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刘毅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1):23-24,27
对代表2010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16名球队进攻能力的6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与评价,运用Q型聚类、等级相关分析法、单因紊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统计学方法片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运用Q型聚类等方法对2010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16名球队进攻能力指标进行童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反映各队的进攻能力;聚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对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绵标赛各球队进攻能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通过研究得出: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进攻能力rsr值,伊朗队最高,卡塔尔队最低;第26届亚训男子篮球绵标赛各球队进攻能力的等级可以分为3级;运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能够直观地量化评价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进攻能力,为各球队进攻基本技术、进攻基本战术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毅 《体育科技》2013,34(2):28-31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秩相关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影响本届比赛各球队得分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1)建立影响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得分能力的回归方程;(2)影响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得分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被侵、失误、助攻和进攻篮板4项技战术指标;(3)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得分能力的回归方程得分值排序情况与名次排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出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的得分能力情况;(4)聚类结果与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的最后排名基本一致。研究结论:该研究有效性较高,各球队可以根据得分能力回归分析和各球队技战术指标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队员冲抢进攻篮板的能力、减少球队失误、提高球员合理技术的能力,加强队员进攻、突破能力,提高球队的得分,最终提高球队成绩,为各球队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9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12支队62场比赛的9项主要攻防指标进行聚类,并对各聚类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对12支球队攻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亚洲篮球的发展趋势,并探索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攻防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对2009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前8名球队进攻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得出:2009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前8名球队进攻能力伊朗队最强,韩国队最弱;各队进攻能力与名次呈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进攻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进攻能力中国队最高,约旦队最低;进攻RSR值与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名次具有高度显著关系,RSR值越大;进攻能力的等级分为3个等级,中国队和韩国队处于上级,朝鲜队处于下级,朝鲜队、菲律宾队、日本队、伊朗队和卡塔尔队进攻能力相对较弱,处于中级水平。各队教练员可以根据本届亚运会的进攻指标统计及等级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劫I练计划,为本球队的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的22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成绩的技术数据指标是:进攻篮板、盖帽、罚球个数、篮板总数、总命中率、三分命中率、失误、二分命中率和防守篮板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篮球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  相似文献   

8.
刘毅 《体育科技》2013,(1):37-40,58
对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的技战术指标进行评价,并分析中国男篮的攻防技战术能力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结论: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的16项攻防技术指标可以分为4类因子;构建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的技术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中国男篮的技战术特点和差距;中国队在本届比赛中攻防能力特点是整体防守质量、个人防守能力得到了提升,内外线结合紧密,防守优于进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篮球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的反映各球队技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2010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16名球队的13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Q型聚类、等级相关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运用Q型聚类对篮球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的反映各队的技战术能力;聚类过程中影响聚类结果的技术指标主要集中在二分命中率、三分命中率、防守篮板、犯规、盖帽和得分6项指标上:本文在揭示2010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16名球队技战术发展趋势的同时,探索出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进攻指标的Q型聚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第16 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 强、64 场比赛的5 项主要进攻指标的Q 型聚类,对32 支球队进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世界足球的发展趋势,并探索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进攻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36届男篮欧锦赛八强球队后卫队员得分及进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强球队后卫队员以突破及空位投篮为主要得分手段,得分区域广、方式多样;半场进攻运用大量掩护、突破分球、快速的人、球转移带动整体进攻,表现出三种战术范型。  相似文献   

12.
04欧洲杯8 强进攻战术Q 型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8强参加的全部比赛中(不包括加时赛)所运用的进攻战术(不包括前场定位球射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所选择和确定的统计指标对比赛进行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后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由此来研究8强球队进攻战术运用的几种类型,认为在8强球队中有3类进攻战术:捷克、荷兰与法国、丹麦以及英格兰、瑞典式进攻战术;希腊队进攻战术运用自成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特征;葡萄牙队进攻战术运用与捷克、荷兰、英格兰、瑞典有一定的相近,但有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录像统计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澳大利亚队的3场小组赛以及1场1/8决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队在世界杯比赛上的阵形以3-6-1为主,进攻时积极向前压上,依靠集体的短传配合和细腻的个人技术向对方球门推进;防守时依靠强壮的身体进行积极凶狠的拼抢并利用灵活多变的打法,对对方进行阻截,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战绩。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赛前八名球队攻防综合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得出: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赛前八名球队进攻能力RSR等级,中国队最高,约旦队最低;防守能力RSR等级,韩国队最高,朝鲜队最低;攻防综合能力RSR等级,韩国队最高,朝鲜队最低。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攻防综合能力的等级分为3级,中国队和韩国队处于上级,属于攻防综合能力最强的球队;朝鲜队处于下级,该级攻防综合能力较弱;约旦队、菲律宾队、卡塔尔队、日本队和伊朗队攻防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处于中级水平;各队教练员可以根据本届亚运会的攻防指标统计及等级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训练计划,为本球队的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8届世乒赛中国运动员马琳在1/8、1/4、1/2及决赛四场比赛中的主要技术分析,运用三段实力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做出一个微量的诊断,分析其每一分球从发球到发抢再到相持或从接发球到接抢再到相持的使用率及得分率,以及最终得分手段的统计,总结马琳的技术特点,旨在为将来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参加第15届男篮世界锦标赛的7支欧洲强队相互间的8场比赛涉及到进攻与得分的66项技术指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当前欧洲篮球强队得分规律及进攻特点。结果表明,欧洲男子篮球强队后卫和前锋运动员得分区域、方式、手段多样,外线运动员的得分能力优于内线,利用突破得分成为主要的攻击手段。整体进攻以迅速的人、球转移、大量的掩护、连续的突破、精准的中远距离投篮为基本攻击手段,战术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散打运动练习者是否能正确运用正蹬腿的技击时机及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训练现状、"三度一差"比较、模拟实战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不仅正蹬腿法运用太少,而且运用时机不够精确,"三度一差"把握欠缺,文章据此结合实际提出了合理的训练方法,以期为提高散打运动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及有效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中国13个优秀女子足球队(包括国家队)及8个外国队的比赛进行了研究,临场技、战术统计指标33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场40.9%~54.4%的时间在跑动.跑、走、停3者比例为1∶1.7∶0.28,运动员整场比赛活动距离平均为5 128 m.国内、外女子足球队在采用基本阵型上比较接近.阵地进攻是各队采用的主要打法,中路进攻突破运用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是边路进攻,进攻手段中传切配合效果最佳.快速对抗情况下传球技术运用质量较高.无论是快速、慢速、原地情况下接球,非对抗接球的次数都明显高于对抗中接球次数.快速情况下抢球的次数明显高于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次数.中前场是运用传球、接球、抢球技术最多的场区.  相似文献   

19.
发球区扩大对战术组成率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6 年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甲A)8 个队发球站位、发球线路、落点及发球效果的技术统计,分析了发球区扩大后发球的站位、线路、落点对一攻战术组成率的影响。统计结果经X2 检验表明:发球的攻击性与发球的站位无关,而与发球的线路与落点高度相关。其中,斜线发向插上二传站位区的球攻击性最大,发向二传站位侧面对应区的球攻击性最小。本文对如何利用发球区的扩大加强发球的攻击性,如何提高一攻的战术组成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