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2.
正综观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语言传播革命、文字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最直观的传播现象就是它引领了媒介形态的迅速更迭。上海交通大学谢耕耘教授有个形象的对比:"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1而手机从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变成"第五媒体"用了10年时间。在这10年里手机经历了短信业务的蓬勃、彩信业务的多元化、"移动梦网"的发展,最终华丽转身一跃成为个人信息终端,成为被业界认可的"第五媒体"。2010年12月15日,《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在第五  相似文献   

3.
陈建功 《传媒》2010,(12):16-17
所谓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或平台.从这个角度,手机怎么也和媒体沾不上边,因为媒体是面向公众的,而手机是通汛工具,私密性是它的第一特点.那么手机是怎么样成为媒体,甚至成为超越所有传统媒体的"智能媒体"的呢?  相似文献   

4.
广电传播媒体包括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大众传播声音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区域广、收听成本低、收听人数多等优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广播媒介这些优点,能够以少量的投入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宣传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或平台,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户外媒体合称为六大媒体.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媒体正在从多媒体和跨媒体向全媒体时代大步迈进。综合运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视频等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方位、全时段覆盖,达成最佳传播效果,成为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体的基本发展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型传播媒体--互联网蓬勃发展,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类新闻传播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我国,信息网络时代的快捷便利的优越性已初显端倪.互联网虽处于初期阶段,但来势猛、影响大.网络不仅仅使记者编辑"在信源、新闻背景知识以及有关资料的获取方面赢得了便利".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新闻信息载体,有人把这比作"变形的新闻屋";更有人把这做了等式:"网络=媒体,网络=信息,网络媒体=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7.
基于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长期处于弱势,迫切需要提升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对外传播媒体的平台化转型势在必行.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应依托海量用户资源和新兴媒介技术后发优势,通过传播渠道、媒介形态和文本样态等方面的场景转换,重构对外传播的内容生产机制和互动关系结构,重塑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进而增强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在活力和外向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宋伟龙  赵娅莉 《今传媒》2007,(10):56-57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之树越来越枝繁叶茂,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在不断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同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媒体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电视又是当今多种传播媒体中影响力最大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9.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优势,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碎片化的信息传递、移动化的即时传播都让手机媒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逐渐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手机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 小众化传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受众都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空间大.正是这种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逐渐被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小众化传播恰恰是对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迅速、全面.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传播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等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都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对其互动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电视这种传播媒体应如何应对提供一定的思考。社会化媒体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是喷水浇灌田园式的广播模式,是"点对面""一对多"的,这种模式使得接受"信息灌溉"的个体只能作为"广大观众""广大听众"群体中的一员存在,媒体组织一般很少会针对某个人的特殊需要组织  相似文献   

11.
刘海霞 《青年记者》2017,(27):30-32
重提媒体社会责任在当下的意义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传播媒体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早已被公认的事实.然而,综观世界各大媒体,近年来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与方式不容乐观. (一)媒体社会责任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凸显 媒体长久以来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在现代信息社会,媒体构成了现代社会的重要公共领域,在思想传播、凝聚共识和舆论监督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媒体也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成为今人们表现自己生活的最普遍的、作用最大的工具.我们在媒体的包围中表达自我,同时也感受和体验着他人的人生经验和苦乐.对与自己经验之外的事情,公众通过大众媒体获得信息.因此,其信息的真实程度、准确程度等媒体传播的因素就成为影响舆论及事件走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宸 《中国记者》2012,(9):56-57
由于人力资源竞争力方面的巨大差异,最终造成中西国际传播媒体竞争力的差距.比较分析中西国际媒体在人力资源竞争力方面的差异,进而发现中国国际传播媒体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提出相关策略,对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内容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靖鸣  蔡文玲 《出版广角》2021,(13):68-71
"信息暖房"是媒体机构主导构建的特殊拟态环境,组织传播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体是"信息暖房"的构建者,而组织传播媒体的传播目的主要是致力于"信息暖房"的构建."信息暖房"能为实现媒介组织目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也存在双面性,运用不当则会产生消弭媒介组织公信力、固化受众认知偏见等负面效应.其负效应规避需要媒介组织精准全面绘制"社会地图",高扬新闻公共责任的旗帜;也需要信息接收者拓宽新闻消费渠道,冲破封闭圏群的信息壁垒.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我国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政府和机构也非常重视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信息、提供服务,"两微一端"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新媒体的标配,陕西西安等地方政府还专门开通了抖音账号,拍...  相似文献   

15.
自互联网被正式命名为“第四媒体”那时起,互联网以其先进的技术,发展成为传播快捷、报道及时、信息海量、互动性强的优势传播媒体.目前,由于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成为当代传媒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中将传播媒体的功能归纳为传递功能、宣传功能、引导功能和服务、娱乐等功能,在计划经济时代,宣传、引导功能被过度强化,服务、娱乐等功能相应被削减、淡化,媒体从业人员以教化为任,过分注重媒体传播的表层次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面站位欠缺。随着社会发展和媒体产业化观念的导入,媒体在其实现传播功能的同时,介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某一领域和层面,以媒体身份和形象成为事件、活动的发起者或介入参与者,已经逐渐成为媒体运作的趋势和必然。  相似文献   

17.
邱立业 《新闻前哨》2010,(12):62-63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以网络平台为传播媒介的新兴媒体,凭借其快捷、海量资源等优势,迅速在新闻传播领域掀起了巨大变革,打破了传统媒介(报纸、电视、广播)三分天下的局面,成为广大读者的新宠。迅速崛起的新兴传播媒体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如何使新旧媒体合理共存,实现传播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创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局面,成为媒体人不得不深究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致力于公共外交的实践拓展与理论梳理.而对于公共外交与媒体关系,赵启正认为:"对外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把媒体的对外传播纳入公共外交,不但没有降低其重要性,反而使其具备更高立意、提出更高标准、赋予更重责任,也使得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活泼、效果更明显."那么,媒体应如何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以不断提升传播实效?赵启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从分析人类传播媒体部落时代的演变入手,立足手机媒体的新发展,阐述了手机媒体不仅成为媒体技术和传播内容的集大成者,而且弥合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在进一步延伸了人体器官与感知功能的基础上,手机媒体更让人类身陷一个新的部落时代并使得人人成为了电子人,从而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诸多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母宗沁 《新闻世界》2014,(6):124-125
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日益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手机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对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