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二十世纪西方的知识话语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影响并建构了"新批评""结构主义"等理论流派,语言在现代哲学的方法论转换中从边缘步入中心。二十世纪中后期,出现了"空间转向",逐渐形成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互融,文化地理学、文学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等新的学科分支应运而生。空间理论的形成与壮大和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参与、介入与推动紧密相关,"空间理论"在西方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空间问题无处不在,尤其在都市化的过  相似文献   

2.
以文学为本位,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文学研究的背景与框架,《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地理、作家、文本三者的关系为研究枢纽,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与民族风貌。其研究拓展文学地理学的格局,创建文学地理学的内在理路,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与新品质。  相似文献   

3.
文学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文学和地理学,所以有学者强调文学地理学为交叉学科。暂搁置学科属性的讨论,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来看,由于研究者学科训练的背景不同,对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或理解不同,目前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展现出不同的研究路径。即便是受过文学学科训练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路径。这是否意味着文学地理学会呈现多研究路径并行的现象,甚至是分裂的可能?目前学者研究文学地理的路径大致有景观、区域和地方三种,分析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学作品,其结果便可回答这个问题。该案例研究的结论为:第一,地理学有不同视角,因此导致文学地理学有不同研究路径;第二,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的共同目标是发掘地方景观之美。  相似文献   

4.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5.
第四章创新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创新教育学作为一门交叉综合性学科,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产物。虽然"创造"这一词汇很早就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但作为一门创造学却最早产生在西方。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是社会大生产需要的结果,世界经历了三次现代化,而第一次现代化发生在英国,所谓的现代化又是人们创造的成果,所以教育创新思想最早在西方出现也就不奇怪了。然而,真正的教育创新却产生在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阐明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各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课是中学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学好地理课,可为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作家自觉地追求艺术,并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试图将中国本土所产生的民族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巨大潮流中。然而中国与西方现代性的时差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不可能以一种循序渐进、自然更替的方式发展,西方思潮的爆炸性涌入,使得先进的知识分子迫切追赶西方的现代性,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面貌呈现出多种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美学风格互渗的错综形态,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现象。西方现代性在中国语境下出现了意义的转译,现代性的意义不断流变。因此,在后来者重新发掘、书写现代性的过程中,既不能失去历史的语境,也要标识"五四"文学在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中充满了对空间现象进行描写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它们体现了对空间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努力。"文学空间"以跨学科的研究态势,显示出与传统的文学研究不同的视角。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文学空间",本文通过对于迈克·克朗的"地区感"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地区感"在"文学空间"中的生成及其特殊性等三个问题的研究,揭示了迈克·克朗关于"文学空间"中人与地之间具有意向性的联系并包含了一整套文化的独特思想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研究"地区感"的意义以及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理解"文学空间"对我国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学科声望不断提高,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在经历了"量"的积累后,走向"质"的飞跃,更加关注学术贡献,强调旅游地理学为其它学科输出知识,强调研究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参与到旅游学术研究规范的讨论中。旅游地理学要成为一门"常规科学"就必须取得学术成就足以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它竞争模式;足以无限制地为重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意义在于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和文学价值有效地传授下来,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汉语言文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使得汉语言专业的人才必须向全能型人才方面发展,然而现阶段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必须将信息化融入到汉语言教学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建国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外译本在西方遭受冷遇的原因,认为这主要不能归因于我们的官方赞助人、意识形态和翻译策略,而是因为当时译入语文化尚无对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迫切需要。笔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正在被译成外语,西方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开始趋向异化,这正是因应了西方读者对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和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笔者认为,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出去,也应该着眼于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传统的边塞题材作品有一致之处,同时也是元代上都扈从诗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从时间还是成就方面看,新时期以来的文学都成为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重心,因此课程计划应该向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大大倾斜,教师的素质也必须更好适应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特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具有文学本位性、西方性、本土性和时代性兼容的特点,而最为突出、最重要的特征是本土性,这就要求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要空前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补给。也就意味着,从事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人员急需更新观念,寻求补给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种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经济出现新的景观,然而由此引起的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也无疑给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造成一定的干扰。作为民俗学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强化民俗学本土化观念,抢救民族民间活态文化,重视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体系,他摆脱了20世纪"五四"文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惯例。同时也避免了乡土文学的感伤与忧郁的文风,用自己熟悉的湘西世界,融合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民族文学,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自己对现代都市文明病的忧郁。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也具有其他国家所无与伦比的多元的民族文化。"民族学"一词源于希腊,它作为一门学科发端于西方,但中国在少数民族研究领域也卓有建树,并在国际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博士生导师眼中民族学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呢?导师们希望招收的学生具有什么样  相似文献   

18.
在认真研读罗明东教授《教育地理学》著作的基础上,对教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价值进行了研究讨论,主要从学科属性、学科功能、学科特征三个层面分析了教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从教育地理学回应教育发展诉求的角度探讨其作为独立学科的独特价值。基于论证,认为教育地理学在学科属性上具有教育科学属性,在学科功能上具有基础性学科地位,在学科特征上是一门独立意义明显的独特学科,并且由于学科回应了理论及实践发展的"五大诉求"而独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文学地理学面临着四大难题:一是学科归属混沌困惑;二是研究对象存在分歧;三是研究方法不确定;四是学科建设尤其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操作有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推进文学地理学真正成长为一门充满活力与发展潜力的独立学科,是今后文学地理学研究需要面对、不断探索和寻求突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衰微,现代文学理论范式开始形成。促成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西方现代文学理念,二是仿西方文化而来的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体制,三是现代性质的文化传播媒介。这三种因素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范式的形成,意味着中国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文化秩序的兴起,也标志着传统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模式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