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与步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与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步频、步幅诸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腾空时间和支撑阶段支撑腿从垂直支撑到最大缓冲的时问过长是制约步幅的主要因素,合理延长后蹬腿距离是提高步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百米技术研究之二——摆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跑的时相划分的通常习惯,在一个周期(复步)中,一侧腿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为支撑,而该侧腿蹬离地面(经腾空、异侧腿支撑及腾空)到它再次着地前瞬间的阶段为摆动。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短跑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却占77.9%,两者之比为1:3.5。因此我们认为摆动是短跑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提高我国百米途中跑步频与步幅有效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步频、步幅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腾空时间和支撑阶段支撑腿从垂直支撑到最大缓冲的时间过长是制约步幅的主要因素;合理延长后蹬距离是提高步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百米途中跑后蹬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途中跑是百米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段落,其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百米跑的比赛成绩。因为百米跑运动员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其水平位移速度的快慢上,而不是在其垂直位移速度上。运动员通过提高水平速度来提高百米成绩。所以,短跑项目的教学和训练都以途中跑为重点。不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还是途中跑,后蹬阶段都使人体获得向前的动力。腾空阶段人体重心抛物线轨迹也是由后蹬技术所决定的。在整个支撑阶段,后蹬时间和工作距离都比缓冲时间和距离长。  相似文献   

5.
百米技术研究之二——摆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根据对跑的时相划分的通常习惯,在一个周期步(复步)中,一侧腿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为支撑,而该侧腿蹬离地面(经腾空、界侧腿支撑及腾空)到它再次着地前瞬间的阶段为摆动。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短跑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却占77.9%,两者之比为1∶3.5。因此我们认为摆动是短跑技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美国人迪尔曼也指出摆动是跑的动作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多年来虽有一些学者对跑的摆动进行过研究,但对短跑摆动的专门研究不多,虽有一些研究涉及到短跑,但研究对象的水平都较低。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体操运动员做直体空翻转动的速度比屈体时要慢。跳水运动员起跳时直体翻转较慢,而中间屈体时翻转较快,最后直体入水时基本不翻转。花样滑冰运动员单腿支撑定点快速旋转时往往把双臂紧收于胸前,另腿紧贴在支撑腿上,而一旦双臂和腾空腿伸展时,则转速立即变慢。短跑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折叠角度小比折叠角度大向前摆腿快。如此等等,究其原因,必须从人体转动惯量对转动运动的影响去考虑。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参加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女子20km比赛前8名运动员后半程中一个复步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后半程中,运用的是步长较短,步频较快的技术风格;腾空时间总体上处于犯规时限的下限,膝关节从着地瞬间直至垂直支撑面保持了可见的伸直状态,但在最后冲刺阶段,膝角出现了模糊伸直过程;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头顶位置上下起伏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水平,这既与踝关节后蹬伸展离地时机偏早、用力动作不充分有关,也与着地瞬间摆动腿前摆后的前伸着地动作不够积极有关。在注意后蹬动作的同时,还应强化摆动腿积极的前摆着地动作。躯干倾角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左、右腿蹬伸用力不均衡造成身体重心左、右偏差较大的情况容易导致动作外观不稳定而被判罚技术犯规。我国运动员肩髋扭转角度较小是导致步长相对较短的一个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刘翔110 m栏第五栏中腾空过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等人第五栏腾空过栏的技术动作分三次进行定点、定焦距、高速拍摄,采用影片数字化、数据平滑处理和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解析和辅助教学系统软件解析以及体育统计等方法,通过分析刘翔等人第五栏腾空过栏技术的两维图像,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将解析出的刘翔两次比赛的阶段性参数相比较,并与三次拍摄的其他可解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对比。解析结果表明:(1)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中腾空过栏时的躯干前倾性大,两腿最大夹角大,腾空时间短,腾空过栏的速度快。(2)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的跨栏步步长小,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跑的技术动作,就必须弄清一个单步中每个环节对跑速的贡献。一、腾空时间尽可能短,支撑步长尽可能长。运动员只有在支撑阶段才有可能获得动力而加速。在腾空阶段,他不可能获得动力而加速(相反,受空气阻力稍要减速),所以,他应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当摆动腿前摆突然制动,主动下压时,支撑腿就结束蹬地动作,进入腾空阶段,腾空时间只要能满足摆动腿做下压后刨的动作就可以。支撑步长实际上是运动员获得水平加速度的做功距离,为了获得尽可能长的做功距离,技术上应要求送髋和减小蹬地角(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和研究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技术动作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宝鸡市国家田径竞走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4名女子运动员训练期间的竞走技术进行影像拍摄和生物力学分析。通过训练发现:运动员步幅显著增加,步频逐渐降低;单步腾空时间、身体重心和头顶垂直位移都有显著性增高;躯干角度与膝关节角度达到标准;后蹬阶段踝关节的角度变化与着地脚仰角度均有明显增高。4名运动员的步幅、步频发展趋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步幅大,步频小的特征;没有明显犯规动作,但腾空时间较高,处于模糊腾空时限;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薄弱,运动幅度不够理想,需要在以后的训练中着重加强针对性练习。  相似文献   

