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投喂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金鲫头肾和脾脏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维生素C1400mg·kg-1饲料和2800mg·kg-1饲料的剂量投喂金鲫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金鲫头肾和脾脏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显著.该研究证明维生素C对金鲫头肾和脾脏免疫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了LHRH—A粗制品对金鲫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鲫属多次产卵类型,将LHRH—A粗制品拌入饲料中长期投喂金鲫后,能促进性腺的发育成熟,使GSI显升高,部分卵母细胞已发育至Ⅳ^ ,达到生长成熟。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倒刺鲃每千克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免疫多糖2g、免疫多糖4g、维生素C(VC)700mg、VC1400nag、VC700mg+免疫多糖2g、VC700mg+免疫多糖4g、VC1400mg+免疫多糖2g、VC1400mg+免疫多糖4g,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连续投喂2周后,通过测定血液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吞噬能力,血清、头肾和脾脏的溶菌酶活力,探讨不同浓度的免疫多糖和VC对中华倒刺鲃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C和免疫多糖都能提高中华倒刺鲃免疫机能,且免疫多糖和VC二者间在较低浓度组合时有协同作用,高浓度组合时反而产生拮抗作用.免疫多糖和VC的最适宜组合浓度为(VC700mg+免疫多糖2g)/kg基础饲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y-氨基丁酸(GABA)对肉鸡胸肌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y-氨基丁酸(GABA)和维生素E(VE)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试验将300只鸡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0羽。其中试验I组为对照组,试验Ⅱ、Ⅲ、Ⅳ组日粮中分别添加25mg/kg、50mg/kg、75mg/kg的GABA,试验V、Ⅵ组日粮中分别添加50rag/kgGABA+50mg/kgVE和50mg/kgGABA+100mg/kgVE。在21日龄和42日龄分剐采样,显微镜下测算肌纤维直径。结论:在日粮中添加GABA对肉仔鸡体重和胸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以中剂量(50mg/kg)的GABA应用效果最佳。日粮中添加25mg/kg的GABA可以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胸肌肌纤维直径,促进早期肌肉生长,而一定剂量GABA(50rag/kg)与VE(50-100mg/kg)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42日龄胸肌肌纤维直径,进而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团头鲂幼鱼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类型Vc: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动力C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生长速度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上升;饲料系数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团头鲂幼鱼饲料中LAPP添加量应在400mg/kg以上;动力C最佳添加量宜在300mg/kg.添加LAPP组的团头鲂在增重率及饲料系数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维生素E(VE)和维生素C(VC)对大豆磷脂脂质体(SPL)的抗氧化作用以及VC和温度变化分别对VE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VE可明显抑制SPL的氧化,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大量的VC虽然可以起抗氧化作用,但当加入少量VC时在铁离子存在下却可起到促其氧化作用。VC的存在对该体系V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升温有利于SPL的氧化。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Vc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团头鲂幼鱼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类型Vc: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动力C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生长速率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上升;饲料系数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团头鲂幼鱼饲料中LAPP添加量应在400mg/kg以上;动力C最佳添加量宜在300mg/kg,添加ALPP组的团头鲂在增重率及饲料系数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低聚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羽,设6个重复,其中空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添加50mg/kg金霉素,试验Ⅰ组(低聚壳聚糖剂量组)和试验Ⅱ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分别添加20mg/kg和40mg/kg低聚壳聚糖,试验期42d,研究低聚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Ⅰ、Ⅱ组肉仔鸡的平均体重、日增重、免疫器官重量及其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其中平均体重与日增重多差异显著(P<0.05),部分免疫器官重量与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料重比均较明显地低于同日龄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日粮添加20、40mg/kg低聚壳聚糖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通过对实验兔饲喂不同AS2O3含量的饲料进行研究,旨在为生产中提供合理的含AS2O3的饲料.方法根据饲料中AS2O3含量将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0.5mg/kg、1.0mg/kg、1.5mg/kg和对照组不含AS2O3),定期称重,10周后对40只进行交配繁殖,通过产仔数、窝重、离乳率测定其繁殖性能.结果1.0mg/kg AS2O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0.5mg/kg AS2O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5mg/kg AS2O3实验组具有中毒症状.