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女诗人爱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800首诗。她生前恬谈,默默无闻,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她终身未嫁,外表宁静,内心却隐藏着一个丰富、深邃、炽热的情感世界。本文主要剖析诗人的情感世界,并着重分析其爱情诗。从而,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诗歌构筑的世界。①  相似文献   

2.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1775首诗歌,其中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成为她所有诗歌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标新立异的创作特点。本文以心理研究为依据,立足19世纪美国时代背景,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宗教影响三方面入手,阐释诗人"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3.
王君玲 《文教资料》2009,(34):14-15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她一生写下了5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死亡,表达了她的真实感受。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的情感体验和她毕生对美与真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25岁始退隐在家,弃绝社交,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诗歌涉度到爱情、自然、宗教、死亡与永生、现代科技、诗歌理论等,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她的很多诗歌充满了悲情意识,这种悲情意识源于她自身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5.
作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的题材以爱情见长.其诗语言明快,意象丰富,内容深刻.本文以七言诗形式翻译她的"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这首诗,以使更多的读者赏析到艾米莉爱情诗的魅力.这首诗体现了艾米莉诗的特点并呈现出一种深深的悲剧意识.艾米莉的生活经历、社交圈子以及居住环境决定了她的创作风格,她的诗被认为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6.
一说到才华横溢的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我们往往会立刻联想到她那优美隽永、别具情趣的田园诗,抑或她那情透纸背、动人心弦的爱情诗。而事实上,在狄金森一生所作的1775首诗中,也有少数评论政治、社会的诗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狄金森的另一面——不随俗,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09,(44):34-35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在美国乃至世界诗坛独领风骚。她终身未嫁,然而从她的爱情诗中我们却能读出她对爱的丰富感受。狄金森的爱情诗中既有对爱的炽热渴望,又有对爱的怅然无奈。狄金森未嫁的现实与爱情的诗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对狄金森的爱情观在诗歌与现实中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一生苦苦地追寻爱情,却终老独身;她渴望成名,但在世时仅发表几首诗;她从 小深受宗教的熏染,然而终生未成为基督徒。狄金森的一生充满了痛苦、矛盾和压力,她的诗歌再 现了她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她一生创作一千七百多首诗,却未能活着看到自己的成功,她的诗具有惊人的完整和独创性。她一生遭受多次打击却不屈从于命运摆布,她性格孤僻,深居简出,但观察敏锐、细腻和独特,“大自然”、“死亡”、“永恒”是她所喜爱的主题。本文主要分为下列三个部分:一、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及其局限性;二、艾米莉诗歌的写作特点:三、对艾米莉几首诗歌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狄金森的一生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园艺生活是其诗歌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源泉。狄金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花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狄金森诗歌中的花草意象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她以花草象征美丽的女性,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坚毅的品格。她还用花草象征自己鲜为人知的一生、反叛精神、不朽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500多首关于自然的诗。自然不仅净化了诗人的心灵,也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从中感悟人生,写下了大量质朴清新的自然诗篇。她的诗观察敏锐、笔触细腻、意象鲜明,或借景抒情,或寄物咏志。本文探讨诗人自然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就其中几首最著名的自然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一直被称为二十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南惹?她诗作的最大特点是擅长使用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情感和深奥的哲理.本文从阐述狄金森意象诗歌独特的创作特点,具体分析狄金森以自然、爱情、死亡和永生为主题的诗歌中新颖、奇特、凝炼的意象,以期从意象这个角度来欣赏狄金森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才华横溢,诗情满腹,一生创作了近1800首诗歌,却由于诗人的内心是一个纯粹的自我世界,一个充满矛盾、对立和混乱的世界,注定她生前只能默默无闻。文章通过析读诗人的不同主题的诗歌,发掘其在宗教信仰、爱情婚姻、死亡、自然和成功失败等方面的矛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以自然为主题的.文学史上不乏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女诗人描写自然的角度却相当独特.以西方生态女权主义批评理论来探讨艾米莉·狄金森女性意识和生态思想的形成以及她的自然诗中所展现的独特的自然观,从而提供解读艾米莉·狄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加强读者对诗人诗歌的认识和领悟.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与沃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同时代的一位女诗人。当惠特曼以他奔放的自由体诗名声大作时,狄金森却一直默默无闻,几乎一生都呆在马萨诸塞州的艾默斯特小镇上,足不出户,从事平凡的家务劳动。她利用闲暇时间,致力于写诗宣泄郁积在心中的种种感想,却无心发表。她一生中共写了1775首诗歌,生前仅发表其中的七首。然而,艾米莉·狄金森在她去世三十年后重新发现,意象派视她为先驱,现代主义的诸多派别对她也十分推崇,她的声誉因此日见上升,艾米莉·狄金森现在已被当之无愧地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美 《文教资料》2006,(29):87-88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她之后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现代派诗歌影响较大,因此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新诗的先驱。她是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过1775首诗,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是以死亡和永恒为主题的。本文以我死的时候听到苍蝇的嗡嗡声这首被后人广为传颂的诗为例,分析了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女诗人眼中的死亡、永恒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朱淑真的诗总共有337首,诗歌的创作颇为丰富。但朱淑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她沉醉于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写下的爱情诗歌。确实,和别的诗人不同,朱淑真写诗但抒胸臆,不问其他,其余内容的作品数量远远不及她的爱情诗。但不论是写景、咏物还是抒写旅愁,都夹杂着她的情感内容。从朱淑真的咏物诗入手,力图从对朱淑真咏物诗的赏析中,触摸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8.
1.作者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年),女诗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她上承浪漫主义的余音,下开现代主义的先河。她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度过。她长期深居简出,共留下一千多首诗歌,抒发了她对人生、爱情、艺术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狄金森认为“诗人,就是彬从平凡的词义中/提炼神奇的思想”,她一生都在追求“活的”“能呼吸”“有生命”的诗。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作为影响美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位重要的女诗人,其诗以独特创作风格和新奇的意象著称。尽管诗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隐居在家,但她的诗歌却表现她对人生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灵魂的探索。本文旨从她创作的自然诗中探究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归隐幽居,却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诗歌。文章通过分析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考察她对生活、友爱、自然、上帝、死亡和永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期窥视这位女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阐明了她是一个勇敢执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