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受明程度发展的历史局限,人们无法克服地理环境对自己活动区域的限制而不能了解身外世界,自然在人们心目中是无法征服的对象。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现代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使得生活在地球上人们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而“地球大家庭”的出现,将来自不同区域的化现象集中在一起。受自然影响而形成的不同化类型差异,引起了热爱世界和平发展的人们的研究兴趣。自然选择并影响着人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论金沙江文化与文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化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所谓金沙江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化。作为一种流域化,金沙江化具有自身的各种特色。从史前化到青铜化阶段,金沙江化均具整合与不整合的流域形态,其基础在于不同的地域类型。金沙江明的起源时代,相当于它的青铜时代,青铜化十分发达,但仍在国家制度之外徘徊。汉代政治化的扩展,把金沙江各族纳入明社会,成为中国明一个重要的亚明区。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说到的四大明古国,即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这并不是一个科学表述,近几十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明区”之说,即“东地中海明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腓尼基、希腊及罗马等)、南亚次大陆明区(印度及周边)、东亚明区(中国及周边)、中南美印地安明区(玛雅、印加、阿兹特克)”。在这四大明区中,以埃及为代表的东地中海明显示着古代繁荣的一面;以玛雅为代表的中南美印地安明却由于玛雅化的过早消失而容易被人忽视,现代人研究它也不多。但是玛雅明与埃及明一样曾经有过辉煌,在世界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方汉文 《寻根》2002,(6):4-7
吴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主体构成之一,它是长江流域化的典型代表,是良渚等多种古代化类型的延续,与黄河流域的商周明共同构成了中国化主体。  相似文献   

5.
马迪 《滇中文化》2002,(3):21-22
一个企业,无论它兴旺或衰退,一但有了化的自觉,它都将可能迈向一个新的起点。以经济高速发展称于世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激烈的竞争中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可他们顶着国内巨大的压力,坚持进行产业调整,以发展高科技,建构企业高品位化为经济发展的杠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早一些的例子是日本的“化立国论”在所有企业中打造化含量高的品牌,这种企业化意识使二战后的“废墟”国家在短时间内跃入世界经济发达的前列。日本的成功经验给世界上所有求发展的企业提了个醒,企业的化关怀成了全球性浪潮。  相似文献   

6.
任珺 《东方文化》2002,(5):81-85
化间的冲突产生于化相遇之时,化间的调和是化生存之策略。西学伴随着基督教,在晚清社会中掀起了历史性的震动。其影响不仅仅于学术界.而且渗透到政治、教育和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基督教传人中国,并不是从清代才开始,只不过明清以前,它的影响力极小。明代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化遗产日”,也是第一个化遗产日,由此,我们这个创造了灿烂明的华夏民族,要一年一度地纪念祖先留下的明遗产了。  相似文献   

8.
在具有五千年明史和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和平、统一历来是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大主题,而和谐则是达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桥梁。和谐是一种化。和谐是社会明进步的标志。和谐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保证。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化渗透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在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不但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更是国民所需,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明古国之一。世界知道中国.不自今日始.回溯历史.中外化交流共有5次高潮。明交流的深度、广度也是近代超过古代。  相似文献   

10.
居士偏居板桥一隅,以井蛙之勇,借《中外化交流》杂志一隅,评论天下,本期粉墨登场。冷战伴随雅尔塔体系分崩离析而结束,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国际体系的真空时代。居士设问: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以什么样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2000年为“和平化年”,而2001年为“明对话年”,充分显示了和平及对话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深刻地反应了人类全体对种种矛盾冲突和抗争的残酷事实仍深感忧虑和恐慌。因此,“地球村”的出现带来了全球生命共同体的曙光。但生态、科技、信息、金融、贸易、投资、交通、旅游、通信、移民、娱乐、疾病、毒品和暴力种种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一般认为,它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部上古世界文化大观。由于它保存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为期两年的基本陈列——《伟大的世界文明》,是我国第一个以世界文明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展。该展览涵盖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美洲、希腊和罗马文明六大部分,基本覆盖中华文明以外的人类早期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展品有雕塑、青铜器、壁画、陶器、珠宝等,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世纪的文化珍品中不乏世界顶级瑰宝。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认识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东亚现代化进程一直处于全球和区域双重多元化背景下。在东亚被强力卷入全球化进程的前期,东西方明的冲突明显构成时代特征,而在由此导致的民族运动取得重大胜利、尤其冷战结束后,基于悠久化理念和共识的明对话的意义日益凸现。面对依然强势的西方明和丰厚的本土化资源,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东亚应继续秉持开放与对话的姿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儒家“和而不同”的兼容与对话精神,尤当成为当今东亚与世界消解冲突、推动和谐互动的基本理念资源。  相似文献   

15.
巴蜀化研究已成为考古学、历史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的,是广汉三星堆的重大发现。对巴蜀古代历史化的认识,由此全面改观。中国明系由各民族、地区人民共同缔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16.
胡适在1927年曾将其一手推动的“整理国故”诠释为“捉妖”和“打鬼”,其“目的与功用”即“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化的真相”,以收“化神奇为臭腐”之效。这是许多论及胡适与整理国故关系颇喜引用的句子。其实,在1916年留学美  相似文献   

17.
石焕霞 《寻根》2005,(3):17-21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继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之后的又一文官选拔制度,它创始于隋,废止于清末,历经1300多年,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为世界考试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科举制度亦是如此。它虽然是为了革除历代铨选制度中的积弊而创立的,但“十年寒窗无人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诱惑,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19.
撒马尔罕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与罗马、雅典、巴比伦同龄。今年是撒马尔罕建市2750周年。  相似文献   

20.
由化部支持,中外化交流中心和克罗地亚驻华大使馆主办,《中外化交流》杂志社、中外博艺画廊承办的《克罗地亚世界遗产图片展》于深秋时节在刚刚落成的特色独具的中外博艺画廊开幕了,化部、外交部的官员及各国驻华使馆的使节、外交官、艺术家等各界人士近百位出席了开幕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