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它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亦能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下,由于媒体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导向力度的匮乏,中国传统节日单一的形式对青少年吸引力甚微,加之青少年教育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缺失,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日趋淡化。为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应从法制角度、舆论角度、学校教育角度、自身教育角度共同入手,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传统节日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民族文化精神内蕴的体现。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有利于防止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增强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正在流失,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高度予以重视,探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积极发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使节日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一、传统节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华传统节日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让节日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4):163-164
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中华文化情感的凝聚,是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展示。我国大多数年轻人倾向于西方节日,传统节日文化面临边缘化的困境。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恢复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意义,成为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现状,提出节日教育对策建议。旨在使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文化情怀,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民族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我校把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自主开发了二年级校本课程"中华传统节日",让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教材、进课堂,使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时期,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所渗透出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并且通过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传播、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文化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底蕴的现代文明人。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我校把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自主开发了二年级校本课程"中华传统节日",让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教材、进课堂,使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尹建玲 《甘肃教育》2023,(14):126-128
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精神活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将其纳入幼儿饮食教育课程,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了解其蕴含的历史人文,感受其中的道德文明,对从小培养幼儿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美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涵的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文化教育氛围的创设、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对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标志性符号,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心理特征和民族情感.插花节作为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插花节肩负着凝聚民族智慧,承载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历了从虚幻到真实、从单一到多元、从小村落到大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民族传统节日处于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变迁背景中,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异,如何在变异中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利 《学周刊C版》2011,(9):59-59
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郭静静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1-122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民族智慧都体现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对国家与家园的热爱,才能树立坚定的文化自觉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功能逐渐萎缩,同时也面临着迅速消逝和同质化的危机。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有多少大学生知道"我们的节日"有多少?又是怎样度过的呢?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即将承担建设国家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现状实际,阐释了节日文化的意义和在高职院校开展以节日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正因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才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才能释放出不朽的东方文化魅力。传统节日作为如此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可以从课堂入手,教师可以通过多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乔昱 《中国教师》2023,(9):112-115
<正>《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指出,要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拥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思想,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在探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对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实效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传统节日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提高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政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意识,并且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传统节日文化全球化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我国数千年的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民族、党和政府的发展来说是坚固的基石,因此在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再审视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以发掘传统节日文化对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时下有所缺失。当前应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传统节日文化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应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弘扬民族精神,这对传承祖国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