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洁 《编辑学刊》2007,(5):63-64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不裁>的装帧设计在2006被评为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之一.同时这本由朱赢椿设计装帧的诗集参加德国莱比锡"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荣获铜奖.著名学者陈子善教授对<不裁>的获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代表着我国图书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毛边书是文人对书的一种偏爱,藏书大家唐说:"我之爱毛边书,只为它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也许是我的偏见吧:我觉得看蓬头的艺术家总比看油头的小白脸来得舒服。所以所购取的书籍,也以毛边的居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保存本书库民国文献中毛边书的调研,发现馆藏2册1900年文光书店出版的(俄)陀思退夫斯基著、叔夜译《白夜》和永明印书局出版的斗山山人编《云娘》,是早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毛边书发轫于1909年鲁迅、周作人兄弟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的毛边书,揭示了民国文献特别是毛边书的稀缺和珍贵,通过对民国毛边书破损程度的调研,强调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于医学论文中的照片图,在尊重原图真实性前提下,编排理念是"图文相随,能合不散,能半不通",编辑方法是"能缩不裁,能裁不缩,缩裁结合".  相似文献   

5.
徐雁 《中国编辑》2006,(4):74-76
我发现,大凡喜欢书话的人,在图书美学观上,由启蒙而自觉,或先或后地都认同了书籍的“毛边”之美,最后几乎都自动皈依了以鲁迅为首的“毛边党”。鲁迅对“毛边书”情有独钟,曾经积极倡导,并自称“毛边党党员”。我国早期的新潮社、未名社、创造社、希望社和北新书局等,都有“毛边书”问世,只是能够流传至今的,实在是不多了。  相似文献   

6.
<正> 无论公共图书馆或是学校图书馆,在借出书刊时,都要由借书人填写"取书条".有的图书馆对此很轻视,用空白废纸裁些小纸条应用,无论借到书,或是借不到书,过后即随便抛弃,毫不留存.届时遇到报表需要数字时,便毫无根据,只有临时估计个数目,与其实情况多有不符,仅是应付过关而已.其实"取书条"所起的作用很大,它是原始的凭证,可作日记帐用,可作填表用,可作稽核用.最显著的是图书馆间的评比,  相似文献   

7.
陈学勇编《凌叔华文存》上下。二册毛边本。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所谓毛边本就是书印成装订以后,不切边,须刀不离手,边看边裁。一般的毛边书毛在书顶,而这一套《凌叔华文存》三面都是毛毛拉拉的,像个毛茸茸的玩具,充满了生气。凌叔华(1900-1990)是二十年代著名的蹬大才女之一,陈西滢的夫人,解放后她的作品出得不多。现在有辑录完备的文存,边裁边看正有助于边思考,不至于一下子翻完,只留下皮毛的印象。(农)  相似文献   

8.
美的攀登     
2003年,在"上海书展"现场,第一次评选"最美的书".当时,本人也忝列评委之一.这年评出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后来送到莱比锡,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的殊荣.  相似文献   

