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左宗棠向清帝上“台防紧要请驻巡抚以资镇摄”奏折,明确提出台湾须建行省主张,内容十分重要。但关于该折具奏之时间,迄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如罗正钧著《左宗棠年谱》认为是“光绪十一年六月”。二如连横著《台湾通史》认为是“光绪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姚永森在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军务.清光绪元年(1875年)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清光绪六年(1880年)底任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左宗棠在陕甘总督和督办军务任上,虽在镇压西捻军、西北回民军时"纵兵残杀",被时人斥为"左屠夫",但作为封疆大吏和洋务派湘系官僚代表之一,在甘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于国家与人民的好事.这里仅撷述二三.  相似文献   

3.
同光年间的甘捐办理是左宗棠筹办西北军务粮饷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陕甘用兵时期,它是仅次于各省协饷的筹饷举措。通过对甘捐办理情形进行系统梳理,探明甘捐办理时间、组织机构设立和筹饷情况,并结合对西征军饷来源的分析,进而探讨同光年间甘捐办理在西北军饷筹办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活动的开展,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绩的肯定,报刊杂志广泛引用杨昌浚吟颂左宗棠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引自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诗前有一段话:“光绪五年,杨昌浚应文襄公之约西行,见著道旁树,即景生情,吟诗一首。”诗后是一段评论文字:“前是思咏文襄公的豪情胜概,后是改造了王之涣‘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理解,传诵肃州大营,文襄公掀髯大乐。”然而无诗题。王秉钧将此诗收入《历代咏陇诗选》,新拟诗题为《左公柳》。清末民初一些笔…  相似文献   

5.
试析左宗棠西征借款与协饷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宗棠在1867-1881年间共6次举借外债(一般合称为西征借款),本金达1595万库平银两,成为近代第一次举债高潮。左宗棠从福建移师西北镇压捻回起义、收复新疆,历时十余载,其巨额军需主要来源于各省关的协饷。西征借款的举借、偿还以及所体现的近代外债的本质特征无不与协饷相关连。以前的诸多著作对此只是略加涉猎,而且一般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这样的逻辑:左宗棠借债源于协钢不济,但又成为制服拖欠协饷各省关的“杀手铜”。本文则力图从更广的角度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正于方家。一西征借款是对协馆制度的补充协饷是一…  相似文献   

6.
“上将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遍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七言绝句 ,出自清代杨昌浚 (石泉 )之手 ,对左宗棠安定边疆的业绩和遗泽后世的“左公柳”作了高度颂扬。读之 ,一幅绿柳婆娑、“虬枝盘结、浓荫蔽日、亭亭如盖”的美丽画卷 ,宛在眼前……威震遐迩的一代名将左宗棠 (1812———1885) ,字季高 ,清代湖南湘阴人 ,举人出身 ,为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 ,在晚清甘肃开发中颇有建树。他于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 ,驻甘期间 ,除了创建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一批近代工业企…  相似文献   

7.
云南自古以来交通不便,输运困难,素称贫瘠.为防荒年,以备不测,清政府滇省当局参照江苏省亩捐方式,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起,对全省按每纳粮一升、捐钱二文的比例就地买谷存仓储备,并由各地征存夫马津贴项下拨充修仓费用,不敷之处由云南善后筹饷报销总局拨款添补,以十五年为界限,并将此种做法列为滇省要政之一,实际征收了十九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禁种鸦片,云南的财税收入骤减,加之为修筑铁路又加收路款,各地已无力再支付积谷银钱,清政府不得不于宣统元年上半年起宣布停止征收积谷银钱"以纾民力".  相似文献   

8.
清朝的国家收入以田赋和丁役为主。康熙五十五年(1716)开始实行摊丁入亩以后,虽然在名义上废除了丁役,但由于国家财政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的附加税与私派仍陆续有加。至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并由广西攻至南京,广东、两湖、河南、山西、山东、江浙等地震动,纷纷练兵筹饷。因此,从咸丰元年(1851)至光绪初年,四川也担负了大量的军饷。这笔款项以“捐输”、“津贴”为名收取,并于地方设立公局,选派局绅代收或预先垫解,而局绅们则“高抬银价,堆利滚算”,引起当地民众不满。光绪元年(1875),东乡县民袁廷蛟联合私盐贩马洪仑、哥老会吴奉山等,聚众于县城之外,树立“粮清民安”之旗,欲向局绅们清算历年浮收的粮帐。从而引发了一起轰动一时的“东乡事件”。这里选辑了馆藏军机处录副中清政府镇压此次事件的部分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档案》2005,(3):22-27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世界性的化学界盛会"万国实业化学研究会"首次在比利时首都召开,此后每三年举办一届.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第七届"万国实业化学研究会"在伦敦召开,大会董事拟请中国派员赴会.驻英大使李经方受政府之托,就近委派留学法国、英国的学生吴匡时、俞同奎二人前往.会议结束后,二人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有关化学研究的世界性大会,受到与会各国的关注.现从馆藏外务部全宗中选出有关档案,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之一。周恒祺,字子维,号福核、福皆,湖北黄陂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山东督粮道、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漕运总督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李鸿章致周恒祺书札共58通,系20世纪50年代购自周氏后人周君适之手。兹辑录其中未刊书札42通,时间从光绪四年(1878)周恒祺担任直隶布政使始,到光绪七年底出任漕运总督止,内容涉及广泛,诸如官员选任、东陵营修、海防思想、中日俄外交争端、庆军月饷、漕运之制、河患治理以及重要人物品评等,可供近代史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戴伟 《新闻天地》2004,(6):11-13
“红顶商人”本指清代巨贾胡雪岩。胡发迹后,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御封一品顶戴,故称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清末大资本家。初年在杭州设银号,经理官库银务。1861年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杭州清军,次年又为清军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125O余万两。他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在杭州开设庆余堂药店,并经营出口丝业。1884年受洋商排挤破产。当代中国大陆的“红顶商人”指两种人,一是在企业兼任要职的党或政府的领导干部,二是在党政机关兼任领导职务的企业负责人。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卒于光绪十六年(1860)。同治九年(1870)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1878)奉命出使英、法,光绪六年兼任驻俄大臣。从此,揭开了曾纪泽一生中最辉煌、同时也是最为人褒贬不一的政治生涯的帷幕。光绪七年,他通过反复与沙俄政府周旋,终于改定了前任使俄大臣崇厚所定约章,“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两岸地区,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光绪九年,由于法国帝国主义对越南与中国南部的觊觎,引发了终止于光绪十一年的中法战争,被人们认  相似文献   