结论上述结果为实验兔饲料添加合理AS2O3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钒对大白鼠脾脏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0只SD大白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对照组饮饲蒸馏水,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添加钒10mg/kg、20 mg/kg、40 mg/kg、60mg/kg,于饮饲后第2、4、6、8、10周断脊处死,取脾脏称重并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研究微量元素钒对大白鼠脾脏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饮饲10mg/kg、20mg/kg、40 mg/kg钒,可见大白鼠脾脏重量较同一周龄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20mg/kg组脾脏增重极显著(P<0.01);显微观察可见10mg/kg组、20mg/kg组、40 mg/kg组脾小结数量增多变大,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椭球管腔变大,以10mg/kg组,20mg/kg组最为显著。60mg/kg组脾脏重量与同一周其他剂量组相比较轻,脾小结数量少且动脉周围淋巴鞘薄。说明大白鼠饮水中添加10~40 mg/kg钒是安全的,其中20 mg/kg钒对脾发育有促进作用,60 mg/kg钒对大白鼠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长跑运动员的维生素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长跑运动的代谢和生理特点 ,从生理、生化方面论述维生素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成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温度及作用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面粉、糯米粉、蛋清和水为原料制备维生素A载体,模拟食品加工过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不同温度及作用时间对样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作用温度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维生素A的含量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在作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升高,维生素A的破坏也在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已呈全球流行趋势,且发病率仍逐年增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代谢综合征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二者如何作用尚不清楚。饮食因素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T2D)发病密切相关。最近研究显示,全球肥胖和T2D的快速流行与滥用维生素强化及富含B族维生素的肉食摄入增加有关。加之现代人体力活动减少,经汗排泄多余维生素及毒物的途径明显受限。体内维生素过多引起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代谢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于长期高维生素饮食和(或)经汗排出减少的综合结果。针对目前的高能量和高维生素饮食,降低维生素摄入和增加其排出可能是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B6是2-甲基-3羟基-4,5-二羟甲基吡啶盐酸盐,别名盐酸吡哆醇。其含量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使用751分光光度计,于291nm处测定其吸光度。本文试用普通的721分光光度计,测定维生素B6制剂的含量,获得初步成功。通过条件试验,建立了一个简便、快速、准确、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的测定维生素B6制剂含理的直接光度法。  相似文献   

15.
用维生素C作催化剂,环己烷作带水剂,以草酸与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草酸二丁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草酸二丁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C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在草酸用量0.1 mol,醇酸摩尔比3.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3.0%、环己烷用量32mL条件下回流反应40 min,草酸二丁酯收率可达94.8%。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维生素C对高锰酸钾的褪色效应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新方法。在1 moL/L H2 SO4介质中,维生素C使高锰酸钾褪色。在波长525 nm处,测定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后吸光度,吸光度的变化值△A与维生素C的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2=0.9998。用于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回收率在101%~105%之间,RSD为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维生素pp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补充方法,为耐力大众人群和运动员预防癞皮病及神经分裂症,提高运动能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维生素pp参与NAD (辅酶Ⅰ)及NADP (辅酶Ⅱ)的构成、提高耐力运动水平和影响机体代谢的机制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结果明确了维生素pp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生物化学机制,适量补充维生素pp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及防止癞皮病的发生。结论根据维生素pp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补充时应采取配伍服用的方法,我国居民膳食中维生素pp的参考量为:成年男性为20mg/d,女性15mg/d,运动员大强度运动时可适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谈几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保类维生素供给身体生理需要,维生素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对这些维生素有所了解,只有正确合理的摄取维不,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医疗保健的作用。本文就维生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摄取量及来源作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蘑菇中的麦角甾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维生素D2,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是天然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增进本科生对脂溶性维生素代谢的认识和理解,设计了从香菇中提取麦角甾醇,再经光化反应将麦角甾醇转化为维生素D2的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为简化实验步骤、方便教学,试验筛选出了样品预处理、光反应及热反应的最佳条件,确定了不经皂化处理,提取物先后用254、365 nm的紫外光照射1 h后,置于85℃水浴下处理15 min实验流程。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得产物收率为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