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为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安新 《科教文汇》2008,(16):84-8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而言,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在数学课程中,如何真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动、高效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课堂要求每一位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方法的实效化、学习方式的合作化、学习反馈的自主化等教学策略的调整,促进每一位学生智慧学习方式的生成,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与教。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沈莎莎 《科教文汇》2011,(12):99-99,142
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学课本也在不断地更新,数学新课程标准相对于原标准,它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切实运用各种手段,更加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徐世锋  徐兴君 《今日科苑》2010,(14):193-193
数学学习评价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运用全面科学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觉而又有效、主动而又持久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对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计算技能为主要方式方法解决一些常规问题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匹配,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应该将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级的数学思维方式、思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而数学开放题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表达、批判等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日益重要的议题,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需提前明确学习目标,寻找恰当合作学习时机;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注重教师自身参与;改变单一合作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后的评价与反思,以促进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为改变这一状况,《数学课程》标准科学地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必须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组织教学,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生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向活动式转变,从模仿式向探究性转变,二是教师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转变,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现就数学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为改变这一状况,《数学课程》标准科学地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必须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组织教学,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生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向活动式转变,从模仿式向探究性转变,二是教师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转变,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现就数学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上延伸而来的,较之小学数学的内容,初中数学在深度上更加深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理解方式、教师讲解的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少了小学阶段教师和父母随时叮嘱,学习环境和人际圈的变化,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状态。初中的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数学学习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的数学学习生活当中去,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取得延续性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应该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自主学习是数学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让学生动手实践,总是规定一定的程式进行;让学生自主探索,总是怕学生远离教师设定的轨道;让学生合作交流,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一些分组研讨也流于形式,草草收场。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只有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状态下,才能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面对当前的教学形式,我觉得每位一线教师都应追求“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孔企平博士指出:“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新的理念,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引起学习上的革命。”我们在实施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时,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信…  相似文献   

19.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将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本文讨论了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数学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使其进一步地充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小学数学运用科学有效、合理有序的方式将讨论法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组织与合作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文就以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为入手点,简要探析数学讨论法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