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麦当劳企业机制日益渗透于社会的组织机制中,影响着人文社会的进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西方的高等教育的“麦当劳“特征已初见倪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麦当劳“化也已若隐若现,高等职业教育更应慎防“麦当劳“化.  相似文献   

2.
当你走进世界各地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你会看到同样的徽饰,吃的同样的食物,受到同样的礼遇。麦当劳快餐店像工厂的流水线装配一样,一切均在程序和掌握之中。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育,不可像麦当劳餐厅一样,把本不是相同的“物质”和“原料”加工成同样的沙拉、鸡腿和汉堡包。如果是这样,学校便是“生产”学生的“麦当劳”,教师就变成了“操作工人”或“机器人”,学生则变成了失去生命活力的任人揉捏的“面团”。教育的“麦当劳”化必然会强化马尔库塞所称道的“单面人”现象。“有人关注我的成绩,有人关注我的书包,却无人…  相似文献   

3.
麦当劳是世界上知名度很高的服务性企业,其所经营的快餐店遍布五洲四海,而“走动管理”是它的“绝活”。据说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分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了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迫使经理门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4.
一、“麦当劳薯条”事件【新闻背景】2005年8月,美国加州总检察长比尔·洛克耶尔对麦当劳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提起诉讼,指出其炸薯条、薯片中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超标。2006年2月8日,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店麦当劳宣布,依照新方法测试,麦当劳所售炸薯条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比此前公布的数据增加了1/3。一些专家指  相似文献   

5.
当你走进世界各地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 ,你会看到同样的徽饰 ,吃到同样的食物 ,受到同样的待遇。麦当劳快餐店像工厂的流水线装配一样 ,一切均在程序和掌握之中。由此 ,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育 ,不应该像麦当劳餐厅一样 ,把本不是相同的“物质”和“原料”加工成同样的沙拉、鸡腿和汉堡包。如果是这样 ,学校便是“生产”学生的“麦当劳” ,教师就变成了“操作工人”或“机器人” ,学生则变成了失去生命活力的任人揉捏的’面团”。教育的“麦当劳”化必然会导致马尔库塞所称道的“单面人”现象。“有人关注我的成绩 ,有人关注我的书包 ,却无…  相似文献   

6.
“麦当劳化”不是一个专业术语,是人们对一种现象形象的比喻和解释。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在《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麦当劳化”这一概念。“麦当劳化”所具有的核心特征为:效率,用最理想的方式来完成某项作业;可计算性,客观的项目(如销售量)必须能够被量化为非主观的项目(如味道);可预测性,标准化和均一化的服务;可控制性,标准化和均一化的员工。这种生产管理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迪克·麦当劳(M acD onald)和迈克·麦当劳兄弟是麦当劳快餐店的创始人。1949年,他们在加利福尼亚的San Ber-nadino建成了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汉堡包是其主要食品。麦当劳兄弟在加州开设出售汉堡包的麦当劳店铺,用拱型结构做店铺的标志。由于麦当劳的招牌以金色的英文字母M的美术体为标志,形状似拱门,所以麦当劳也被称为金色的拱门。后来麦当劳也出售饮料和法国式的油炸食品。其经营特点是用优异的服务来应付在短时间内蜂拥而至的顾客,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久,麦当劳兄弟在加州给6家餐厅以经营汉堡包的特许权,从而使快餐业迅速发展起…  相似文献   

8.
麦当劳     
麦当劳快餐店享誉全球。它的创始人是麦当劳兄弟-迪克·麦当劳和迈克·麦当劳。他们兄弟俩在加州的圣贝纳迪诺(San Bernatino)建立了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厅,汉堡包(Hamburger)是主要食品。现在,麦当劳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开设了10700家餐馆。每个餐馆前都有一个黄色拱形结构的大M标志,被称为金色的拱门(Golden Arch)。此外,门口还有一个大红鼻子头,穿红条格衫和背带裤的偶像。  相似文献   

