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教学艺术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学习声乐技能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歌唱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是教师声乐教学的重要基础.分析学生学习中的不良情绪及原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的方法与措施,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声乐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探索声乐教学心理因素与心理状态,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一门科学。因此声乐教学中如何应用声乐教学心理学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声乐教师应该予以思考的课题。首先应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探讨声乐教学心理,并抓住其心理的有效因素与特征来促进声乐教学。1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声乐学习的前提保证每一位声乐教师都知道:学习声乐的需要和学习声乐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他们是学习的始动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本身也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声乐动机和学习声乐兴趣等因素,是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方式。学习声乐动机作为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因素,是一种满足个人知识需要和情绪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声乐的心理状态。声乐认知的需要是一种以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和解决歌唱技巧为目标的需要,即一种求知的欲望。这种内驱力主要通过学生对歌唱艺术特别感兴趣、喜爱、想学、想唱的内因驱使需要了解声乐知识,如学习歌唱发音技术、歌唱发音技能、歌唱发音技巧等以及如何掌握、处理音乐表现的各种心理因素的表现。这种认知是具有潜在的动...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先有意识后有教学,即必须树立一种正确指引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和歌唱的意识。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意识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正确的意识是歌唱的成功导引,因此必须先有意识后有歌唱。而意识的共性与个性培养更是声乐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声乐课程与其它理论课程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时,不仅需要对声乐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发声技巧与歌唱技巧进行反复练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声乐语言与歌唱语言等方法,利用其特殊性及重要性,达到提升学生声乐水平的目的。因此,本文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特殊性以及歌唱语言的重要性展开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声乐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构成了完整的声乐教学过程。声乐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动态分析和自我意识调控,排除学生的心理、生理障碍,激发其歌唱动机,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合理地运用教案及超语言因素,把歌唱发声理论活化为歌唱发声实践,把无声的声乐作品活化为有声的音乐形象,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探索歌唱发声技能和技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心理活动起到很大作用,本文根据心理学和声乐学习的联系,浅析良好的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学生学习情绪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和控制能力,能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教学中,为了达到有效的目的,声乐教师必须以形象的、通俗的、准确的教学语言,针对学生歌唱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以科学的指导。因此声乐教学中就必须兼顾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和通俗性。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丢掉包袱,解放思想,轻装前进,使学生感到轻松,易于理解老师的意图,从而使声乐学习取得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论从演唱上,还是育人上都是要以愉快为主。快乐的歌唱是一项对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歌唱得本身就是一项很快乐的事情,只有建立在这个前提条件之上,才能更好地去表达声乐作品,更高的把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义深深地展现在人民大众的心中,是声乐演唱道路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类学问。愉快的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心情所设定的一种氛围,老师在此要更好的去教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教师必须注意运用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达到愉快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认识到上章节所述的快乐歌唱的意义。本文目的在于让歌唱着更好地了解歌唱的真正目的,让大家感受到快乐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实质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握发声机能,从而进行正确地歌唱.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活动和整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有: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强等;客观方面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的心理调节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教师若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中真正掌握歌唱技能,则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虽为歌唱的艺术,但它的抽象性客观上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发挥语言的优势,而不仅仅是歌唱能力。声乐教师精准规范的措辞、统一辩证的表述、通俗易懂的解释、生动丰富的体态语示范,能把抽象的概念、技巧具体化,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操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正面积极的反馈还能起到移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歌唱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目前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提到大多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笔者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是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然而在目前的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起到的作用。歌唱心理素质是指歌唱者将自身所具有的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到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中去,使演唱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特有心理素质。本文基于歌唱心理素质的差异性成因,探讨如何运用心理素质来优化声乐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人类最美的音乐,它的美就在于最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人们真挚的情感。我是一个从事职业中学艺术班声乐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对于从事演唱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单有好噪子是不够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歌唱”的人实在太多了,太平常了。要使学生们的歌唱不只取悦于感官的表面层次,而是把歌唱上升为艺术,达到音乐上的一种完美的境界,这就需使学生掌握到歌唱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中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都不是绝对的,而是辩证的,也是因人而宜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通过对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关系的掌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克服声音中所存在的学习误区和盲点,树立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声乐学习中是重要的和根本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从而掌握在演唱中充分运用发声气息与共鸣,使二者互为补充、互为服务,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也是音乐专业中一门必设的专业技能课程。声乐教学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学生要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歌唱水准,教师就要擅于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瓶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发挥学习潜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声乐教学与教学情境设计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与心得。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是人类情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声乐教学有它独特的一面--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一系列特点,对学生在歌唱发声的各种技能技巧方面进行长期的、反复的、科学的训练,从而达到科学地发声并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相似文献   

17.
声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后的艺术歌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想得到好的歌唱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对自己学生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在一部分学生当中,从来不按照教师的意图、要求、去进行练声,这使我感到十分的恐慌和焦虑。作为一名专业学生对练声不感兴趣,甚者是盲目的练声,这样下去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他们还能用怎样的手段去掌握歌唱技能与学习方法呢?  相似文献   

18.
歌唱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歌唱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我国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调整与控制在歌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运用气息,他们才有可能唱出圆润动听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一、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1.音量方面。(1)控制强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强音时,气息既要雄浑有力,使声音能产生充分的共鸣,又要使气息在歌唱的腔体内具有回旋的余地,以达到丰富、适度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青少年的声乐教学中,学生变声期期间嗓音的训练和保护,一直是声乐教学里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按照歌唱生理、技巧的相关方面的要求,从学生发声、共鸣、呼吸以及歌曲的处理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培养,实现在保护学生变声期嗓音这一核心目标的同时,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声乐水平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对学生予以心理引导,增强学生的歌唱欲望和信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歌唱意志品质,从而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