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有人赞叹项羽在巨鹿之战时表现出的将帅神威,也有人感慨其在垓下被围、乌江自刎时流露出的英雄末路的悲哀,更有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诸多反常的表现表示不解。一、项羽为何直接说出楚军内应曹无伤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项羽之死》选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通过不同场景展示项羽性格的不同侧面,就让我们把项羽重新置身于历史画面中,感知他性格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来 ,项羽为一争议的历史人物 ,其帝业垂成亦常使人扼腕叹惜。本文拟以“无私于轻重 ,不偏于憎爱”(刘勰语)的态度 ,从破解《垓下歌》的心理密码入手 ,用比较的方法 ,兼析《大风歌》 ,去审视项羽其人其事 ,探究其人生悲剧的制导根源。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第二册及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中都选了《鸿门宴》,该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在课中,我们看到了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宴会场面,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复杂的人物个性。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项羽本纪》全,深入一步认识太史公笔下的项羽形象,就会领略到《鸿门宴》中的悲剧因素,从而体会其悲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项羽本记》为蓝本,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司马迁笔下的项羽的人格特征,从而再现了项羽这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史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最悲壮而又最出色的乐章。《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最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  相似文献   

7.
沙海艳 《语文天地》2012,(12):31-32
《垓下之围》是江苏中学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项羽本纪》。该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的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拼杀场面,表现了他至死不悟、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结局,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李芳 《现代语文》2006,(12):119-119
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试图以《项羽本纪》为例,从学的角度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一浅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窥豹一斑,进而对《史记》的艺术特征作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中的范增辅佐项羽建功立业.功不可没.然我认为其人品极差,我们不可学之。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史记·项羽本纪》的叙事提供了被重新叙述的全部可能,但是由于项羽人格超出古代中国意识形态能够允许的边界,他失去了能担当所有叙事的主体身份,因此被封存在几个固定的成语之中。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提供了项羽被重新叙述的可能,潘军的《重瞳》是近代以来项羽叙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与《史记·项羽本纪》的互文联系给理解在大众文化霸权全面形成的时代背景下历史叙事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屈原列传》中有一个楚怀王,《项羽本纪》中也有一个楚怀王。有人问:他们是一个人吗?  相似文献   

12.
汉高祖刘邦缺点很多,做泗水亭长时“好酒及色”(《高祖本纪》);“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项羽本纪》);做沛公时,六十多岁的长郦食其求见,“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陆贾列传》);做皇帝时,大臣周昌求见,“方拥戚姬”(《张丞相列传》);更匪夷所思的是“诸客冠儒冠来,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郦生陆贾列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严景东 《学语文》2009,(1):16-16
现代的很多读者是从高中时代学习《鸿门宴》的语文课上接触、了解并熟悉项羽与刘邦这两个人物的。《鸿门宴》本身讲述的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随后演绎和派生出的,是“鸿门宴”这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典故。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作了如下的论断:“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叙事照应方法缘于其继承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内容和叙事方法。他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人物对话的照应叙写重大事件,将人物对话照应与叙事相结合,三组人物对话照应形成了刘邦韬光养晦的策略,环环相扣的许诺人物对话照应导致了项羽“击破沛公军”失败;他运用类似事件的前后照应,塑造人物形象,如项羽、项伯、项梁等,从而使整个叙事文字前后衔接,故事完整,天衣无缝,并增强了人物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学完《鸿门宴》后,我和同学们共同上了一堂讨论课,主题是“如何评价项羽”。我先让学生们就《鸿门宴》谈一谈对项羽的认识,他们大多对项羽不屑一顾:“一介武夫、政治侏儒”,“鲁莽冲动、少谋寡智”,“刚愎自用、沽名钓誉”等等,并找出课中的许多实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6.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中“本纪”是专门为皇帝立传的,而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名列其中,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虽然兵败自刎,但仍是一位可敬可叹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项羽的高贵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一首五绝,把楚霸王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今天重读《鸿门宴》更是读出了项羽无与伦比的高贵。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一节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节选,故事情节完整,结构十分严谨,文字传神,人物呼之欲出。在楚汉双方人物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中,能发现文中人物的个性十分鲜明。一、主帅刘邦、项羽的对比刘邦、项羽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上溯到他们起事之前。他们看见秦始皇出游,(项)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史记·项羽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陈涉世家》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外读物也选了《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史记》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一文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说的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于秦王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和项羽也于江苏起兵。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又派兵守关。11月。项羽率军住鸿门。此时,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带来消息:刘邦带军队抢占了皇宫,想要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