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叙事视角的基本类型,据热奈特聚焦理论分析《红字》的叙事视角,小说主要采用非聚焦型视角.穿插使用内聚焦型叙事视角。霍桑通过非聚焦型的全知视角,让读者把握小说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使用非聚焦型视角则是因小说婚外情主题违反清教传统,须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受到道德谴责。这种非聚焦性的使用,表面上是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其实反映了霍桑对超验主义和清教的解构。  相似文献   

2.
小说叙事是一个紧密而复杂的系统,对小说文本的视角分析是现代叙事学很热门的一个研究点。《雪地里的期蝴采用了不定点内聚焦的叙述方式达到了独特的叙事效果。本文试从老人的内聚焦视角、狼的内聚焦视角以及内聚焦视角的局限及其弥补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这篇小说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3.
小说《哈利·波特》所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内聚焦型视角,具体说,是固定型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这种叙事视角要求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因  相似文献   

4.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零聚焦、内聚焦的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纬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5.
叙事视角的研究是叙事方式研究的起点,不同的视角模式,对报告文学叙事有着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6.
作为叙事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叙述聚焦在20世纪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其中全知全能的零聚焦视角一直处于统领地位。现代作家为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开始打破传统零聚焦的叙事模式,采用内聚焦或多种聚焦交织的形式。作为当代小说形式的创新大师,意识流小说作家伍尔夫在其最为成熟的小说《到灯塔去》中交叉使用不定式聚焦和多重聚焦,两者相辅相成推进叙述进程,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物复杂、丰富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试论小说叙事视角的艺术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叙事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学,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并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难分高下优劣。因此,我们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小说类体裁从19世纪开始兴起,至今已有了众多变化与更新,特别是内容与形式上有着许多的突破。叙事学自20世纪中期开始就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在有关叙事技巧的探讨中,视角问题已成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视角的使用策略可充分体现作家的叙事谋略,从限制视角中的零聚焦到内聚焦和外聚焦,甚至特殊视角的探讨都已进入深层阶段。而现今学界对此的研究与探讨相对集中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上。通过对叙事学的研究揭示茨威格小说《伟大的悲剧》的叙事视角的独特之处,从而从中学语文叙事课文教学的角度对《伟大的悲剧》一文做关于叙事视角方面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视角为叙事文本增添了一种复调审美,其本质是文本中儿童聚焦者与隐含作者间的潜在对话关系。在儿童人物同时担当聚焦者与叙述者的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控制角色的发声和失声来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在成年人物叙事下的儿童视角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成人与儿童双重聚焦来实现一种双声部的复调审美;非人物叙述下的儿童视角通常出现在第一人称回顾型和第三人称的叙事作品中,则通过叙述者干预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决定着传播活动是否成功。在由“传者中心”转变为“受众中心”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新闻叙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将话语研究和媒体研究结合起来,把新闻当做一种文本或话语来进行分析。本文从新闻叙事视角和聚焦的角度出发,以不同事例来分析不同叙事视角和聚焦对传播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后殖民视角对小说叙事者、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进行分析,认为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模式和Y型的叙事结构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作者对殖民主义造成的后果的深切忧思和无奈。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在叙事时空上与现实生活强烈地错位,并运用蒙太奇手法展示时空梦幻般的变化;叙事视角采取全知视角与人物内视角共存的双重叙事视角方式;叙事结构则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作为叙事结构的中心。以上三者构成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模式,而这一叙事模式对于传统小说叙事模式来讲是一种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新写实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模式把现实生活的“真相”还原出来,令读者耳目一新。从人称、视角、聚焦和叙述话语四个方面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模式进行总体概括,可以揭示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种属特征及其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文言小说叙事角度的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叙事角度与白话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前者更多地使用“中立型叙事视角”和“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进行叙事。本文以魏晋南北朝志怪及志人小说、唐传奇小说、《聊斋志异》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述了上述叙事角度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熊祺  许丽芹 《海外英语》2013,(9X):214-216
奈保尔的成名作《米格尔街》以线条简洁传神的方式速写众生像,表现手法冷峻而细腻,幽默而伤感。该文从叙事学中的不同角度:叙述者与感知者,内视角与外视角模式等方面对《米格尔街》的多重叙事视角进行剖析,重点探讨该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史康 《海外英语》2012,(5):209-210,230
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现代小说家之一。他那以"冰山原则"为主要特征的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文学大师。本文通过对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细致分析,具体阐述海明威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和独特的象征手法来实现"冰山原则"的。  相似文献   

18.
小说《朗读者》中,作者采用回忆性叙述模式,通过运用两种不同的人物视角——全知视角和限制性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表现了德国战后第二代人反思历史问题时徘徊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谭恩美在叙事方法上频繁运用局限型视角叙事,包括第一人称视角和局限型第三人称视角。视角的局限型在充分尊重叙述人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也为读者、作者的主体意识留有空间。让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对话关系,从叙事视角出发,会发现谭恩美的作品具有对话精神,并充分实现了华裔女性作为平等主体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论述在《我爱比尔》这部中篇小说里 ,王安忆通过利用小说叙事结构模式中的内聚焦模式和叙事功能模式中的情态模式 ,将她所追求的小说思想与物质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