13.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公布了四十件关于清朝加派“练饷”的档案文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现据已公布的有关档案,并参考其它史书的记载,对清朝加派“练饷”的问题,作一些考察。 加派“练饷”,为了军需 “练饷”乃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所加派。据《明史·杨嗣昌传》和《明史·食贷二》记载:杨嗣昌掌管兵部时,定议“练边兵”,明廷在地方设“练备”、“练总”等官,“专练民  相似文献   

14.
1865年,阿古柏乘新疆各地爆发起义之机入侵,并得到英国的支持。1877年1月,中国第一任驻英国大使郭嵩焘抵达伦敦,就阿古柏入侵新疆问题与英国政府展开了外交交涉。在交涉中,郭嵩焘可谓是有失有得,但最终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他的思想经历了转变,经受住了考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通检《人间词话》手稿,并与王国维相关著述比勘,可以发现:《人间词话》手稿26则与撰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的《人间词乙稿序》相关内容同,51则直接提到《人间词乙稿》;92则源出分撰于光绪戊中年(1908)仲夏及次月万寿节(六月二十六日)的《明刻尊前集残本跋》,93则是对《词录》(光绪戊中秋七月撰)之《尊前集》叙录“《古今词话》乃宋人书,非国朝沈雄所纂者也”一句武断结论的修改与补证;89、90则与撰写于光绪戊申年八月后的《戏曲考源》存在渊源关系.考虑到《人间词话》手稿是王国维对此前读词、评词及校词的一次系统性理论总结,整体写作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再综合上述内证,其具体写作时间当在1908年秋季,脱稿时间则当迟至是年的九、十月间,比较接近《国粹学报》初刊本时间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位热心于兴办图书馆事业的学者,名叫卢靖,字勉之,号木斋,湖北省沔阳县仙桃镇人。清咸丰丙辰年(1856)二月二十五日生于一个贫困的读书人家庭,1948年9月3日老死于北京。卢木斋自幼好学,对算学及格致之学尤感兴趣。1883年,他写成《火器真诀释例》一书,由当时在仙桃镇筹厘饷的云南倪修梅推荐到湖北巡抚彭祖贤处,彭很快把这部书印了出来,并聘请卢木斋到书院讲述算学。1884年调入经心书院学习。1885年考中举人。后来被学使高  相似文献   

17.
益阳县箴言书院,自咸丰十年(1860)起构筑,落成于同治二年(1863),同治四年(1865年)“始启院延山长,俾诸生入斋肄业焉”,到光绪末年停办,前后兴学凡四十余年。书院系胡林翼主持创办,又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希庵等捐资相助、撰写记铭。本文拟就箴言书院的基本情况、藏书、藏书目录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箴言书院的创始人是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一生除镇压  相似文献   

18.
晚清重臣左宗棠以64岁的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挫败沙俄分裂新疆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统一,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返京后,两宫皇太后召见。接着,“妙事”出现了:太监们要左氏拿出陛见关节费3000两。你若不出这“人事”,任你天大功劳,也休想见两宫皇太后!  相似文献   

19.
李希泌,张椒华编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科》中陈虬写于光绪十九年的《拟广心兰书院藏书引》一文,其中说:“吾有(应作友)许拙学先生于光绪壬申,尝首创心兰书社,同人以为便”。考光绪朝无壬申年,而文巾有:“自开办以来,积二十一年”语,可见光绪壬申当为同治壬申(十一年)之误。由此,我  相似文献   

20.
光绪末期海口贩运华工出洋若干史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多年前,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下旬的一天,广东省琼海关代理税务司葛麟瑞(C.Kliene丹麦人),随同英、德两国驻海口领事和清方洋务委员董某,在德商“森宝”洋行见到刚从文岛归来的华工,询问了有关情况,并记了如下笔录: “该岛所有之公司,均系洋人所设。工作分为两项,一系开锡矿,一系种胡椒。开矿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