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式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样化,也使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更多维度的延展.基于新媒体视域下话语权的转变等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的三个语境特征,剖析新媒体传播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从新媒体视域下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的认同感等四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策略,引导更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发挥新媒体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数多、参与热情高、涉及领域广、作用发挥好。但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部分学生志愿服务认知程度低、服务持续性短、组织运行机制弱等问题。政府、学校、志愿组织、志愿者群体等应坚持多元主体共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自我责任、家庭责任等7个层面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参与结构,构建了志愿服务参与影响社会责任感提升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参与结构影响社会责任感提升的内在规律,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志愿服务参与数量对社会责任提升并无显著影响,而参与结构影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深化"三全育人"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A2):145-147
通过对江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300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非志愿者未参加的原因和阻碍因素,以及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种因素,提出应通过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保障信息渠道畅通;扩大社会支持和关注度,营造积极的志愿服务氛围;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参与度等策略,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构建基于大学生积极心态培育的志愿服务模式,满足大学生的社会性需求,激励、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认知,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可培养其积极行为并形成积极意志品质。而积极心态的养成又能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通过"寓教育于活动"的形式,弥补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理论教育环节的不足,有效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公民素质、宗旨观念、优良道德品质。高校应通过将志愿服务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推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项目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激励机制,加大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等措施,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析高校公益性社团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接受生活实践教育的基本途径,高校公益性社团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满足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基本要求,在培育大学生公德意识、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模式和提高其有效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志愿服务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努力,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了解和支持、高校志愿者服务缺乏规范管理、志愿组织难以提供全面专业的培训、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深刻等。高校应教育大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发挥党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完善宣传机制,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的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例,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关系,对如何更好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科学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不够、社会资源驱动不及等问题,高校既要依托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又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机制,更要整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公益创业、参与公益创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社会学中的专业干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居民志愿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需求和满意度;其次根据调查的基本发现和分析结果,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等。这对于将社会学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增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行动能力,采用专业社会工作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促进社区各方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析大学生初始志愿动机与持续志愿动机的特点,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探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化过程。结果表明:初始志愿动机为发展型与责任型的志愿者会出现更多的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过程对持续服务动机具有转化作用。进而依此调查结果,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赵鹏 《考试周刊》2014,(8):158-159
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益服务既是其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效应。在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社团各方面,应积极扩展和充实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探索建立制度化的长效引导机制。本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个案,对如何建立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引导机制作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校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理念以及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浓厚氛围;三是发挥高校优势,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四是健全各项制度,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新媒体日益发展和普及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志愿服务的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和扩大志愿服务的育人效果,同时也考验着高校的网络监管水平、舆论引导能力和管理机制等,应从融合新旧媒体工作理念、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整合志愿服务多方资源等方面来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志愿服务还存在着种种不足,要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软实力和一种公民生存状态,志愿精神的培育迫在眉睫。从内隐认知理论出发,可以给我们培育志愿精神提供一定的启示,即从志愿精神培育的显性的和隐性的途径入手,着力优化志愿精神培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对全国16所高校的5258名大学生从志愿服务认知、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认知缺乏、组织管理漏洞和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从个体正确认知、组织智慧管理、多方主体协同等方面入手,能够推动志愿服务向“智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托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引领作用和实践育人功能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实施志愿者分类管理,强化志愿服务能力培训,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动员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机制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校大学生,研究志愿服务相关概念及其作用,发现当今高校的"两课"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近30%的大学生缺失信仰;并论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走出课堂,志愿服务是其有效载体。文章认为大学生参与山区助学的志愿服务的特殊作用就是在高校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大学生思想信仰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