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人文奥运 电影随行——聚焦北京奥运电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记录奥运瞬间精彩,电影传播奥运无限精神。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电影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题材影片的创作和拍摄中,既有见证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实现的纪录片,也有讲述“每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故事片,很好地发扬和阐释了“人文奥运”的内涵。奥运电影源于奥运也必须高于奥运,追求在艺术上的“更高、更快、更强”,这样才能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奥运精神的推广,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把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对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以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这是北京奥运对于奥运精神的进一步彰显,使奥运精神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精神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和谐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呈现了悠久灿烂的古现代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与奥运精神互动交流。分析认为,开幕式呈现的中华文化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和为贵”的诉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的姿态,与奥运文化的团结、和平、奋进、和谐、交流等精神相通互补。  相似文献   

4.
“数字奥运”是适应全球进入信息社会,实现“科技奥运”的系统工程。不论是科技奥运还是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每一个奥运的主题都与通信息息相关,因此,充分利用奥运开发信息市场,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减缓就业压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北京“数字奥运”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和成就的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要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举行,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我们要在自己的土壤上,向世人展现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人文奥运是在人类呼唤和平、功利主义渗透奥运以及科技在奥运中被滥用的情况下重点提出的。人文奥运的理念是要在奥运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使奥运的各项活动为人类的健康和和谐发展服务。将满足奥运参与者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关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贯穿于奥运的各项活动中是体现人文奥运理念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奥运会、亚运会这样重大体育竞赛的独特功能与化内涵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实际,从“奥运经济”看“亚运经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丰富“广东人精神”、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与促进广东化大省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10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和化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林匹克运动及其精神理念与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高度契合,在分析现代奥运发展及现代奥运精神的人文价值基础上,将奥运及奥运精神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详加阐述,认为两者关系为: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充实了学校体育内客,使其精彩纷呈;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传播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得到空前的认知、认同与发展。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进步,在所谓的“视觉时代”和“读图时代”,作为国际体育盛事的奥运会与传媒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传媒也越来越聚焦于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和权威网站,提出“视觉奥运”概念,试图揭示大众传媒如何采取视觉传播策略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而奥运会又如何通过五环标志、场馆建筑、比赛仪式等视觉品牌和视觉手段展示运动美感、城市形象和民族文化,并希望通过该项研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传播与塑造策略提供立体、多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青奥会: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再诠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奥运会”与奥林匹克精神渐行渐远的背景下,“青奥会”秉承奥林匹克的大旗跃人了世人的眼帘。“青奥会”柔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致力于服务于世界青年群体,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服务于人类“公益”。一百余年前“奥运会”怀揣美好的愿景走向历史的舞台,在现实的碰撞中奥运会渐行渐远,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身体成为“功利”的奴隶。今天,青奥会作为奥运的弥补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复归形式,面临着一个新的碰撞:“公益”与“功利”的对立;“商业化”的对立与统一;高运动水平赛事与药物滥用:不可回避的话题;“多元”与“一元”——“先天不足”:“青奥会”项目设置的严重“西方中心化”。  相似文献   

11.
摘要:结合古代奥运的消亡和现代奥运的兴起及现代奥运的“异化”,以体操项目为例,根据宋继新教授的《竞技教育学》的理论,要求体育专业技术学科(术科)教学由过去的“项目教学”变为“项目教育”,教学内容由“技能传习”变为“文化传承”,也就是既向学生传授项目的运动知识技能,又使学生能够传承项目的人文思想、科学思想和技术原理,将“教书”与“育人”合一。通过对体操的作用和功能的论述,提出了体操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文化是学校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结晶,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是学校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科技素质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的潜在作用和深远意义在于用自身特有的精神文化,为国家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竞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作历史梳理,力图澄明通过竞技达到“育人”这一目的有其规律可循.首先论证了古希腊竞技在“战争竞技”、“政治竞技”和“宗教竞技”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培育“完人”的教育模式;其次论证了中世纪基督教背景下竞技与宗教之间的张力关系、宗教教化下由“野蛮”到“文明”嬗变的骑士精神,及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骑士精神的本质;最后指明了以奥运宗旨为标志的竞技教育由萌生到明晰的标志性的历史节点.文章同时指出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竞技不仅始终发挥着对人的诸如宗教、战争、政治等教育功能,同时也在发挥着对“完整人性”的培育作用,这些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构成了竞技得以存在、发展与繁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容国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体现,“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表达了其爱国、拼搏的精神内涵。容国团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其心系祖国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行不悖,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生动缩影。容国团精神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彰显其独特价值,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脉搏同步跳动,拼搏精神可化为“强国一代”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诸多像容国团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来汇聚成中国力量,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拼搏奋斗、实干有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从“一国两”制构想到“奥运模式”形成过程,文章指“奥运模式”的形成是邓小平理论伟大实践,也是体育具有强大政治功能生动证明,它必将在今后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梳理自1956—2016年历届(包括夏季与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申办、承诺、总结报告等书面资料,对遗产(Legacy)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1)奥运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转向在于从原来的奥运建筑、奥运藏品等有形遗产扩展到能影响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与文化范畴。2)发现奥运遗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如奥运遗产的建设与保护所必需的财政资源难以保证,甚至会导致主办国家的财政赤字、场馆建设的面临非法用地所带来的压力及给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奥运会结束后遗产资源无法通过再利用或再循环来增加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无法发挥更大的效益等。3)为了发挥奥运遗产的正效应,遏制负效应的出现,对奥运遗产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是解决此类问题发生的重要途径。通过追溯“奥运遗产”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生的变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非均衡性具体表现为: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分布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内部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奥运项目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为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我国奥运项目的均衡发展,缩小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的地区差异,协调好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同步性,以顺利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元四大爱情剧是“愤怒的艺术”的代表作,虽以喜剧的形式和大团圆的结局给观众以愉悦,但其核心则是“悲剧”:写出了妇女反“传统美德”的苦斗精神;“妇道”在他们拼搏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也就成了一代青年健康精神和高尚道德的“范本”;以性爱为基础的婚姻,使男女双方多了一点平等,君、父们被迫折了腰;单一方面的贞节观、婚变———畸形的道德观,是挂在妇女头上的两把利剑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奥运"为契机的体育信息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科技奥运”理念的有效实施,北京市制定了《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如何将“数字奥运”理念转变为现实行动,如何实现“数字奥运”的宏伟规划是社会各个系统面对的重大课题,尤其是体育决策层。而对于“数字奥运”所赖以生存的体育信息环境的建设则成为现阶段体育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论2008年北京"和谐"奥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自然辩证法相关理论,从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三重向度阐述了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并举例反思历届奥运会存在的“不和谐”方面,提出了2008年北京“和谐”奥运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