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燕 《新闻通讯》2012,(8):40-41
“我就在现场!”这是每一个跑社会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要求与工作常态,也是我们常州日报社会新闻部的行动纲领。而且,天气越恶劣、场景越恶劣、气味越恶劣……我们就已在路上,我们正赶向现场。  相似文献   

2.
传统"标签"主要是帮助人类区分不同事物的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屌丝"、"90后"、"钉子户"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标签化新闻报道有越演越烈的态势。新闻报道的"标签化"不仅扭曲了事实,误导了舆论导向,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本文针对新闻报道的标签化现象进行研究,并联合其他新闻工作者和外部监督力量共同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啊,越待越懒。小的时候,一放学大人就让我们干这干那儿,总是不让我们闲着,我们稍一偷懒或玩一会儿,大人们就训斥说:“人不能待着,越待越懒,越吃越馋。”小时候不大懂事,大人一说,我们就噘嘴,嘴上不敢说。心里却很烦。现在想起来,大人的话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谁控制了传播的入口,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从默多克的这句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强大的媒介力量对社会的作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媒介给我们刻画的世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可以达到即时传播,我们在家里就可以看到伊拉克战争的现场,也正是因为这种"身临其境"和与生活方方面面联系的海  相似文献   

5.
黑黑的皮肤,还有脸上那"迷人"的痘痘,这就是坐在我面前的马可。在《越策越开心》的录制现场,看到我们的到来,马可专门抽出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很自然的我们聊起了他最近正在拍摄的情感轻喜剧《幸福生活呜哩哇》,提起这部连续剧,小马哥就有一肚子话要说,高温,酷暑,喝下去的水马上就变成汗流了出来,"马可都变成了马渴"了。而因为流汗,他一天要化N次妆,"平均10分钟‘糊’一次,而且我睑上的情况又比较复杂"(那确实!)。每天曝晒于长沙7月的"热情"的阳光下,他周围的朋友都戏称他为"小黑奴"了。至于"呜哩哇"的含义吗,他告诉我,呜哩哇是一个语气词,是一种宣泄的口号,一种欢叫。小马哥"觉得自己小时候还是蛮老实的",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把捉来的知了放在煤气炉上烤着吃,还有因为调皮常常被严格的父亲狂"扁"。看来他这个老实还是要打个问号了。也许大家以为马可拍《幸福生活呜哩哇》会是他有史以来最痛苦的经历,其实不然,他告诉我,有一段经历他至今难以忘记,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比拍戏还要苦。那就是《越策越开心》一周年的时候举办的《越秀越开心》庆典的排练,提起那段时光,他讲到了一起排练的女孩子都苦到了哭鼻子,其实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是  相似文献   

