学后教育的需求 ,分析了农村教育结构提升与农村自学考试的关系。由于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贫乏 ,要发展农村中学后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 ,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同时也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必须先易后难 ,从自学考试入手。因此 ,加快自学考试在农村的发展 ,是提升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Editors' Note     
Since the start of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millions of educated youths all over the country have answered Chairman Mao's great call that "educated youths must go to the countryside." With high revolutionary aspirations, they have made their way to the countryside and border regions. There they forge revolution and are reeducated by the poor and lower-middle peasants. Being tempered through the Three Great Revolutionary Struggles in rural areas, they are sturdily growing up.  相似文献   

19.
以小岗村体育为研究对象,探寻村落体育在构建和谐农村社区的积极效应,研究表明:村落体育能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升了群体间的和谐度;有效规避农村社会道德失范,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和谐度;是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提升了农村文化的和谐度;增进了农民身体健康水平,提升了农民的身心和谐度。  相似文献   

20.
Since 1968, more than 600 educated youths from the Kweichow Neighborhood of Nanking East Road, Whangpoo District, Shanghai, have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our great leader Chairman Mao that "educated youths must go to the villages and receive reeducation from the poor and lower-middle peasants." They have gone to the villages in every part of the country and to the border regions to make revolution. After sending off these educated youths, some of the cadres of the neighborhood thought, "Our responsibilities are finished. We can relax." However, after some time passed, some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villages met with difficulties and vacillated in their thinking; and some parents were anxious because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had gone far away. The neighborhood branch realized that is it did not immediately help the parents resolve this problem, it would not only affect their adherence to revolution and promotion of production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would adversely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successors to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It was at this time that a group of parents of educated youths voluntarily organized small groups to discuss together the problem of how to educate sons and daughters to set down roots in the villages. The Party branch immediately latched onto this newborn thing and set about mobilizing the masses, organizing the parents to study the series of directives of Chairman Mao concerning the movement of educated youths up to the mountains and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in order to rais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line struggle, so that they would actively coordinate with the resettlment area in doing a good job of reeducating the educated you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