9.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乐论>是<荀子>书中的一篇,战国后期儒家学派论述音乐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元代类书《群书通要》不著撰人,阮元依据卷首元大德三年王渊济序,认为编者为"蒙翁"、"嘿斋",但"未详其人".本文通过与《精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诸序的比较分析,论证传世本《群书通要》王渊济序实属伪造,其中所谓"蒙翁"、"嘿斋"即宋末元初人蔡正孙、于济,其人与《群书通要》并无关联.《群书通要》的编者、时代及流传刊刻情况亦需重新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本为书立言的书,它几乎包含了与书有关的一切。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书香袭人,主要介绍了书之美、书之味、书腰、书签、藏书印、藏书票、书之态、毛边书、书虫;第二辑书之栖居,主要介绍了书架、书房、书店、图书馆;第三辑与书结缘,主要介绍了书痴、书商、读书、借书、藏书、窃书、禁书;第四辑书畔风景,主要介绍了书与影视、书与女人、书与咖啡、书与疗伤、书与广告。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有幸成为于光远先生任总主编、胡沙同志主持编写的<现代公民知识读本>一书的责任编辑.全书共三卷,第一卷题名"品格与人生",第二卷题名"生活与法律",第三卷题名"民主与科学".三卷三个专题,连贯为一个整体系列.从书题即可看出它的意义不限于"知识读本"本身,涉及的乃是民族的"国民素质"大问题.通俗地说,是关涉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问题.我们正走在建设"公民社会"的道路上,做合格的现代公民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7日午后三时许,在水秀春丽的南通博物苑,来自南京、上海、苏州、扬州、济南、石家庄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举办了《毛边书情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书林清话文库”之一)首发品评会暨“毛边书与新文学”的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秦杰 《北京档案》2008,(1):44-45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书,过去又称"历日"、"宪书"、"通书".在封建帝王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布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皇历".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者段玉裁《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指出:"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是非之难有二,日底本之是非,日立说之是非."笔者做编辑工作以来,虽熟知"校是非"与"校异同"是校对的基本职责,且同等重要,但实践中感到校书之难不在"校异同",而在"校是非".要达到火眼金睛校是非,需要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拓展知识面,历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这样才能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语法知识.某杂志目录页封面缩图的1 50多字图注中,竟然有4处差错,而且都是语序的问题.如:"自人民空军成立以来,一代代官兵英勇奋战、无私奉献,为捍卫祖国领空、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建立了不朽功勋,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笔者有目的地对本馆藏书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大批书刊进馆数年乃至更长时间未被借阅过,粗略统计,其数量占馆藏的60%之多,这些书用图书馆的俗话称之为"死书".造成"死书"的原因,分析起来,不外乎这样几种:一、传统的古代藏书楼的思想占据支配地位,在藏书建设中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宁多勿少"万事不求人"等等.二、选购人员无的放矢,对本校的专业,教学內容,教学进程不了解,知识面较窄,学识水平较低.內容过于浅显,远低于读者阅读水平,为读者不屑一顾.三、分类工作的失误,使得读者不能  相似文献   

17.
读鲁迅致曹聚仁信,总记得那一句:‘《集外集》付装订时,可否给我留十本不切边的。我是十年前的毛边党,至今脾气还没有改。”(1935年4月10日信)我们当然不敢与鲁迅先生比,但爱书人总忘不掉这句话。其实,毛边书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很少了,五六十年代逛旧书店,总爱找那些毛边书,特别是鲁迅、周作人的作品。到今天,那只是一段美丽的梦,在旧书店已经很难见到过去的毛边书了。  相似文献   

18.
新华书店营业员观察购书顾客的心理,总结出购书名言"一看书名二看皮,三看价格四看题".书名取得好不好,书名是不是吸引人,对书的销路影响极大. 同样一部书因为书名的改动而改变命运的例子在中外发行史上数不胜数.如美国一本销售平平的图书<争吵艺术>,改名为<如何符合逻辑地争吵>后,居然立刻就成了畅销书.  相似文献   

19.
<正> 1.出纳员署名法.高校图书馆图书多,流通量大,出纳员也多,免不了有些差错.实行署名法,即出纳员在书卡上签上自己姓氏(借书时用拼音字母,还书时用汉字),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并能自觉地做到书、卡、号三对照.这样,避免出现差错,控制超借数字,由过去的"一有差错,人人有份",变为"责任落实,赏罚分明".2.建立图书拒借登记簿.此簿的建立,体现了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和协作性.  相似文献   

20.
列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纸阅读文库”第三辑的沈文冲著《中国毛边书史话》于2012年5月正式出版。本书由著名作家、学者黄裳、丁景唐、钟叔河、陈辽、高信、陈学勇、陈子善、龚明德作序,是鲁迅、周作人兄弟将“毛边书”概念引入中国一百多年来,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考察与叙述毛边书这一版本形态历史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