11.
对2013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张培萌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劳义两人的100m技术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张培萌的平均步长与劳义非常接近,平均步频略大于劳义,提示张培萌应加强步长能力训练,提高步长指数,而劳义应加强步频能力训练,提高步频指数;张培萌和劳义的起跑反应时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劳义应提高起跑动作质量和加速能力;劳义和张培萌途中跑技术中应缩短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劳义途中跑阶段支腾比例小于张培萌;张培萌着地缓冲时间短,能够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而劳义着地角小,支撑腿缓冲退让更加积极,有利于蹬伸发力;在后蹬过程中,劳义和张培萌应尽量减小后蹬角角度,增加摆动腿折叠程度,提高摆动速度,以优化蹬摆技术。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腾空步运动员起跳离地后,在腾空开始的前一阶段保持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姿势。即:摆动腿大腿保持高抬,小腿自然下垂,踏跳腿放松,膝关节微屈留在体后、上体正直稳定,两臂保持踏跳结束时的姿势(图5)。腾空步的时间长短和向前移动的距离因采用的空中姿势不同而异。一般是蹲踞式腾空步时间和距离最长,走步式次之,挺身式最短。  相似文献   

13.
刘绮红 《体育科技》2006,27(2):41-43
本文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支撑与腾空时间之比进行了分析,优秀运动员途中跑时不仅支撑时间短而腾空时间也短,支撑与腾空时间较为接近。这充分说明在快速的跑动中,支撑腿与摆动腿具有良好的蹬摆效果和身体重心向前性较强的技术特征。在短跑技术训练中,如何提高支撑腿与摆动腿的蹬摆效果,进一步缩短腾空时间,针对这个问题,就短跑运动员蹬伸与摆动技术能力训练提出了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步频是由运动员的接触地面时间及腾空时间决定的,接触地面时间和腾空时间越短,频率越快。7~13岁是发展步频的最佳时期,所以,提高步频来发展中小学运动员的速度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训练取得一套练习步频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原地快慢交替摆臂摆臂不仅能维持跑动中的身体平衡,促进支撑腿的后蹬,同时也促进腿的摆动频率。方法:原地站立,听击掌信号做练习。击掌要有快慢节奏,一般是慢一快一慢。每次练习3~4组,要求肩关节放松,前摆时向前用力,注意不要晃  相似文献   

15.
50米跑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和跑的能力练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必须十分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常见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和纠正方法:一、后蹬不充分,“坐着跑”产生原因:1.对正确的后蹬技术概念不清,缺乏肌肉感觉。2.髋关节力量及柔软性差,后蹬时髋不能前送。3.摆动腿前摆不积极,幅度小。4.腿的快速力量差,蹬腿动作慢。纠正方法:1.讲清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蹬伸的顺序,体会肌肉用力的感觉。2.加强腿部和腰腹部力量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7名江苏籍一线体操运动员与陆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优秀运动员跳马前手翻类动作技术参数,以期为运动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ARIEL影片解析系统,解析江苏省体操队2009年3月队内测试和陆斌2007年参加"好运北京"体操国际邀请赛决赛中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动作技术的速度指标、时间指标、空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踏跳阶段陆斌的垂直速度均大于7名运动员,7名运动员第一腾空时间明显长于陆斌,髋关节、膝关节角度过大,陆斌扶马推马缓冲时间稍短,7名运动员推马时水平速度比陆斌大0.42 m/s,垂直速度却小0.87 m/s,陆斌第2腾空时间为1.10 s,比其他运动员时间长0.11 s,整个转体过程中髋角的变化量7名运动员较大于陆斌.结论运动员需增加助跑速度,以获得较大速度上板;踏板时,减小膝关节角度,提供蹬伸所需条件;缩短第一腾空时间,积极主动撑马,为做较大背弓需保持适宜髋膝角度;推手短促有力,注意延长第2腾空的时间及这阶段身体形态和用力方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计算机输出的大量运动学参数与图表为依据,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别对第8届、第9届全运会10名女子竞走运动员一个单步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身体重心起伏程度与腾空时间、支撑腿踝角的关系。分析结果为,10名运动员均采用“足踵触地,踝关节背屈”滚动式的着地技术,以及后蹬腿“脚尖离地”技术,身体重心在支撑腿离地瞬时达到最大高度,在垂直支撑瞬时最低;身体重心腾空阶段的运动轨迹呈现平抛曲线而非斜上抛曲线;腾空阶段的身体重心高度差(而非身体重心总的高度差)是决定腾空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优秀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我国8名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研究,指出我国选手的不足之处:步长较短,腾空时问偏长,身体重心起伏较大,躯干前倾角偏大,髋关节的灵活性差,左右脚着地角度偏大,支撑腿着地阶段技术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一、后蹬技术的传统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后蹬时膝关节充分伸直,能获得较大的后蹬力,但对摆动腿的小腿折叠、提高摆动腿的速度是不利的。从理论上讲支撑腿在后蹬阶段充分伸直,可以产生较大的蹬地力量,这是因为增大了肌肉的工作距离。有人根据膝关节角度与蹬地力量的研究认为:运动员支撑腿不充分伸直也能产生足够的蹬地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马雪君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她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支撑起转时间短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铁饼速度变化大,右脚离地时刻拉引角和肩髋角都大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单支撑旋转阶段时间长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旋转速度和速度提高小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拉引角和肩髋角大;腾空阶段时间长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平均速度和右脚着地速度小,铁饼行程大;转换时间短于世界优秀运动员,速度损失大;最后用力阶段时间短,两脚距离和铁饼行程短,旋转半径不足;躯干右侧速度都大于前3名运动员,左侧运动速度小于前3名运动员,左侧相对由侧运动不足.研究结论为,马雪君双支撑起转阶段时间短,用力早,上肢伸展幅度大,运动速度快,旋转半径小,躯干扭紧状态好,起转速度低;单支撑旋转阶段时间长,旋转速度慢,动作幅度大,左臂打开早;腾空阶段时间长,向前速度慢,做功距离大,速度损失大,着地身体重心姿势低,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强;转换时间短、转换快,速度损失大,运动速度慢,上肢伸展幅度大,躯干扭紧不足;最后用力阶段时间短,动作速度快,工作距离短,出手角度小,出手高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