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材料:厚0.3毫米左右薄钢片一块,长15厘米,宽1.5厘米;薄木条一块,长10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长2厘米的小铁钉2颗。制作:从距铜片一端2.5厘米处起,每隔1.5厘米,在其宽度中央用小锤轻敲截去尖端的铁钉(长约6厘米铁钉),在铜片上做成四个小窝。将木柄与铜片的另一端用2颗小铁钉铆合,重叠部分为2厘米(如图)。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将火柴头用剪刀剪下4枚放入铜片窝内,然后手持木柄让铜片的另一端在酒精灯  相似文献   

2.
利用色彩鲜艳的绉纹纸制做成的百折裙,经济、美观、实用。可作为节日表演用服装。一、单层百折裙:①取绉纹纸一卷,定好裙子的长度(约30厘米),按长度剪绉纹纸;②将纸轻轻展开,用针线缝好折裥;③取约8厘米宽布条,缝在裙腰上;④在裙子下摆适当部位粘贴上金银色的装饰小花片;⑤根据穿者的腰围,确定好钉扣子的位置,钉上四个按扣即可完成。如果钉上两根背带,即成为背带裙。  相似文献   

3.
三、千米和吨的认识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尺度时用的单位 ,通过直观和操作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首先引导学生用尺量一下数学书长多少 ,宽多少 ?学生汇报时只知道比××厘米多 ,比××厘米少 ,从而引出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例 1是观察尺子 ,除了厘米外 ,还有什么 ?引出 1毫米后 ,让学生数一数每 1厘米中有多少 1毫米 ,得出 1厘米 =10毫米。 1毫米多长 ?让学生量一下一分硬币的厚度 ,他们能清楚地看到一分硬币厚度是 1毫米。然后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夹住一分硬币 ,把硬币抽出 ,看到两手指间的空隙 ,就是毫米长…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杨氏双缝实验中狭缝宽度的影响,采用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对高斯激光光束经过杨氏双缝后在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进行了计算模拟,本文详细分析了双缝距离、狭缝缝宽、光束束腰宽度等对衍射图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记住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l厘米二10毫米;l千克二1000克。 2‘认识用米尺量物体长度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一般方法。 (二)理解 1.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千克、克相邻两个计量单位间进率的规定。 2.理解只要是物体,再微小都是有长度和重量的. (三)掌握 1.掌握用米尺度量长度的一般方法和用天平、案秤称物体重量的一般方法。 2.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千克、克间的进率和化、聚方法。 (四)熟练 1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同类计量单位的简单计算。 2能用米尺量短距离的长度。 (五)智能目标 通过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光的双缝干涉光强分布公式,采用Fortran powerstation 4.0平台进行编程并用Origin6.0 Professional软件数值模拟实现光强在接收屏上的分布,分析讨论缝宽、两缝间距、光波波长及屏与缝之间的距离对干涉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进之一:供演示实验用。 一、改进之处: 1.将光源(注一)由侧面射入,改为由下向上射入。 2.将光源射入的小圆孔,改为狭长的缝(长约0.5厘米,宽约0.2厘米)。 并将一个小圆孔,改为三四条狭长的缝。  相似文献   

8.
日本日立制作所研制出世界最小的IC芯片,看上去它就像是用铅笔画出的一个小圆点。这种被称为“微米芯片”的IC芯片,长0.4毫米,宽0.3毫米,厚度仅为0.06毫米。利用专用读取装置,能读出储存在芯片内的识别信息。将此芯片与长度为6厘米的天线连接之后,即使相隔30厘米之外,也能准确读取信息。  相似文献   

9.
例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束白光首先照射单缝,然后再通过其后面的双缝,在屏上来获得干涉条纹.若在双缝的其中一缝上放一块蓝玻璃挡住该缝,在另一缝后面放一块红玻璃挡住另一缝,则在双缝后的该屏上( ).  相似文献   

