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敦煌写本斯1441、伯2838的核心文书首先是斋文,其次是抄在正面的《励忠节抄》与会计文书;而《云谣集》的抄入则是一个偶然事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写本是作为斋文集保存的。在敦煌写本中,这种斋文集有三种形态,对应于斋仪文集形成史上的三个阶段。斯1441第二群落、伯2838、斯1441第四群落的文书分别属之。考察斋文文集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两种形式变化,其一是更加重视分类,更加有序;其二是仪式性增强,文中人称渐由实指变为虚指。与此相对应,伯2838斋文集中的第二个"小组合"抄写于曹议金为"令公"之时,即928年至935年间。《云谣集》的抄写时间亦在这一时期或稍后。由此推断,中国第一部曲子辞总集《云谣集》至晚编成于935年。  相似文献   

2.
彭莎 《华章》2012,(13)
元朱德润有《存复斋文集》以及《存复斋续集》传世,《存复斋文集》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成化十一年项璁刻本,后世流传的版本皆源于此.然《存复斋续集》则是后来涵芬楼重印《存复斋文集》时意外发现.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存复斋文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及《存复斋续集》的成书进行探讨,兼论此文集的集外佚文情况.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五年(1666),黄山慈光寺住持释弘眉编辑完成《黄山志》。该书刻成后多次被修改重印,加之历百年时光,如今已较为稀见。四川省图书馆藏有一部释弘眉辑《黄山志》,曾为李一氓藏书,书上有李一氓考证和题跋。题跋涉及以下问题:一是康熙时期出现的黄山志种类和程弘志辑《黄山志》的刊刻时间;二是书中黄山图的“缺帧”问题;三是释弘眉辑《黄山志》与闵麟嗣辑《黄山志定本》之间的“公案”;四是释弘眉辑《黄山志》的版本;五是李一氓收藏这部书的原因。文章将介绍基本情况,并对上述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本江户、明治两代的《文选》版本简介与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在日本流传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日本在江户时代以前没有刊刻版本的《选》,传世考皆由唐代古本而来。在江户时代日本开始刊刻《选》,前期有六种《选》出版:直江版、庆安本及出于明王象乾本的诸版本。在江户时代后期主要有两种版本:片山兼山的《选正》、秦鼎的《李善注选》。以上各种版本多有重印、修补,明治时期又有多种版本重排重印,形成了《选》版本众多、庞杂难辨的局面。甄别日本各馆收藏的《选》版本目录,理清《选》在日本的版本流传,对于《选》研究极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献中存有《荆门集》一书,但作者并不是现今人们认为的尚颜。尚颜的作品古代只有《尚颜集》《供奉集》二种。古代《荆门集》一书的内容在《湖广通志·卷一百十八·杂纪志》《盘洲文集·荆门集序》中有所反映,与今编《荆门集》大有不同。《盘洲文集》虽为洪适文集,但其中《荆门集序》的作者并不是他,可能是荆门当地一个名气不大、官阶不高、曾做过洪适下属的文人。  相似文献   

