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美"原则是许渊冲的翻译观,是他在翻译李清照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诗词翻译中,只有充分体现了"三美"原则,译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中国诗歌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王维《相思》两种英译文的分析探讨了"三美"原则在中国诗歌英译中的运用,认为诗歌翻译中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应力求传达原诗的"三美",而"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许先生的"三美"理论实际上契合了奈达提出并阐明的"功能对等"理论,换言之,诗歌翻译要实现"三美",就是要力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而实现"意"的审美效应对等乃译诗之关键。由此,本文试将许先生的"重意美"观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意美对等"这一译诗视角,并以许先生对经典唐诗《春夜喜雨》的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许渊冲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诗歌翻译理念和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初步的英诗汉译翻译理念较好解决了英诗汉译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矛盾的问题。在这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的基础上对济慈的《秋颂》进行的翻译以及对译文的导读说明了这一诗歌翻译理念的可行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能对英诗汉译实践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懿  廖海 《英语广场》2023,(20):12-15
杜甫晚年所作的《登高》沉郁顿挫,哀转久绝,被誉为“七律之冠”。然其意蕴内涵,实难译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三美”原则,并翻译了《登高》,他的译文字字精准,句句含情,完美符合“三美论”倡导的“形美”“音美”“意美”。本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综合探析英译唐诗《登高》中的形、音、意之美。  相似文献   

6.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对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译《春望》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三美”原则作为标准,许渊冲对唐诗傅望》的翻译略胜于Bynner的翻译;就诗歌的翻译而言,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燕忠忙  邓涛  汪湉 《英语辅导》2010,(3):193-196
本文先从讨论翻译美学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接着在解读《声声慢》的基础上,对美国肯尼思·雷克斯罗斯的《声声慢》译本和我国许渊冲的《声声慢》译本进行了详尽的评析,进一步诠释了诗歌翻译美学。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翻译大家之一,为中国经典古籍外译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许渊冲先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三化”等翻译主张。在许先生的众多译著中,《西厢记》英译本秉承了他一贯的翻译风格,将“三美三化”等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在海外广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该文旨在通过例证来探讨许先生是如何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践行自己的“三美”理论,让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三美”理论内涵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后闻一多先生将“三美”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文所指“三美”理论为现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继承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三美”理论运用到自身的翻译理论中,  相似文献   

11.
游婷 《海外英语》2015,(4):51-52,61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翻译大家之一,为中国经典古籍外译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许渊冲先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三化"等翻译主张。在许先生的众多译著中,《西厢记》英译本秉承了他一贯的翻译风格,将"三美三化"等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在海外广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该文旨在通过例证来探讨许先生是如何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践行自己的"三美"理论,让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翻译诗歌要尽量做到“三美”,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者既相关交叠,又有主有次。该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美、形美与意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比较李白《将进酒》的两个英文译本,从中看出翻译的目标就是将原诗之美与译文之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如此才能对原诗的理解与译诗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意美,音美,形美”,为诗歌翻译实践和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系统可行的理论支撑。该文通过比较《离骚》的三个中译本(译者分别为许渊冲、杨宪义和戴乃迭、卓振英),发现三美理论在许译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同时音美和形美上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原文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婉丽 《海外英语》2015,(3):152-153,16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三美"原则给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在"意美"方面,注重原诗的隐含意思;在"音美"方面,注重押韵;在"形美"方面,则注重对仗。  相似文献   

17.
商洛花鼓戏唱词具备中国传统诗歌思想、韵律、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其翻译可遵循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在翻译商洛花鼓戏代表作《月亮光光》与《带灯》中的唱词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在选择词语、句式、语态与修辞格时,应尽量关照原唱词意蕴、韵律、形式层面的特征,力求译文尽可能地兼顾原唱词的"三美",使译文读者能够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诗歌以其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意蕴丰富等语言特点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诗仙李白乐府诗代表作《长干行》的英译为例,本文在"三美"翻译理论指导下,通过例句分析译诗对原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美感再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介绍和分析,从美学角度对文本《葬花辞》的三种英译本进行比较,意在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既要音美、形美,还要意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诗歌翻译推崇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以许渊冲、徐忠杰两位大师的英译为例,结合李煜《虞美人》的写作背景和情感,从音美、意美、形美三方面比照徐忠杰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译文,得出译诗要保持原诗的艺术魅力,要尽可能遵循"三美"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