9.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以美国快餐业大王“麦当劳”McDonald’s为主要模本,对这种现象的合理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是合理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麦当劳化”的影响力持续不断地在社会的其他领域中显现,  相似文献   

10.
麦当劳是全世界餐饮,零售食品服务业的佼佼者,到2005年底,麦当劳在全球超过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00多家餐厅,每天大约有5000万顾客光临麦当劳。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乔治·瑞泽尔(George Ritzer)将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理性化理论与麦当劳模式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的麦当劳化”的观点。“麦当劳化”作为一种理性化的模式成为社会上诸多部门竞相效仿的样板。社会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理性,日益为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所主宰。  相似文献   

11.
学历主义的本质就是过于突出教育的身份功能,把教育机构当作“生产”文凭身份的建制和场所。在此种情形下,教育出现了“麦当劳化”现象,其特征可归纳为:大批量生产文凭身份;生产流水线是高效、快速的;身份日趋标准化和程式化;教育越来越建制化,从而使学生陷入身份规训的藩篱。对此米歇尔·福柯的“规训社会”理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麦当劳化”是指快餐厅的准则逐渐主宰美国社会及世界其他更多领域的过程。美国学者乔治·里茨尔(George Ritzer)曾于1983年出版《社会的麦当劳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一书,深刻地描述麦当劳在美国社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认为麦当劳化主要有四个特征:效率、可计算性(可量化),可预测性以及控制,近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麦当劳化”—一个社会学视角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当劳金色的拱门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富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理性就的铁笼中成功。麦当劳化所贡献出来的核心概念是“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这既是麦当劳成功的秘决,也是工具理性所追求的核心理念,还是工具与性的课程模式对课堂教学的期待与评价。所以,本文借用“麦当劳化”这一形象的概念来剖析工具理性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功绩与弊端。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凯 《宜宾学院学报》2006,6(8):119-121
高等学校的三大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决定了高校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阵地。高校应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弘扬者,广大人民利益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相似文献   

15.
“镜”之原型具有丰富且深厚的文化意味。从古代文学、哲学文本的角度透析“镜”这一意象的原型意义及其逻辑结构———人生、社会之“镜”,哲思、艺术之“镜”,其实质是内省意识。这一原型意义———“清、明、静”的意象源自质感极强的“止水”的性状。传统文化之“镜”是当代自我意识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教育学“中国化” 关于教育学“中国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教育学“中国化”就是教育学“本土化”,过去提“中国化”,观在提“本土化”。本土就是本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东西。教育“本土化”即指吸收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但是。提“本土化”是否会使教育不仅迷失了自我成长的正确方向。而且又远离了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从而成为盲目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另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论创新教育的“麦当劳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轰轰烈烈开展的创新教育开始出现了“麦当劳化”倾向 ,其外在表象是创新教育的速成化、数量化、口号化和非人性化 ;其内在根源是追求创新教育的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因此 ,克服创新教育“麦当劳化”的前提性条件在于认清创新教育“麦当劳化”的危害与隐患、提升教育者的多方面素质并努力追求创新教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社交称谓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语言学者对社交称谓的结构、语义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社会语言学———交际角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而交际因素深刻地影响着社交称谓,人际关系中“权势”和“同聚关系”对社交称谓的影响可以体现在社交称谓的构成、社交称谓反映的文化内涵及整个社交称谓系统的发展变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今教育研究的"麦当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麦当劳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入手,揭示了当今教育研究"麦当劳化"的特征,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克服教育研究的麦当劳化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的日益发展已经使地球进入到了一个“村落化”时代。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引发了社会结构、知识本质和文化(教育)形态的深刻调整,这种调整来自方方面面,而对于文化(教育),尤其是大众文化(教育)的影响尤为巨大。因此,对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消长关系及其前者对后者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全面、理性的审视应成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社会文化学界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