6.
北宋元?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北宋元祜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一样,杜甫文集最早以完整的书卷形式东渐日本,极有可能就是圆仁于日本承和十四年(847·唐大中元年)归国时带回的二卷本《杜员外集》。10—13世纪的东亚,白居易风潮全盛,结合这一时代背景钩沉史料可知,圆仁历尽千辛万苦抄来的这部《杜员外集》之所以未被著录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当与承和遣唐使节团中正副使之激烈冲突不无关系;同时,也与以天皇为首的贵族文人对白居易诗歌有狂热的爱好以及慧萼抄入南禅院本白居易集有着密切联系。不过,到了平安后期乃至镰仓幕府中期,王洙注《杜工部集》与郭知达《集注杜诗》相继传入日本,终于为杜甫诗文在日本文坛乃至政界争得了一席之地,也为之后兴起的五山禅林尊杜风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渲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遗山)为金词之大家,其词集曰《遗山乐府》,版本甚夥,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等多种,自明以降多次刊刻,版本颇复杂。因此对遗山词集之版本作一番爬梳、钩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天津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是现存近十种的版本的《万历起居注》中版本最好的两种。两者除版式到有区别外,其记事涉及的月份、各月份记事内容之多寡、文字的正误等,相互间都有区别,互补性极大。则若将它们彼此较勘抄补,交得到一部记事最多(涉及556个月)、文字讹误漏衍较少的新版本《万历起居注》,使《万历起居注》这一散失严重、而在研究万历一朝近50年历史上作用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文选》赣州本是以明州本为底本,参校当时的其他诸本,很可能包括李善单注本残帙与五臣单注本而成。宋建本的确出自赣州本,但宋建本对赣州本在改编六家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作了更改。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重点不在于探讨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禅学思想,而是想结合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及其诗中所抒发的个人情怀,来阐析其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生活模式,从而论证田园生活是其认知体系之"体",而山水诗则为其情绪世界之"用"。该文试图越过以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和禅学思想为主的思维定势,通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与其他较为直白的"心录"式诗歌的比较论析,最终得出这两类诗歌都体现出作者在理想和现实背离下形成的自我分裂情结之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前三卷包括十位注者,是苏诗十注本的残余。十注本后来发展为《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类注本)。通过两个注本的对照,赵次公、程绩、李厚、宋援、林子仁、赵夔、师尹、孙倬等八人身份可以确定。十注本中傅、胡二位名下的注文,与类注本中的傅=(上++下深)、胡铨、胡仔的注文都不一致,而是分人赵次公、程绩、师尹、林子仁、赵夔、任居实等诸人的名下,这些注文的特点与所归之人的注释风格皆有吻合之处。另外,有些傅、胡名下的注文,显然出自赵次公之手。因此,傅、胡二注系后人的伪托。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用绘画领域李思训的北宗、王维的南宗,来对应诗歌领域写实派的杜甫、神韵派的王维,说明中国旧诗、画在正宗、正统批判标准上存在分歧。实际上,绘画的“南、北宗说”编排体系混乱,且“南、北宗说”主要是针对山水画,难以概括整个绘画领域的全貌,因而在推理上存在以偏概全的漏洞。对于中国旧诗而言,钱钟书赞同“神韵无处不在”之说,那么杜诗也就成了最富神韵的典范,就不能与王诗的神韵构成对立。中国诗坛的头把交椅虽然不是王维,但广义上的神韵派却堪称中国旧诗的正统。  相似文献   

15.
《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二者有很多共同点,如多来源于民间歌谣,作者都来自社会各阶层,都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但是二者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反映内容的宽广程度、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受影响的时代背景以及句式诸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婚恋诗的源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代"诗佛",王维山水诗创作可谓"地道的中国诗",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神韵与气象。王维山水诗的境界主要表现为天音禅趣与清静雅逸,神韵主要表现为随意适性与天然风流,气象则主要表现为宏衍博洽与收放自如,而这些正是"诗佛"的文学与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署名魏宪的《百名家诗选》是清初诗坛当代人选当代诗中代表者之一。这部诗选与魏宪编《补石仓诗选》有关:《补石仓诗选》的编选有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雕版在刻成十余年被挖改,为《百名家诗选》,并被再三重刊,拥有三种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18.
袁表、马荧选编的《闽中十子诗》,收入了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林鸿、高棅、陈亮、王恭、唐泰、郑定、王僻、王褒、周玄、黄玄等十人的诗歌,作为阁中诗派的先驱,十子创作的菁华梗概和“一时之风气”,借是编得以幸存。万历四年徐中行首刻以《闽中十子诗集》命名,欲览其全的汇集意图,其实仅是彰显其“风调尔雅”之一格;《四库全书》本《闽中十子诗》,虽云“此编采撷菁华”,但馆阁的删改走样,加上传本久妙,已现残缺之貌;光绪十二年郭柏苍刊本《闽中十才子诗》,虽以重刻命名,然郭氏以古稀之年更正舛伪之功、吉光片羽之叹,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19.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赠答诗反映了王维性格中动和静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辋川集》是王维与道友裴迪于天宝年间在辋川庄写下的唱和组诗,是其山水诗的巅峰之作。在辋川别业,诗人把山水景物作为描摹对象,于诗情画意中洗涤自己幽独空寂的心灵。20首绝句,即是诗人这一时期隐逸情趣的折射,更有一种佛家崇尚的顿悟机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