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杨朱与墨子的学说占据了两个学术极端,杨朱理论的主要论辩对象就是墨子.而杨朱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列子·杨朱>中,其论辩对象发生了改变,潜在地指向了儒家.其原因则在于文化环境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杨朱学说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之说,从先秦开始被扭曲,或被人指责为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或将之与道家学说联系起来.本文通过分析先秦典籍和<列子·杨朱篇>的有关记载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杨朱学说"为我"的宗旨是一种社会理想--为人、为天下,天下大治.但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并分析了其消亡及被扭曲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观点认为,杨朱学说的核心或重点是一种治国之道,其根据是《列子·杨朱》中的几段话。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话不可能是杨朱的意思。杨朱的主张并不是一种治国之道,他只是坚持一种个人对待社会、国家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对杨朱及其思想的认定,历来争议不断,虽然可据以研究的资料比较有限,但是从仅存于世的"为我"、"贵己"等思想,我们可以窥探出杨朱和诸子的关系、杨朱的生存哲学、杨朱的名实论以及杨朱学说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依据先秦诸子的记载,我们大致能总结出杨朱思想中完整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在诸家材料中,尤以《列子·杨朱》对杨朱一派的思想作了立体化的阐释,也渗透出先秦时代各家各派思想对立统一的格局。杨朱思想在当时为显学,虽囿于时代原因及自身的局限性,其思想被社会淘汰,被统治阶级排斥,最终亡佚,但其本体思想中仍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6.
<列子·杨朱>篇可以作为研究杨朱思想的有力资料.从中能得到新的发现:看清杨来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清杨朱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7.
罗惜静 《文教资料》2011,(20):71-72
杨朱学说很多时候被视为"极端利己主义"和"极端纵欲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受到了两千多年的不公正待遇。杨朱思想固然存在某些缺陷,但绝非一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能定论。他的"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体现了他的重视个人生命价值,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8.
对杨朱学说,众说纷纭,史无定论。本文在挖掘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新的视野对该派思想作了全面分析,认为其主导思想是“贵生”,它的意义在于强调“个体”而与主张以“整体”融会个体的儒家学说相对立,有反剥削、反压迫、反封建等倾向,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同时,还分析了杨朱学派与各家的关系及其消亡的原因,提出了与旧说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孟子对先秦诸子批评的对象主要是道家杨朱学派和墨家的"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而其批评的锋芒还涉及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以及所谓"兵家"。孟子对于道家杨朱学派的批评虽抓住了杨朱思想中最重要的主张,且切中了其可能产生的流弊,但未能"同情"地理解杨朱学说的立论目的和宗旨,存在强人从己的偏颇。孟子对墨家"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的批评,既可见出其儒家思想与墨家的歧异和对立,也反映出其明显的独断论倾向。而孟子对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以及"兵家"的批评,也并非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而多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他。孟子先秦诸子批评的特点,既与其以儒家卫道士自居的立场有关,同时也是当时学术发展的现实情形使然。  相似文献   

10.
道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在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其中,杨朱、<老子><庄子>分别代表了先泰道家思想的三个不同派别,同时也体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杨朱最早提出"贵生""为己"的"全生"主张;<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的视角把这一思想提升到"道"的高度;<庄子>综合杨朱、<老子>的思想,提出了游世主义的主张,从而把道家学说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