10.
我发现了一个用来演示各种彩色重新组合给人以白光印象的简单的方法。放置一台幻灯机。幻灯片用的是其上开有一条长2厘米、宽1毫米细缝的硬纸板。把做好的幻灯片放到水平位置上有一条缝的幻灯底座上。在离幻灯机2米远处,把一个平坦的光屏放在地板上,使之与地面成60°角,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从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出发,推导出了高斯-谢尔模型光束所描述的部分相干光通过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后光强分布的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对这种光束通过单缝光阑系统后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和完全相干高斯光束的情况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单缝系统后部分相干光在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与光场空间相干性、单缝系统的缝参量和观察屏到入射屏的距离有关,并且对这几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器材: 1.一块长方形的小木板(长25厘米、宽5厘米、厚2厘米),在木板的两头4厘米处各固定一根20厘米长的竹钉,再把一根细铜丝(约20厘米长)的两端分别绕在两根竹钉上。中间悬挂的铜丝一定要拉直。 2.一根蜡烛、一盒火柴。 实验方法: 1.点燃蜡烛,给铜丝加热。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为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本质特征,可制作下述教具进行演示.材料长80厘米、宽35厘米、厚1~1.5厘米的光滑木板一块;开有凹槽的厚1厘米、直径分别为3、4、5、6厘米的大小轮子各1个;直径为2~3厘米的小轮子3个(自己做或到圆木店买);长1.8~2米纱绳一根;长4~5厘米、宽2~3厘米的尼龙搭扣和所需图片若干;直径2~2.5毫米、长3~3.5厘米,两端有螺纹和螺帽的螺杆若干根.制作在木板左右两边分别钻1个2~3毫米的小孔,用螺杆装上小轮子,如图中的(1)和(2);  相似文献   

14.
1.引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判定光的性质的关键性实验之一,是大学物理教学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但在国内外的众多教科书中存在着推导上的不严密,本文将指出这一点以及给出改进的推导方法。2.光程差计算推导的质疑与分析2.1众多教科书中采用的推导过程杨氏干涉实验如图1所示,S 是一线光源,G 是一个遮光屏,其上开有两条平行的细缝 S_1和 S_2,它们之间距离为 d。L 是与 G 平行的白屏,它与 G 的距离为 D,通常实验中取 D≥d。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很多中学用无线电发射机作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演示实验,因限于条件,一时尚难做到。我们按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用类似实验代替,即用感应圈来演示,效果较好。一、实验器材感应圈一个(火花间隙8厘米)。粗铁丝六根(直径约4毫米,长1.30米的1根,1米的4根,0.30米的1根)。氖灯管三个,两端各焊一根引出线。绝缘木座四个,中间钻一小孔,使铁丝能插入。半导体收音机示教板或半导体收音机一部。发报式电键一个(或用压触开关代替)直流电源一组。二、演示方法 1、电磁波的产生演示装置如图一。A、B、C、D铁丝长度均为一米。CD与AB相隔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1.0.75立方米=( )立方分米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0.03立方米=( )升2050毫升=( )升( )立方米=25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2.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3.正方体( )的面相等,( )条棱的长度( ).4.一个正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5.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  相似文献   

17.
取一塑料小药瓶,用墨将药瓶内表面涂黑或用黑纸贴于内表面。用刀片(生物实验用的解剖刀)在瓶底表面,沿直径方向开一条长约Icm,宽约0.4mm的对光狭缝,此缝的作用是获得缝光源,在瓶盖表面,沿直径方向用双面刀片开一单缝,宽约0.25mm,此缝为衍射单缝。使用时,将瓶底上的对光狭缝对准自然光(太阳光或白炽灯产生的平行光源)。眼睛微微贴近瓶盖上的单缝,转动瓶盖,当瓶盖上的单缝与瓶底上的对光狭缝平行且在同一平面,这时眼睛可以清楚的看到彩色的衍射条纹。光的单缝衍射简易观察仪@冯新安$合肥市第十中学!230001…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一些职工大学、业余大学的普通物理课程,采用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三版)为教料。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该书第三册“波动光学”一章中18—30和18—33两道习题的答案有误;某些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和习题解答为了凑对答案,也对这两题作了错误的解答。本文试图纠正这一错误。 (一)习题18—30 原题为:“有一单缝,宽a=0.10毫米,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厘米的会聚透镜。用平行绿光(λ=5460埃)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如把此装置浸入水中,中央明条纹宽度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9.
例 在杨氏双缝于涉实验中,用一束白光首先照射单缝,然后再通过其后面的双缝,在屏上来获得干涉条纹.若在双缝的其中一缝上放一块蓝玻璃挡住该缝.在另一缝后面放一块红玻璃挡住另一缝,则在双缝后的该屏上( ).  相似文献   

20.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简便的运算,大部分教材皆对实验做了理想化处理,认为光源和狭缝的宽度为0,在这个假设下,干涉条纹一定是等间隔均匀分布的而且整个视场中条纹可见度恒为1.双缝距屏的距离、光源距双缝距离还有实验装置中光源及双缝的宽度均为有限宽度,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本文针对缝宽、间距、光源等因素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