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引证中存在的脱节现象分类举例,指出其错误,并尽量校正,供使用和修订<大字典>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骚合编>中有少量<汉语大字典>失收的生僻字,今就所见数字加以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挠"的标音有失误.文章先指出三部字、词典的错误所在,其次从<广韵><集韵>出发,根据古文献中的音义材料论证判断三部字、词典标音失误的依据,并逐项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4.
"欢"字代指"情人"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字在<乐府诗集>中经常以代词的形式出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对它的解释均作指代"情人",但据笔者考察,这种释义是错误的,它指代的应该是"男子".  相似文献   

5.
<广韵>是汉语中古音系的代表,也是给历史汉字标注现代读音的语音依据,<汉语大字典>就是以<广韵>为基础标注今音的.然而我们通过<广韵>核检<汉语大字典>注音时,也发现它在注音方面的种种失误,有的涉及到注音的标准与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大量地引用了<释名>作为例证.<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引用<释名>时出现了一些失误.致误原因主要是不明白<释名>的声训性质.<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是成功引用<释名>的典范,它充分认识到了<释名>的声训性质,多方面挖掘了<释名>的价值.因此,<释名>的声训性质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与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等论著的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的十个疑难字--、(攵互)(炗勹)、(人火)、諿、(衤蹙)、(自儿)、(山刀刂)、(彳立口十)、(氵山主)、(艸套)进行了考释,并纠正了旧辞书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8.
1996年1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史学所和学林出版社,在本校逸夫楼贵宾厅联合召开了庆贺《金文大字典》成功出版发行暨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到会,对《金文大字典》的编撰与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华东师大主要党政领导看望了与会的专家学者,并作了充满感情的讲话。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也与会并代表宣传部领导对《金文大字典》的成功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 《金文大字典》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史学研究所教授戴家祥先生带领几位助手,历时十五  相似文献   

9.
本就《汉语大字典》释义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讨论,指出其错误,并加以修正,供使用和修改《汉语大字典》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依据,借助<汉语大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具体考察了"着"字的使用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程耀臣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俄语专家,1917年以其编写的<华俄合壁商务大字典>结束了清代以来俄汉双语词典主要由俄国人编写的历史,开创了国人编纂俄语辞书的新时代,并在1925年出版由教育部审定颁布的<教育部审定增补华俄大字典>,在中国俄语教育史上实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2.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再释“是”     
"是"字是个多义词,有不少新词义在已出各有关辞书中尚未涉及.经初步分析,"是"有36解,而<汉语大词典>只有13解,<汉语大字典>有14解,且缺少戏曲例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汉语大字典》引证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各举数例提出来讨论,指出其错误,加以修改订正,供使用和修改《汉语大字典》时参考,也为辞书编撰的书证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僵"条"僵硬;不活动"义下所举<灵枢经>、<红楼梦>两个例证与释义均不相符,二例中"僵"应为古义"倒下",其它一些辞书也存在相关疏失.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4上期刊登了金文连老师的<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一文.对此笔者觉得有些问题值得商榷,并联系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为如何看待古人的性情为人及其作品,如何正确评价作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来说,还有值得思考之处.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对于陶渊明的评价,多是侧重把其弃官而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看做一种高洁的行为加以赞扬.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对<诅楚文>"将欲復其(貝兇)迹"一句中的"(貝兇)"的解释不确切,在考察前人对<诅楚文>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对"(貝兇)迹"二字的解释之后,认为<诅楚文>中的"(貝兇)"应为"凶"的通假,乃"凶恶"义.  相似文献   

18.
一 <尚书>、<逸周书>有"越"字,古文献里也写作"粤"或"日",此三字可以通用,前人已讲过不少[1].在两周金文里这些字通常用"雩"字表示.所以王国维<观堂学书记>云:"雩、粤、越、日古通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4上期"异响争鸣"栏目刊发了金文连老师的<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该文认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归去来兮辞>给学生传达了不良的信息,陶渊明其实是一个"官不官"、"民不民"、"人不人"的人物,是古代隐士的典型,语文教学界"长期以来以正面肯定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来熏陶学生有误人子弟之嫌".笔者以为,这未免有点标新立异、言过其实了.  相似文献   

20.
以<金文编>作为金文的研究对象,从填空记号、代替记号,指示记号、别形记号以及记号字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金文中带有记号或记号化的文字,进而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在传统的"六书"说以及后来的"三书"说之外,还存在另一种"书"即记号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