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伟杰作品     
《集邮博览》2009,(9):30-30
姜伟杰1950年生于北京。1971年调入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至今。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  相似文献   

2.
李庆发作品     
《集邮博览》2009,(9):33-33
李庆发1954年生于北京。1971年调入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至今。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  相似文献   

3.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邮票的,您集邮吗?我是1971年从铁道部调到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以后才接触邮票的,以前多年参与各种形式的美术工作,我不集邮。20世纪80年代,邮票发行局明令从事邮票设计的工作人员不允许集邮。我没有养成集邮的爱好,不过因为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邮票出口公司成立于1971年8月13日,隶属 于北京市邮政局。经国务院批准,于1972年元旦开始对 外营业。1973年1月1日,交通部邮票发行局成立;同年6 月1日,邮政总局和电信总局合并恢复邮电部,交通部邮 票发行局也改名为邮电部邮票发行局。1974年1月,中国 邮票出口公司并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1978年6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邮票出口公司改名为中国邮票公司,  相似文献   

5.
第一套胶版邮票和凸版邮票 1962年3月邮票发行局下达了《中国民间舞蹈》邮票的印制任务,这套邮票共分3组,每组6个图,其第1、第3组为胶版印刷,第2组为凸版(照相铜板)印刷。按照发行局的原计划是安排在上海市印刷一厂印制的,后因该厂生产任务已经排满,且打孔设备有困难等  相似文献   

6.
张克让 《集邮博览》2011,(11):12-13
1964年8月,我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分配到邮电部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从事邮票设计工作。到设计室不久,组织上就安排我设计《弗·伊·列宁诞生九十五周年》邮票,第一次设计邮票,既兴奋又害怕,经过向老同志请教,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出第一稿却未被通过。重新修改,第二稿顺利过关。邮票在1965年4月22E3发行,第一稿设计图(题图)。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10,(4):30-30
天津人,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间师从李可染。同年进入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专职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套花卉邮票《菊花》我早就听说邮票发行局正在着手设计大套《菊花》邮票,邮票图稿是请中国画院的几位名画家画的,由邮票发行局向画家们介绍邮票的特点,提出建议:菊花主题要以花朵为主,突出描述不同品种的不同形态与特色,叶枝可放在次要位置,底色为平涂专色衬托主图。我看到了一些画稿,确实挺好,容易出艺术效果。邮票发行局于1960年11月上旬才正式送来8张图稿,说其余10张会陆续交来,在订印单上写着这套邮票共18枚,定于12月10日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为了宣传新中国建国以来林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在1958年12月15日发行了一套《林业建设》邮票。通过对此套邮票人选发行计划以及图案设计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邮政部门在邮票的选题、设计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严谨与认真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邮票博物馆的馆藏资料与一个国家的集邮水平,本是性质不同的两码子事。二十年前,却有人把这两个问题,牵扯到一起,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86年11月7日,在集邮联合会召开的有集邮总公司、集邮联合会、邮票发行局参加的一个会议上,有人提出:邮票博物馆的馆藏邮票珍品,应该出售一些,调作商品,投放市场,由集邮总公司有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革”期间,上海人民公社红卫兵半工半读红造会主办的《云水怒通讯》1967年8月24日第10期报导:“邮票发行局和北京邮电(票)厂革命派……设计、印刷、发行一套毛主席诗词亲笔体邮票。”在发行前38  相似文献   

12.
刘硕仁     
《集邮博览》2010,(3):28-28
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师承吴冠中、周令钊等,擅长邮票、藏书票设计。全国美协会员,原邮票发行局高级美术师、编辑室主任,建国30年最佳邮票获奖者。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78年,邮票发行局曾建议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但未被采纳,于是打算出一套"良马"邮票,寓意马年,后来又改发行一套徐悲鸿创作的"奔马"邮票,1979年4月,中国邮票代表团访港归来后,建议仿照香港的做法发行生肖邮票,同年6月,开始组织我国第一套生肖邮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08,(12):9-9
本刊讯2008年11月2日,著名邮票设计家潘可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潘可明原籍广东顺德,1940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进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设计工作。从此,作为一名专业邮票设计师,成为她的终生事业。"文革"影响了她整整十年的宝贵艺术青春。1978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发行的邮票,要想题材广泛、丰富多彩。而且有条理、有计划,第一位的是邮票选题的谋划与确定。接下来,才是如何设计好、印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邮政总局与邮票发行局一直非常重视邮票的选题工作。经常主动去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美术家协会、对外友协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与各方专家也不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霄红 《中国收藏》2023,(10):76-81
上世纪90年代初,知名画家萧玉田开始涉猎邮票设计,把传统中国工笔绘画艺术融入邮票设计中,让优秀古典名著、皇家园林在方寸之上绚丽绽放。1991年,时任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邵柏林邀请萧玉田参加避暑山庄邮票设计。虽然第一次参加邮票设计,凭着在避暑山庄长期工作生活的优势,他对这里的每一个殿堂、每一座廊桥,甚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熟悉得像自己的家一样,景点的表现方位、角度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17.
集邮九问     
沙子芬 《集邮博览》2009,(12):10-11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你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一名邮票档案工作者,1973年10月,从"干校"回京后到邮票发行局资料室工作,负责邮票档案的清理、研究。当时邮政部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经手邮票工作的职工不能集邮,以防公私不分。由于工作时间长了,我对集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邮票史》中,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设计群体代表人物"的孙传哲先生(图1),对故乡浙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担任邮票设计室主任时,就曾向邮票发行局的领导谈及发行杭州西湖邮票的心愿,当时因邮票发行计划等种种原因,他的这一心愿未能实现,但他对发行杭州西湖邮票一直魂牵梦萦,还以杭州西湖为题材绘制了一些图稿。  相似文献   

19.
在邮票的边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与邮票相关的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包括厂铭票名、色标、规矩线、裁切线、印刷日期、印刷顺序号、检验成品号等。铭记是邮票的原始档案,是邮票设计和印制过程的翔实记录,它是研究邮票“身份”的重要资料,它为分析、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工艺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标记则是控制邮票印刷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其中,检验成品号又称喷码编号、票面上的明码,也称“检验编号”、“打包张号”,集邮者俗称流水号、版号,是邮票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邮票边纸的铭记、标记有多有少,有时甚至一样都没有,但检验成品号则非有不可,一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15,(1):48-49
1955年1月10日中国集邮公司成立1955年10月23日中国集邮公司的第一家分公司—上海市集邮分公司开1956年7月1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成立1958年12月中国集邮公司与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合并1961年10月1日中国集邮公司天津分公司开业1962年1月1日中国集邮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开业1962年6月广州、沈阳、西安、武汉、南京、杭州、长春等城市分别成立集邮分公司或集邮门市部1966年8月中国集邮公司停业1968年5月12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撤销1969年1月中国集邮公司撤销1972年1月1日中国邮票出口公司成立1973年1月1日交通部邮票发行局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