6.
技术理性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介的出现也给话语的生成带来颠覆性变化。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他们集聚了多重的目光,网络社会给明星带去更为复杂的表演"舞台"。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这进一步让我们思考明星形象在构建时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明星主体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证明其商品化的本质,指出网络环境已然对其形成了"全景监狱"式的监控;明星游荡在"自我"和"他者"间的焦虑引发了畸形的社会认知模式,文章由此强调了当下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曾经帮助张丽玲拍摄《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日本著名电视人横山隆晴这样谈他的观感“在中国,电视的地位太高了。在日本,我们去采访的时候,从来就不认为,因为我是电视台的人,被采访的人就必须接受采访……在中国,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则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我们都处在畸形的电视社会。我很少拿出我的名片,但是在中国的电视台工作的人都带着一些特权意识。”事实上,在传媒文化水平越低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的特权心理就越明显,我们经历过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通常只有一张报纸,一个电台的时代,那时候的记者就等同于政府的高级特派员,尽管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现场声情并茂的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无疑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要素。区别于时政报道和资讯类新闻,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一定要注重"现场"的开发利用。谁能最大限度挖掘"新闻现场",谁就能在日趋白热化的电视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力席位。挖掘"新闻现场",SNG连线、3G连线,不可或缺,通过出镜记者的叙述,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4,(12):10-10
依法行政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的第一个含义是,由法律给行政机关的权力划出严格的界限,任何官员不得越过这个界限。但官员如果越过这个界限呢?这就引出了依法行政的第二个含义:公民可以将官员及其行政单位告上法庭。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0.
政令畅通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基本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党和国家从创建伊始就强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所谓“一级蒙一级,一直蒙到总书记”;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日益凸显,性质越来越恶劣,危害越来越深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危机得到妥善处理的时候,它就会平复下去,不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而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则会带来比较可怕的社会后果。因此,对一些恶性群体性事件,不能理解为简单的个案,它一定是长期的矛盾冲突积累下来的结果,是长期潜伏的各种危机的汇总。就像垒砖块,越垒越高,到最高点崩溃的瞬间,破坏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中的图片栏目,图片栏目以及图片杂志是当今期刊界的发展趋势,以下对“现场目击”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来研究《中国社会导刊》。“现场自击”栏目简析在《中国社会导刊》整体过于庞杂的情况下,我首先选取“现场目击”栏目入手。原因: 1.目前社会是读图时代,图片蕴涵的信息量很大且“现场目击”栏目主体为图片报道; 2.“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上连续的、已经比较成型的栏目,一共12期可以看出其中编辑方针的延续与改变; 3.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研究图片节省时间。首先从量的方面考虑,对2001年12期刊物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3.
现在你是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了。你主动或者奉命去采访一条新闻 ,还是目前很时髦的深度报道。你和你的制片人直至总编 ,都会认为越深刻、越全面越好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如果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去揭露、批评某些社会的阴暗面 ,你不妨使用各种方法。这是你的手段和技巧 ,也是你的权利和优势。然而 ,真的如此吗 ?在各种媒体中 ,电视是高科技的最大受益者。你要拍摄一组你所需要的画面时 ,你戴上一付“眼镜”就行———摄像镜头就装在“眼镜”架上 ,这种高科技手段保证了你的“暗访”。你大概乐意暗访 ,观众肯定愿看暗访。于是 ,你有时会扮成一位司…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系统的行风建设,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应该说已有明显的进步,这是我们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所在。但也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不属主流,社会影响却比较大,有的甚至比较恶劣,群众意见不少。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新闻采访中的违规行为。一是“有偿新闻”。即记者编辑在进行宣传报道前后,收受或索要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5.
当社会危机得到妥善处理的时候,它就会平复下去,不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而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则会带来比较可怕的社会后果.因此,对一些恶性群体性事件,不能理解为简单的个案,它一定是长期的矛盾冲突积累下来的结果,是长期潜伏的各种危机的汇总.就像垒砖块,越垒越高,到最高点崩溃的瞬间,破坏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提起连云港警备区新闻干事逯同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是“海岛记者”。今年元旦前夕,他又一次顶风破浪,冒着恶劣气候,跨海登上了远离连云港陆地50多海里的车牛山岛。他不顾劳累,现场采写的通讯《车牛山岛迎新之夜》、《1495个不眠之夜》,先后发表在1月4  相似文献   

17.
电视不同于其他的传播媒介,它是采取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传递信息、表现主题。画面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递新闻信息的最为基本的手段之一。但是在日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很多新闻由于受到时间、题材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拍摄到现场的画面。我们应该如何"无中生有",如何寻找合适的画面来再现新闻现场?这就需要我们巧妙利用各种方法来再现新闻现场,从而丰富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力,使得电视新闻节目更生动,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步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御宅族文化越趋往动物化的方向发展,仅以"萌不萌"作为喜爱与否的标准,他们也越趋少与真实社会互动,进而越来越欠缺作为真实社会下人类的条件。这是一个后现代景况下的必然结果?也或者有其他社会结构的因素?诸如"宅"本身遭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污名化所以宅文化越趋紧锁在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地方报正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准确定位,应对挑战,拓展生存空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努力增强报纸贴近性。 曾经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生存环境就类似婴儿之于母体那样密不可分,地市党报应该当好读者与生存环境血脉相连的脐带。接受心理学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刻都在接受和传递着各类信息,这中间,对信息的接触频率越高,就越易记忆;参与性越强,就越受关注;时空距离越近,则越易引发共鸣。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带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势必不断产生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报纸新闻的写作提出了简短化、精炼化和明了化的改革要求。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写短新闻,可是新闻并没有真正短下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少作者在认识上存有误区,总认为只有长稿子才显得有份量,所以,写起来洋洋洒洒,越写越长。殊不知,新闻越短阅读率越高,新闻越长,阅读率越低。同时,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